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花敷衍完李婶,又对着话筒那头的人吼了起来,声音又尖又利,在安静的小店里格外刺耳:“你别成天给我打电话了!电话费不要钱啊?!村长家的电话是公家的,那也不是大风刮来的!琴娃子,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我春节是会回老家,但我不会再去宋家村了!你爸都死了多少年了!我早就改嫁了!我现在有自己的新家,有新男人,有新儿子!你跟那个短命的老子姓宋,又不跟我姓张!我们早就没关系了懂不懂?!别再烦我了!”
发泄完这一通,张翠花“啪”地一声重重撂下那部老旧的橘红色塑料壳电话听筒,震得柜台都晃了一下。
她气呼呼地转身就走,完全沉浸在自己愤怒和急于摆脱麻烦的情绪里,根本没留意到旁边站着的、刚刚摘下口罩的苏晚星。
刚才张翠花情绪激动,嗓门奇大,那些冰冷无情的话一字不落地钻进了李婶和苏晚星的耳朵里。两人下意识地对视了一眼。
李婶撇了撇嘴,这次倒忘了计较张翠花又没付话费的事,只摇着头感叹了一句:“唉,这当妈的心,真是够狠的……” 虎毒还不食子呢。
苏晚星上辈子就隐约知道张翠花有个被抛弃在乡下的女儿,此刻亲耳听到这番绝情的话,心中虽有波澜,倒也不算太意外。
她只是更清晰地感受到了张翠花骨子里的自私与凉薄。
她很快整理好情绪,转向李婶,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温和:“李婶,现在电话空了吧?我能用一下吗?”
“能!能!当然能!”李婶立刻收起对张翠花的不忿,脸上重新堆起和善的笑容,把电话机往苏晚星那边推了推,“你用你用,慢慢打,不急。”
看着苏晚星礼貌地道谢后拿起听筒开始拨号,李婶坐回她的小马扎上,抓了把瓜子悠闲地嗑起来,心里忍不住又嘀咕开了:瞧瞧人家晚星这闺女,才多大点?每次来打电话规规矩矩付钱,还总照顾我生意买报纸杂志。再看看那个张翠花,一把年纪活到狗肚子里去了!连个小姑娘都不如!
苏晚星熟练地拨通了陈芳外贸公司的电话,等待着转接。
电话那头的忙音,小店里弥漫的瓜子香和淡淡的煤炉味,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远处零星的爆竹声,都交织成2000年腊月里,云江老城最寻常也最鲜活的市井图景。
此刻,在云江市那栋略显陈旧的外贸公司大楼里,顶层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诺大的办公区空空荡荡,只有陈芳一个人还伏在笨重的方头电脑(cRt显示器)前,指尖在键盘上噼啪作响,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表格和英文邮件是她唯一的伙伴。
同事们早就带着归家的喜悦离开了,准备迎接团圆年。
她没有亲人可奔,老家那个差点把她拖入深渊的地方,她避之唯恐不及。
主动申请春节驻守公司值班,对她而言,既是逃离,也是无奈的选择——至少,这里安静,有暖气和热水,还有加班费。
入职这半年,对陈芳来说仿佛脱胎换骨。从未摸过电脑的她,硬是靠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和下班后偷偷啃书的韧劲,从“一指禅”练成了熟练的键盘手。
没有家庭的牵绊,她将全部精力都扑在工作上,为了啃下一个难缠的客户、磨出一份精准的报价,熬通宵是常有的事。付出终有回报,她不仅职位提升了,年底老板发红包时,递给她那个厚厚的信封分量格外足,是对她这半年拼命最好的肯定。
刚才电话铃声响起时,她还有些被打断思路的不耐。
可听到话筒里传来苏晚星清亮又带着关切的声音时,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瞬间冲散了工作带来的疲惫和独处的孤寂。
她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原来,在这座曾经举目无亲的城市里,还有人记得她,还有人真心实意地邀请她回家过年。
这种被人牵挂的感觉,久违了,珍贵得让她鼻尖发酸。
电话里,苏晚星提醒她记得来苏家过年,陈芳笑着保证:“放心吧,我没忘!” 声音里带着自己都没察觉的轻松。
接着,苏晚星似乎扫了一眼周围环境,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含蓄:“那件事……你也没忘吧?”
陈芳立刻心领神会,知道苏晚星是在公用电话旁说话不便。
“哎呀,你就放心吧!”陈芳语气笃定,带着点嗔怪,“你陈芳姐办事,什么时候让你失望过?”
她甚至能想象苏晚星在小卖部里小心翼翼的样子,觉得有点好笑又心疼。
听到陈芳的保证,苏晚星在电话那头的声音立刻雀跃起来:“谢谢陈芳姐!”
“谢什么谢!”陈芳佯装生气地打断她,声音却带着真切的暖意,“咱们之间还用说这个?更何况这事你又一分钱没让我出,白白让我在你妈妈面前做个好人情……” 她没再说下去,心里却翻涌着更深的感激。
在那个绝望的夜晚,是苏晚星毫不犹豫地挡在她身前,给了她挣脱枷锁、抓住这份新生的机会。
这份情谊,又岂是帮忙跑个腿能报答的?苏晚星之于她,不亚于救命之恩。
陈芳挂了电话后,这边看着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冰冷的办公室仿佛也多了几分温度。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投入到那份复杂的报价单里,心里却已经开始盘算着,后天去苏家过年,该带点什么年礼才好。这次,她要真真正正地,像个走亲戚的姐姐一样去。
苏晚星付了话费,又跟李婶道了别,戴上围巾走出小卖部。腊月二十八傍晚的寒气扑面而来,她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心里却因为和陈芳的通话而暖融融的。
街道两旁,临时支起的摊子挤挤挨挨,卖春联福字的红纸金字在寒风中招展,卖炒瓜子花生的小贩吆喝声不断,空气中弥漫着炒货的焦香。
行人步履匆匆,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脸上带着归家的急切和对团圆的期盼。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欢声笑语。
凛冽的寒气里,浓浓的年味正扑面而来。苏晚星加快了脚步,带着对即将到来的春节的期待,向那个亮着温暖灯火的小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