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混沌平衡小世界探索的完成,联邦获取的“混沌平衡蛊”与“混沌平衡力技术”,为混沌防御体系升级提供了核心支撑。该技术能通过“混沌平衡转化阵”(融合混沌平衡法则与联邦的混元平衡法则),将未污染的混沌能量转化为“混沌平衡力”,转化效率达八成,且转化后能直接强化修士的战力(如盘古体系修士的开天力破防强度提升三成,太阴体系修士的净化效率提升四成);同时,技术衍生的“混沌预警蛊”(融入混沌平衡晶碎片),能提前五天监测到污染混沌能量的波动,预警精度远超太初鼎。石坚(混元境初期)作为技术推广负责人,组建“混沌平衡技术推广队”(含三名合道境大圆满修士、十五名化神境大圆满修士,其中五名是专精混沌-本源协同的修士),前往凡俗界、仙界、洪荒界的混沌防御前线,建立“混沌平衡防御站”,实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
推广工作首先在洪荒界混沌海周边展开——此处是联邦抵御污染混沌的第一道防线,此前因混沌侵蚀,防御站的修士需每半个时辰更换一次,道力消耗极大。石坚带领团队在混沌海边缘搭建首座混沌平衡防御站,站内的“混沌平衡转化阵”以混沌平衡晶为核心,嵌入盘古平衡道纹,通过石坚的“盘古混沌平衡力”调控转化比例,确保输出的混沌平衡力既能强化防御,又不会引发道果震荡。
首次投入使用时,防御站的修士反应热烈——合道境修士洪烈(盘古体系)在吸收混沌平衡力后,挥出的“盘古混沌平衡斩”能一次性击穿三只合道境大圆满混沌生物的防御,且道力消耗较之前降低四成;太阴体系修士月柔(化神境大圆满)则用混沌平衡力强化净化力,原本需十息才能清除的污染混沌气,现在仅需三息,防御效率提升三倍。
推广至凡俗界北境时,遇到新的挑战:北境的灵脉能量浓度较低,混沌平衡转化阵的能量输入不足,导致混沌平衡力的输出不稳定。石坚调整转化阵策略,将灵脉能量与混沌能量的比例从5:5调整为4:6,同时引入炎烈(混元境初期,元素体系)的“元素平衡力”,为转化阵补充能量,使混沌平衡力的输出稳定性提升至九成,北境的混沌防御范围从百里扩展至两百余里。
在持续两个月的推广中,石坚发现混沌平衡技术的“衍生价值”——混沌平衡力不仅能强化战力,还能修复被污染的本源能量。凡俗界西域的“混沌污染区”(面积千里,灵脉被污染混沌侵蚀),在混沌平衡转化阵的作用下,污染灵脉的修复速度提升五倍,半个月内便恢复至可修行状态,西域佛修修士慧远(合道境大圆满)在此修行后,道果能量更趋稳定,成功突破至合道境大圆满后期。
为确保技术长期稳定,石坚编写《混沌平衡技术运维手册》,详细记录转化阵搭建方法、混沌平衡蛊的培育技巧与不同区域的适配方案,发放置所有防御站;同时,在混元圣地建立“混沌平衡技术学院”,培养专业的混沌平衡修士,确保技术的传承与优化。
截至推广期末,联邦共建立混沌平衡防御站三十座,覆盖三大界的混沌防御前线,修士的混沌清剿效率平均提升四成,道力消耗降低三成,污染混沌的侵蚀率从之前的每日百里降至十里。第三批种子学员中,已有十五名合道境修士在混沌平衡实训场的训练中,道果能量积累达到饱和,开始冲击混元境初期,预计三个月内可完成突破。
林尘(混元境大圆满)在视察混沌海防御站时,对技术推广成果给予高度评价:“混沌平衡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混沌能量的认知,更让‘混沌共生’从理念变为现实。未来,我们要让这种技术覆盖更多混沌区域,让混沌能量成为联邦的‘助力资源’,而非‘威胁源头’。”石坚郑重领命,心中明白,混沌平衡技术的推广只是开始,随着联邦对混沌认知的深入,还需持续优化技术,才能应对更复杂的混沌威胁。
此时,太初鼎传来新的探测信号——时空乱流中出现“混沌平衡核心区”,区域内的“混沌平衡矿脉”(蕴含高纯度混沌平衡能量)对升级混沌平衡技术、实现混沌全域共生至关重要。联邦的混沌平衡探索,进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