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青焰的祥瑞,如同给永和宫镀上了一层金身,连带着宫墙内的空气都仿佛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康熙对凌玥和一双儿女的宠爱与重视,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赏赐络绎不绝不说,他甚至下了明旨,任何关于永和宫和龙凤胎的流言蜚语,一经查实,散播者立斩不赦。前朝后宫,一时间万马齐喑,再无人敢明着对“祥瑞”二字置喙半句。
然而,凌玥的心却并未因此放松。她知道,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更加汹涌的暗流。惠妃的沉寂,不是退缩,而是将毒牙藏得更深。而更让她警惕的是,通过草木感知,她隐约察觉到,一股原本与惠妃若即若离、甚至偶有龃龉的势力,似乎正悄然向延禧宫靠拢——那是属于太子胤礽一系的某些人。
太子乃储君,地位尊崇,其母族赫舍里氏虽已式微,但东宫属官及依附太子的朝臣仍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惠妃竟能将手伸到东宫那边?还是太子党中有人主动与惠妃联手,意图共同压制风头过盛的永和宫和可能威胁储位的年幼皇子?
凌玥不敢怠慢,吩咐秦顺将探查的重点,更多地转向东宫与延禧宫之间那些隐秘的联络通道。
永和宫内,日子依旧在按部就班地流淌。胤禵和温宪一天天长大,满了百日之后,愈发显得玉雪可爱,灵秀逼人。胤禵虎头虎脑,精力旺盛,醒着时手脚便不停歇;温宪则文静许多,乌溜溜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尤其爱对抱着她的胤禛笑。
胤禛如今来往永和宫更是频繁,几乎将这里当成了第二个住处。他待胤禵严格,颇有兄长风范,会督促乳母按时喂养,检查弟弟的衣物是否暖和;但对温宪,却是十足的溺爱,只要温宪对他伸出小手,或是咿呀两声,他再严肃的表情也会瞬间融化,恨不得将全天下的好东西都捧到妹妹面前。他甚至开始亲自教温宪认一些简单的字,虽然小丫头多半只是抓着毛笔乱画,他却极有耐心。
凌玥乐见其成,有时甚至会打趣他:“我们四阿哥将来定是个严父慈兄。”
胤禛便会微微红了耳根,一本正经地道:“儿子只是尽兄长的本分。”
这日,康熙在永和宫考较胤禛的功课,问及《论语》中“君子务本”一句。胤禛对答如流,阐释清晰,康熙颇为满意。考较完毕,康熙心情甚好,看着在一旁地毯上爬来爬去、试图去抓姐姐手中布老虎的胤禵,以及被乳母抱着、正安静听着兄长说话的温宪,忽然心中一动。
“胤禛,你如今学业进益不小,兄友弟恭也做得很好。”康熙语气温和,“朕想着,你年纪渐长,也该开始学着为朕分忧了。从下月起,你便跟着去听听部院议事,先从户部看起,如何?”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凌玥都微微抬眸,看向康熙。
让年仅十岁的皇子接触部院事务,虽只是“听听”,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这意味着康熙开始有意培养胤禛处理政务的能力,是对其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其地位的提升!大阿哥胤禔至今也未能正式接触核心部务,仍在兵部“观政”而已。
胤禛显然也愣住了,他迅速跪下,小脸紧绷,声音却异常沉稳:“儿臣叩谢皇阿玛隆恩!儿臣定当潜心学习,不负皇阿玛期望!”
“起来吧。”康熙看着他宠辱不惊的模样,眼中赞赏更浓,“好生学着,多看,多听,少言。”
“儿臣谨记。”
康熙离开后,胤禛依旧站在原地,小手在袖中微微握紧,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他看向凌玥,眼神复杂,有激动,有惶恐,更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凌玥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柔声道:“这是皇上对你的期许,亦是你的机缘。记住皇上方才的话,多看,多听,少言。户部关系国计民生,最为繁杂,亦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但不可轻易表态。”
“儿子明白。”胤禛重重地点了点头。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在书房读书的皇子,他的一举一动,将开始被放在前朝后宫无数双眼睛下审视。
消息很快传开,再次引起波澜。四阿哥胤禛被皇上指派跟随听户部议事!这无疑是在已经微妙的皇子格局中,又投下了一颗分量不轻的石子。
延禧宫内,惠妃听到消息后,沉默了许久,最终只冷冷地哼了一声:“倒是小瞧了老四,和他那个额娘一样,惯会不动声色地捞好处。”她并未像对待龙凤胎那般急切,反而更加沉潜下去,只是与东宫那边的隐秘联系,似乎又紧密了几分。
翊坤宫依旧死寂。而其他宫妃,如荣妃等,则对永和宫更加客气,甚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讨好。
凌玥能感觉到,因着胤禛的这一步,永和宫在康熙心中的分量,以及在后宫前朝棋盘上的位置,都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她不再仅仅是一个拥有“祥瑞”子嗣的妃嫔,更是一个拥有逐渐成长、并开始掌握实权的成年皇子(尽管胤禛尚年幼,但接触部务便是迈向实权的第一步)的母亲。
这重身份的叠加,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巨大的风险。她需要更加小心地平衡各方,既要护住年幼的胤禵和温宪,也要为开始步入前朝漩涡的胤禛,遮风挡雨,指引方向。
夜色中,凌玥看着在灯下认真阅读户部往年奏销册子的胤禛,小小的身影坐得笔直,神情专注。她又看了看摇篮中无忧无虑沉睡的一双儿女。
前路漫漫,荆棘密布。但她心中并无畏惧,只有一片如同古井般的沉静与坚定。她轻轻摩挲着腕上的玉镯,那是康熙今日高兴,新赏下来的,触手温润。
这深宫,这天下,她既要护得身边人周全,也要在这历史的洪流中,留下属于她凌玥,属于乌雅氏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窗外的月光皎洁如水,洒在庭院中那些即便在冬日也依旧苍翠的草木上,无声无息,却蕴藏着磅礴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