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把手机从充电器上拔下来时,屏幕还亮着一条未读消息。是区府内网系统自动推送的舆情简报,标题加了红色感叹号:“关于‘信用评价体系涉嫌数据滥用’的网络讨论持续发酵”。
他没点开,先把公文包里的加密U盘取出来,插进电脑,核对了一遍昨日删除的日志备份。文件路径、操作时间、访问记录,全都对得上。没有外泄痕迹。
他退出加密系统,打开舆情简报。五小时内,本地论坛、短视频平台、微博话题共出现十七篇同源文章,标题清一色带着“隐私泄露”“权力越界”“内部人士爆料”等字眼。其中三篇附有截图,显示某个后台界面正在调取居民水电缴费记录和出行轨迹。
林辰盯着那几张图看了十秒。界面样式是假的,字体、布局、按钮位置都不对。但普通人看不出来。
他拨通刘伟电话:“你现在去大数据局,找技术合作方的对接人,绕开正式流程,查这五篇文章的发布源头。我要注册主体、服务器位置、资金流向,二十四小时内给我结果。”
“要不要报网信办?”刘伟问。
“不走流程。”林辰说,“你用私人关系,查完直接来我办公室。”
挂了电话,他转头拨给陈雪:“你马上联系区大数据局法务和网信办的技术员,以政策评估调研的名义,调取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数据接口的调用日志。重点查测试端口,尤其是非工作时间的访问记录。”
“需要说明用途吗?”陈雪问。
“就说为下一步系统升级做合规预审。”林辰说,“别提舆情,别留书面申请。”
陈雪顿了顿:“明白。”
中午前,刘伟先回来了。他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的文件夹压得很低。
“五篇文章都来自同一个内容工厂,注册公司叫‘智言文化’,空壳公司,法人是外地身份证,没实缴资本。服务器在境外,但支付结算用的是国内第三方平台。每篇文章发布后,都有大量账号同步转发,阅读量在两小时内冲到十万以上。”
林辰问:“有没有追到资金链?”
“暂时没打通。”刘伟说,“但有个细节——其中一篇被省媒下属的资讯号短暂收录过,十分钟不到就撤了。可那时候已经有三百多个自媒体号转载了。”
林辰眼神一沉。
省级媒体的子平台不会随便收稿。能进去,说明有人递了条子,或者买了通道。
他让刘伟把资料留下,又让他继续盯资金流,特别留意有没有流向本地某些关联企业。
下午两点,陈雪带着数据日志过来。
林辰亲自比对。在昨晚十一点十七分,区政务云测试端口有一次非常规调用,持续四分三十八秒,调取了居民基础信息库的字段结构和接口说明文档。Ip地址归属显示为内部测试段,但登录账号是临时权限,操作后已自动注销。
这个端口本该封闭。只有技术对接和系统调试时才会临时开启,且需双人授权。
“这个账号是谁批的?”林辰问。
“系统记录是自动审批,走的是预设流程。”陈雪说,“但审批人留的联系方式是空号。”
林辰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三下。
有人在演戏。先用内部权限偷数据结构,再伪造界面截图,配合水军矩阵发稿,制造“林辰滥用职权”的假象。手法专业,节奏紧凑,背后必有技术内应和媒体资源。
这不是普通的舆论炒作。是冲着让他停摆来的。
手机响了。王为民秘书打来的,说区长让他准备一份情况说明,明天上午交。
林辰回了个“收到”,转头对陈雪说:“你联系本地日报和电视台,找他们负责政经报道的记者,安排一次专家访谈。主题是‘智慧城市中的隐私保护边界’。稿子不用现在写,先把案例备好——上个月东湖社区智能门禁帮独居老人报警的事,还有西城街道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发现管道泄漏的案例,都放进去。”
“现在就铺稿?”
“先埋着。”林辰说,“等风再大一点,再放出去。”
他又让陈雪拟一份技术自证报告,主动请求纪委和审计部门介入,核查信用评价系统的所有数据调用记录。报告里要强调三点:所有数据脱敏处理、群众可自主关闭授权、系统设计经第三方合规评审。
“主动申请审查?”陈雪有点意外。
“他们想让我被动解释,我就主动亮底。”林辰说,“清者自清,但得让人看见清。”
陈雪点头走了。
傍晚六点,刘伟又来了。这次他带了张纸,上面画着资金流向简图。
“查到了一点。”他压低声音,“‘智言文化’的收款账户,经过三层转账,最终流入一家叫‘恒信咨询’的公司。这家公司注册地在本地,法人代表是孙宏远的表弟。”
林辰盯着那名字看了两秒。
孙宏远是青州高新科技集团的副总,智慧社区项目的合作方。上一轮谈判,他让步了监管条款,但财政分摊和激励机制被林辰压得很死。
现在他的亲戚出面,搞舆论攻击?
林辰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不是没有可能。企业不想被长期监管,又没法在谈判桌上翻盘,干脆换条路,用舆论逼他退让。
但他不信这么简单。
孙宏远是生意人,不是政客。这种带境外服务器、省级媒体通道的操作,他背后还有人。
林辰把纸推回去:“继续查,重点盯‘恒信咨询’的业务往来。它有没有和其他区直部门签过项目?有没有给某些领导家属的公司转过账?”
“要不要通知纪委?”
“不急。”林辰说,“现在证据太薄。我们一动,对方就藏。”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天已经黑了,区政府大楼的灯还亮着一片。对面的电子屏正在滚动播放文明城市宣传标语。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王为民发来的消息:“明天会上,别光讲技术。群众最关心的是,他们的信息会不会被拿去卖。”
林辰回:“明白。我会把自证报告和应对方案一起报上来。”
发完,他把手机扣在桌上,对刘伟说:“你今晚别回家。找两个信得过的技术员,用离线环境还原那几张截图的生成过程。我要一份鉴定报告,证明界面是伪造的。”
“如果他们再发新料呢?”
“发了就立刻告诉我。”林辰说,“别转发,别回应。让他们唱,我们听。”
刘伟走后,办公室只剩他一个人。
林辰打开抽屉,取出一支新的U盘,贴上标签,写上“舆情应对-原始证据”。他把刘伟给的资金图、陈雪调取的日志、伪造截图的比对分析,全部拷进去,加密,然后把U盘锁进保险柜。
他坐回椅子,盯着电脑屏幕。
这场局,是冲他来的。但目的不是毁他,是逼他松手。
信用评价体系一旦停摆,后续所有数据驱动的政策都会受质疑。他刚推的青年干部成长档案、基层服务响应机制,全得跟着搁浅。
对手很懂他。知道他不怕骂,怕的是事办不成。
所以他不能停。
他打开新文档,开始写明天的汇报提纲。第一行写着:“关于信用评价体系数据安全与群众权益保障的说明”。
写到一半,手机震动。
刘伟发来一条语音:“查到了。‘恒信咨询’上个月给区住建局信息中心做过‘系统优化服务’,合同金额二十八万。收款后,转了九万到一个叫李文斌的个人账户。”
林辰点开语音,听到了刘伟压低的声音:“李文斌是赵德柱的妻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