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坊内,玻璃宇宙终极共生体系的时空涟漪探测仪还在传输大麦哲伦星系的时空数据,李长安已在河外星系规划工坊的案前,对着河外星系星图勾勒新的技术蓝图。自第一批终极共生体系在太阳系、银河系中心部署后,波斯、大食、罗马等国接连提出合作请求,希望将系统推广至仙女座星系、三角座星系等河外星域 —— 但河外星系的强辐射环境、复杂引力场与未知文明信号,让现有系统难以适配,仅仙女座星系探测站就因设备抗辐射能力不足,导致三套终极粒子探测器故障,延误探测进度超两月。
“河外星系的环境比银河系复杂百倍,普通璃制组件撑不住强辐射,得在璃材里加入波斯进贡的‘星砂’粉末,再包裹三层铜制抗辐射镀层。” 李长安手持星砂样本,对工匠们讲解新的改良方案。此次研发的 “河外星系适配型终极共生系统”,在原有十一大模块基础上新增三大核心功能:一是 “强辐射防护子网络”,采用星砂璃材打造探测器与终端外壳,搭配铜制辐射吸收组件,将设备抗辐射能力提升二十倍;二是 “复杂引力场校准子网络”,加装璃制引力平衡仪,实时修正引力扭曲对数据传输的影响,确保跨星系数据精度;三是 “未知文明信号解析子网络”,升级璃制翻译终端的语言库,新增 “信号特征比对算法”,可快速识别河外星系文明的信号载体(如光波、引力波)。
“这套适配系统要多刻十二组参数,” 李长安指着图纸补充,“一组标星砂璃材抗辐射强度,一组标引力平衡仪校准精度,一组标未知文明信号解析效率,一组标河外星系数据传输稳定性,一组标设备在强引力场下的故障率,一组标星砂璃材耐用年限,一组标辐射吸收组件更换周期,一组标复杂环境下的能源消耗率,一组标未知信号误判率,一组标跨河外星系协作误差,一组标设备极端环境适配度,一组标河外星域探测覆盖进度 —— 所有终端仍刻玄甲坊云纹暗记,星砂璃材的配比藏在云纹缝隙里,外人仿不了。”
方案刚定,王玄策便带着仙女座星系探测站的官员与长安星际商会代表匆匆赶来。“大人,仙女座探测站的终极粒子探测器又坏了两台,现在只剩一台能勉强运行,暗物质粒子探测根本跟不上进度;商会的跨星系运输船也出了问题,因引力场校准不准,运送的星砂璃材偏离航线,差点撞上小行星,损失了五十贯物资。” 探测站官员递上故障报告,商会代表则翻开受损账本,“我们愿以仙女座星系的五十份恒星光谱数据、三十箱稀有矿物,换河外星系适配技术,还能提供河外星域的航行经验。”
李长安当即带着二人前往玄甲坊的 “河外星系适配实验室”,展示刚造出的原型机:屏幕上,加装星砂璃材的探测器在模拟强辐射环境下,运行稳定无故障;引力平衡仪实时修正模拟引力场数据,传输误差从 15% 降至 0.3%;未知文明信号解析终端成功识别出一段模拟的仙女座文明光波信号,翻译为 “寻求技术协作”。“这套适配系统能让河外星域设备故障率从六成降至 5%,数据传输精度提升三十倍,” 李长安指着运行数据,“有了它,仙女座的探测进度能追上预期,跨星系运输也能安全顺畅。”
见适配技术效果显着,探测站官员与商会代表当即兑现承诺,将恒星光谱数据与稀有矿物奉上。消息传开,鸿胪寺卿联合波斯、大食、罗马的外交官员,带着百斤星砂、千块抗辐射铜材前来,请求联合生产河外星系适配系统,愿以各国在河外星系的探测站作为试验基地,还承诺共享后续探测到的河外星系资源数据。李长安提出条件:“所有适配系统需统一校准标准,玄甲坊提供星砂璃材配比与引力校准模板,确保各国设备协作误差不超 0.5%—— 谁要是擅自改动参数,就取消后续技术合作资格。” 各国官员齐声应允,却没注意到引力平衡仪的云纹暗记中,藏着用希腊文标注的校准密钥。
