猛揍罗家成的动作一停,所有人的动作都被按下了一个暂停键。
被房东大娘撵走但还没有走远继续看好戏的其他租户也是一样的震惊。
=????=????(●???● |||)
女人???!!!
不对!不是个女人!!!
现在的风气还没有完全开放,所有人看到这一幕,都是满脸地震惊。
两个男的搞在了一起,这种事情还是很少见的。
也不算很少见,古代现代都有,只不过对于这里来说,大家见的还是少。
要是在路上看到两个男的手拉手,勾搭着肩,众人是不会有什么异样的眼光的,也不会多想,只会说这是人家关系好的表现。
或许国内也有这种现象的发生,只不过人家很隐蔽,不会让人发现,毕竟事俗不太能够容得下。
而周大柱和罗家成这种,则是被人完全戳破,完全暴露在了众人面前。
张家几个大舅哥看看周大柱,又看看罗家成,也是一脸惊愕,等想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之后,顿时怒不可遏了起来,拳头如雨点般再次落下,落在罗家成的身上。
“罗家成,你恶不恶心,竟然……竟然……”。
“你这个恶心人的杂种”。
“我还以为你罗家成护着的是个女人呢,你罗家成好样的,护着的原来是个没把的男人!”。
男人!
男人!
没把!
没把的男人!
张翠英不可置信地猛然抬头望向罗家成,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一切。
在没来之前,张翠英接到那封信的时候,心里还是充满着对罗家成的信任的。
照片中的“女人”哪里比得上自己呢?“她”没有自己漂亮,没有自己能干,所以罗家成肯定是被那个女人给骗了。
罗家成在外面打工辛苦,自己和孩子又不陪在他的身边,他受了那女人的骗,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张翠英相信,只要她带着孩子过去,陪在罗家成身边,赶走那个女人,一家人还是会和原来一样的。
孩子们不能没有爸爸,自己也不能没有丈夫。
可是!周大柱的“暴露”使得张翠英心死了,原本的各种侥幸,为罗家成想的各种借口全部都成为了笑话。
张翠英也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笑话,就为了这样的一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家伙,罗家成竟然把自己和孩子都给抛弃了。
张翠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出来,“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我哪里比不上他,为什么,你宁愿为了这样一个男人,也要抛下我们娘几个……”。
张翠英带过来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听着张翠英的哭声,一个个眼睛通红。
兄弟两人从小被张翠英抚养长大,对于罗家成的记忆,那是少的可怜。
罗家成也就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会回去一趟,后来更是两三年才回去一趟。
要不是家里还有老人,估计罗家成是不会回去的。
看到亲妈哭的这么悲伤,两人看向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周大柱。
兄弟两人不是不懂事的孩子了,亲爹做出的事情,两人也都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想到这么多年,张翠英在家里那么辛苦的操劳,吃糠咽菜的,家里也就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好的。
可是他们呢,罗家成在外面却和这个“女人”双宿双飞。
出租屋里面一片狼藉,但是饭桌上却是有酒有肉,兄弟两人握紧拳头,双眼通红,看起来也是愤怒至极。
罗家成已经在被舅舅们教训了,即使如此,伤的这么严重的罗家成还惦记着“她”。不住地想要爬过来查看地上这人的情况。
兄弟两人遏制不住从心底涌上来的恨意,说时迟那时快,张翠英的大儿子拿起旁边用来垫门砖头,还没有动手。
张翠英的小儿子就已经先动手了,小儿子比大儿子动作更利索,拿起旁边的石头就往周大柱头上狠狠砸去。
女人的哭声戛然而止,随之响起的是人群中的尖叫声和罗家成的怒吼声。
“死人啦!!”。
“住手!!住手!!大柱!!”。
周大柱死了,以一种极其不光彩的方式死去,省里,市里,县里甚至连镇上的小村庄都知道了这样一个男人的存在。
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把他称之为叫做“男版祸水”,即使是个男人,没把的男人,也能把人家勾搭的神魂颠倒。
不过还不够!大家只是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的长相。
伊人花钱让他“扬名立万”,他的照片还登上了报纸,也算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出名了。
至于周大柱会牵连到伊人?牵连到孩子?
不会,伊人早就已经给周晓辉改名了,现在人家叫做许耀阳。
耀阳,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伊人希望他像阳光一样耀眼,驱散原本周家带来的所有阴霾,彻底和以前那个周晓辉一刀两断。
反正周大柱的事情不会影响到自家,也不会影响到张翠英家里。
除了周大柱是实名之外,报纸上的其他人都是用的化名,没有照片,别人也不清楚张翠英他们的具体信息。
在罗家成当初租住的出租屋附近倒是有人知道张翠英他们的情况,可是他们不是罗家成家乡附近的人。
为了更好的和周大柱在一起,不让别人发现周大柱的存在,更不让张翠英他们知道周大柱的情况,罗家成特意避开老家人打工所在的地方。
所以附近的租户大多数都不是和罗家成一个地方的。
他们虽然知道张翠英他们的情况,但是不认识熟悉张翠英他们的人,周大柱和罗家成的消息也就被遮盖住了。
做这一切不是为了罗家成,而是为了张翠英,同为“母亲”,张翠英肯定不会想让家里的孩子备受冷眼和议论。
罗家成不是个好东西,可是两个孩子却是个好的,伊人打听到的消息里面,这对兄弟从小就懂事,听话,勤劳,学习也好,什么都不让张翠英费心。
家里穷,兄弟两个就趁着放假去镇上打零工,挣来的钱全交给张翠英,留作家里的学费和生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