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上旬的北京,暑气未消,却已隐约透出一丝秋日的爽利。天空是那种北方特有的、高远而澄澈的蓝。燕园内,返校的学子们拖着行李箱,脸上带着假期的余韵与新学期的憧憬,让沉寂了一个夏天的校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张诚再次回到了未名湖畔的临湖苑。小楼依旧静谧,王淑萍老师早已将里外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空气中弥漫着阳光晒过的被褥的暖香和一丝淡淡的消毒水味,一切都维持着他离开时的井然有序,却又仿佛6在静静等待主人的归来。
稍作安顿,放下行李,张诚没有耽搁,便前往徐海超院士的办公室报到。穿过熟悉的校园小径,看着那些与自己同龄甚至年长许多、脸上还带着稚气与迷茫的新生面孔,他心中有种奇异的平静。一年的时光,他已不再是那个初入燕园、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又需要小心翼翼隐藏自己的孩童,如今的他对这里的一切已然熟稔,更对自己前行的道路无比清晰。
叩响办公室的门,里面传来徐院士沉稳的“请进”声。
推门而入,徐院士正伏案查阅文献,抬头看到张诚,脸上立刻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放下手中的笔:“张诚回来了?假期过得怎么样?家里都好吧?”
“徐院士好。假期很好,家里一切都好,劳您挂念。”张诚恭敬地回答,在徐院士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好,好。放松一下,充充电,是好事。”徐院士满意地点点头,仔细端详了他一下,“嗯,气色不错,看来这个暑假休整得很好。”
寒暄过后,徐院士的神色稍稍正式了一些,说道:“今天找你来,主要是关于新学期的安排,以及培养计划的一些调整。”
张诚坐直了身体,认真聆听。
“经过第一学年的全面考察,以及你上学期期末那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徐院士的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联合培养导师小组经过多次讨论,一致认为,传统的、面面俱到的课程考核模式,对你而言已经不再适用,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束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因此,从本学期开始,你的期末考核将进行重大调整。英语科目和文史策论科目的统一考试,正式取消。”
这个消息并未让张诚感到太多意外。以他如今展现出的英语运用能力(近乎母语水平的学术交流)和那篇震惊文史学界的《三境递进论》所体现出的深厚人文素养,再进行常规考核确实意义不大。
徐院士解释道:“这并不是说这两方面不重要。相反,我们认为你已经具备了在这两个领域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索的能力与基础。未来的考核,将更侧重于你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比如,你可能需要就你阅读的某本英文原版专着、参与的某次国际学术交流,或者对某个交叉学科人文问题的思考,提交一份深度报告或进行专题答辩。考核将更加灵活,也更贴合你个人的学术发展轨迹。”
张诚了然地点点头。这无疑给予了他在学习上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允许他将更多精力聚焦于自己最感兴趣、也最具潜力的前沿领域。
“谢谢院士和各位导师的信任与安排。”张诚诚恳地说道。这种因材施教的调整,正是联合培养计划“特殊”之处的体现。
“这是你用自己的实力赢得的。”徐院士笑了笑,随即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印有联合培养计划LoGo的厚重信封,推到张诚面前,“还有这个,是你上一学年度的‘联合培养计划卓越奖学金’,金额是十万元人民币。这是十三所高校共同的心意,旨在奖励你在学术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也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不受经济因素的困扰,专心向学。”
十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张诚看着那个信封,并没有立刻去接。
徐院士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补充道:“按照惯例,这笔奖学金的发放,原本计划举行一个小范围的颁奖仪式,邀请部分媒体,也算是对培养计划成果的一种宣传。不过,”他话锋一转,目光中带着理解,“我们考虑到你一贯的态度和性格,以及希望你保持宁静研究环境的意愿,这个仪式已经被取消了。奖学金由我直接转交给你。这是你应得的,不必推辞,也无需有太大压力。如何规划使用,由你自己决定。”
听到颁奖仪式取消,张诚心中微微一松。他确实不喜那种聚光灯下的场合,更不愿让这些虚名干扰自己的研究节奏。他站起身,双手郑重地接过那个沉甸甸的信封,感受到的不仅是金钱的重量,更是那份沉甸甸的认可与期望。
“谢谢徐院士,谢谢联合培养小组的各位导师。”张诚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我会善用这笔奖学金,不负各位师长的厚望。”
“好,我们相信你。”徐院士欣慰地点点头,“新学期的课程和研究,你有什么初步的想法吗?”
张诚略一沉吟,回答道:“数学方面,我计划继续深入探索几何、分析与数论的交叉领域,可能会尝试接触一些更前沿的课题。物理和化学,经过上学期的系统学习和科研实践,我感觉已经打下了不错的基础,本学期希望能在某个具体方向上,比如理论物理中的某个难点,或者能源化学材料的设计原理上,进行更聚焦的深度钻研。另外,我也在考虑,是否可以开始接触一些信息科学,比如算法理论或量子计算的基础,感觉这与数学和物理的联系会越来越紧密。”
他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既有对原有方向的深化,也有向新领域拓展的野心。
徐院士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很好!有自己的规划就好。记住,联合培养计划给你提供的不仅是资源,更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大胆去探索,去尝试,我们这些老家伙,会尽全力为你提供支持,也是你最坚实的后盾。遇到任何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或者小组里的任何一位导师。”
“我明白,谢谢徐院士!”
离开徐院士的办公室,走在回临湖苑的路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张诚的手中握着那个装着十万元奖学金的信封,心中平静而充实。考核方式的调整,意味着更大的信任与自由;丰厚的奖学金,解决了后顾之忧。一切外部条件都已为他优化到极致。
回到临湖苑的书房,他将信封妥善收好。这笔钱,他心中已有了初步规划:一部分用于购买更专业、更昂贵的原版书籍和学术资料;一部分作为未来可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交流活动的储备;或许,还可以给家里添置些东西,让父母更省心些。
他坐在书桌前,摊开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标志着“第二学年规划”。窗外,未名湖水光潋滟,博雅塔影依旧。
新的学期,已然拉开序幕。没有了固定科目的束缚,没有了统一考试的桎梏,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更加广阔、也更加需要自律与探索精神的求知之路。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笔,在笔记本的第一行,郑重地写下:
“目标:深化数理根基,探索交叉前沿,寻找下一个具有突破潜力的研究方向。”
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如同冲锋的号角。他知道,属于他的、真正由内心驱动的、更加波澜壮阔的学术征程,从这一刻起,正式开始了。他将继续在这片无垠的知识海洋中,独自扬帆,驶向那更深、更远、星光更加璀璨的未知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