然而五姓七望并未善罢甘休。他们买通工匠在部分适配系统的星砂璃材中掺假,导致三台送往三角座星系的探测器在强辐射环境下失灵;还暗中篡改运输船的引力校准数据,让一批星砂璃材在运输中丢失。李长安早有防备,在每套系统出厂前都增加了 “双重检测流程”:一是用玄甲坊特制的辐射检测仪测试抗辐射能力,不达标的直接销毁;二是通过终极共生中枢远程校准引力参数,确保运输安全。“凡采购河外星系适配系统的机构,可免费获得一年的远程校准服务,” 这一举措让掺假系统无所遁形,天下跨星系项目只认带云纹的正品。
解决了质量问题,李长安开始拓展适配系统的应用场景。他发现仙女座星系的部分星球存在 “时空碎片”,普通探测设备无法捕捉其轨迹,于是设计出 “时空碎片追踪仪”—— 在璃制探测镜头外加装星砂璃材滤镜,搭配铜制时空感应线圈,可实时追踪时空碎片的移动路径;又为跨星系科研团队设计 “便携适配终端”,体积仅为传统终端的三分之一,却保留了强辐射防护与引力校准功能。时空碎片追踪仪试用后,碎片捕捉成功率从三成提至九成,便携终端也受到科研团队追捧,波斯科考队甚至用二十份时空碎片分析报告,换了五十台便携终端。
罗马帝国的河外星系事务官听闻适配系统成效显着,亲自带着一百套罗马天文典籍、五十台青铜探测设备与一船星砂前来,请求独家代理罗马境内的适配系统销售,还愿以罗马在仙女座星系的殖民地作为技术试验田。李长安趁机提出合作条件:“罗马需协助收集仙女座星系的未知文明信号,每提供一份有效信号,就额外赠送一套便携适配终端 —— 咱们联手解析这些信号,说不定能找到新的文明协作伙伴。” 罗马事务官欣然答应,双方很快建立了信号共享机制。
这年中秋,长安举办 “河外星系探索展”,河外星系适配系统的衍生产品成了焦点。“星砂璃材防护盾” 可保护小型探测设备免受强辐射伤害;“引力校准导航仪” 让跨星系运输船的航线精度提升五倍;最受欢迎的是 “文明信号解析手环”,普通人戴上就能实时收听已破译的河外星系文明信号。展会期间,波斯、大食等国纷纷追加订单,仅三天就卖出两百套适配系统,销售额超五百万贯。
五姓七望见适配系统广受追捧,又散布谣言称 “星砂璃材稀缺,适配系统成本极高,长期使用会拖垮各国财政”。李长安随即在玄甲坊举办 “星砂开采成果展”,展示玄甲坊在小行星带发现的星砂矿脉,宣布 “星砂产量可满足全球需求,适配系统价格将下调三成”;同时公开各国使用适配系统的收益数据 —— 波斯通过仙女座星系探测,发现了两处稀有矿物矿脉,仅三个月就获利超千万贯。谣言不攻自破,反而有更多国家前来洽谈合作。
入冬后,第一批河外星系适配系统在仙女座、三角座星系的探测站部署完成。仙女座探测站成功捕捉到清晰的暗物质粒子信号,还解析出一段来自仙女座某文明的 “资源共享邀约”;三角座星系的科研团队则利用适配系统,发现了三颗宜居星球。各国纷纷派遣代表携带重礼前来,请求扩大合作范围,甚至有河外星系文明通过适配系统的翻译终端,向大唐发送了 “文明互访” 的请求。
李长安站在终极共生中枢的屏幕前,看着河外星系的数据不断刷新、文明信号持续传输,忽然意识到:璃制器械的价值,从来不止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它能打破文明的隔阂、拓展人类的边界。玄甲坊的灯火下,他开始绘制 “全宇宙适配系统” 的蓝图 —— 或许未来某天,人类能通过这些璃制器械,与全宇宙的文明携手,共同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
而在崔氏府邸的密室里,几位老臣看着手中掺假失败的星砂璃材样本,满脸沮丧。他们能仿出适配系统的外形,却造不出正宗的星砂璃材,更破解不了引力校准的密钥,只能眼睁睁看着玄甲坊的技术垄断越来越稳固。此刻的玄甲坊,工匠们正加班加点生产适配系统,云纹暗记在灯光下闪烁,仿佛在预示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