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中国古代史的长河里,提及乱世英雄,世人多会想到 “力拔山兮气盖世” 的项羽,或是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的周瑜。可在西晋末年那个 “王纲解纽,群雄逐鹿” 的黑暗时代,却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少女,身着轻甲、手持利剑,在万军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一座城池、数千百姓。她就是荀灌娘 —— 这个名字或许不如穆桂英、樊梨花那般家喻户晓,却在《晋书》《资治通鉴》中留下了确凿的记载,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 “忠” 与 “勇” 的重量,成为乱世中一抹耀眼的红妆亮色。

那是一个 “永嘉之乱” 刚过、中原大地满目疮痍的年月:西晋皇室仓皇南渡,北方陷入 “五胡乱华” 的混战,南方则豪强割据、兵戈不休。公元 317 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健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可长江中游的荆州、豫州一带,仍被各路军阀牢牢掌控,今天你攻我守,明天他叛我降,百姓在战火中流离失所,连地方官员都朝不保夕。荀灌娘的父亲荀崧,就是在这样的乱世里,担任着襄城太守、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驻守在宛城(今河南南阳)—— 这座曾是东汉南都的古城,此刻正成为各路势力争夺的焦点。

荀崧并非寻常文臣,他出身于魏晋名门 “颍川荀氏”—— 这个家族曾走出过荀彧、荀攸等辅佐曹操的顶尖谋士,家风里既有儒家的忠义,也有乱世生存的谋略。永嘉之乱时,荀崧带着家人辗转南下,被司马睿任命为襄城太守后,便一心想守住宛城这片净土。可乱世之中,“守土” 二字谈何容易?

公元 322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宛城。领兵来犯的,是当时盘踞在荆州一带的军阀杜曾。杜曾本是西晋将领,后来趁乱拥兵自重,此人骁勇善战,麾下士兵多是从北方逃来的流民,个个悍不畏死,素有 “荆州之虎” 的称号。他此次攻打宛城,一是看中宛城地处中原与南方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重要;二是想夺取宛城的粮草 —— 当时中原大旱,粮草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核心资源。

杜曾的军队来得极快,等荀崧察觉时,敌军已经团团围住了宛城。站在宛城的城楼上,荀崧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营帐,听着敌军的呐喊声,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边的参军低声说道:“太守,杜曾至少带了五千人,而我们城中的士兵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千出头,还有一半是刚招募的百姓,根本没经过正规训练。”

荀崧沉默着点头,目光扫过城下:杜曾的士兵正拿着云梯往城墙上爬,城上的守军拼命往下扔石头、射箭,可敌军像潮水一样,一波退了,一波又涌上来。城墙下已经堆满了尸体,鲜血顺着城墙的缝隙往下流,染红了护城河的水。

“粮草还能撑多久?” 荀崧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

“最多只能撑十天了。” 粮官的回答让周围的将领都低下了头 —— 没有粮草,就算士兵再勇猛,也撑不了多久。

荀灌娘这年刚满十三岁,按照当时的习俗,这个年纪的女孩本该待在深闺里学习女红、读书识字,可荀灌娘从小就和别的女孩不一样。她跟着父亲四处奔波,见惯了战火纷飞,也听父亲讲过不少家族先辈的忠义故事。父亲练兵时,她会偷偷站在一旁看;父亲和将领们讨论军情时,她会躲在屏风后听。久而久之,她不仅学会了骑马射箭,还对兵法战术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这天傍晚,荀灌娘听说父亲在城楼上督战,便偷偷换上一身男装,跟着丫鬟溜到了城楼附近。她扒着城墙的缺口往下看,正好看到杜曾的军队发起新一轮猛攻:一个敌军将领挥舞着大刀,一下子砍倒了两个守城的士兵,眼看就要爬上城墙,城上的校尉急忙冲上去,和他缠斗在一起,最后两人双双从城墙上摔了下去,再也没起来。

荀灌娘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她看到父亲站在城楼中央,头发已经白了好几根,脸上满是愁容,却依旧挥舞着佩剑,大声鼓励士兵:“守住宛城!守住我们的家!” 可她也看到,有士兵因为饥饿倒下,有百姓在城角落里哭泣 —— 他们都是宛城的子民,是父亲要守护的人。

“小姐,我们快回去吧,这里太危险了。” 丫鬟拉着荀灌娘的袖子,声音发抖。

荀灌娘却摇了摇头,眼睛里闪着坚定的光:“不行,我们不能就这么等着。城里没有粮草,外面没有援军,再这样下去,宛城迟早会被攻破的。”

“可是…… 可是大人都没办法,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去找父亲。” 荀灌娘说完,转身就往城楼上去。

荀崧正在和将领们商议对策,有的将领说 “不如投降,还能保百姓一命”,有的说 “要和城池共存亡”,吵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父亲,女儿有一计,可解宛城之围。”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男装的少女走了进来,正是荀灌娘。荀崧又惊又气:“灌娘!谁让你到这里来的?这里是军事重地,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快回去!”

“父亲,女儿不是来胡闹的。” 荀灌娘走到荀崧面前,认真地说,“女儿刚才在城下看到,杜曾的军队虽然人多,但军纪混乱,而且他们远道而来,粮草肯定也不充足,只是想速战速决。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没有援军,如果能派人出去,找到附近的友军搬救兵,就能内外夹击,打败杜曾。”

将领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将领说道:“小姐,你一个小姑娘,懂什么行军打仗?杜曾把宛城围得像铁桶一样,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怎么派人出去?就算派出去了,你以为友军会轻易来救我们吗?”

另一个将领也附和道:“是啊,太守,小姐也是一片好心,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派出去的人要是被杜曾抓住,不仅救不了城,还会泄露我们的虚实。”

荀灌娘没有被他们的嘲笑吓住,她抬起头,看着荀崧,一字一句地说:“父亲,女儿知道此行凶险,但现在宛城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再不想办法,就真的没希望了。女儿从小跟着父亲学骑马射箭,身手不比普通士兵差,而且女儿年纪小,杜曾的士兵肯定不会防备,说不定能趁机突围出去。”

荀崧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心里又疼又愧。他知道女儿说的是对的,可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去冒这么大的险,他怎么忍心?“灌娘,不行,太危险了,父亲不能让你去。”

“父亲!” 荀灌娘的声音提高了一些,“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宛城被攻破,看着城里的百姓被屠杀吗?女儿是荀家的人,荀家的人从来不会在危难面前退缩!如果父亲不同意,女儿今晚就自己偷偷出城!”

看着女儿倔强的样子,荀崧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祖父荀彧 —— 当年荀彧在官渡之战时,也是凭着一股韧劲,守住了曹操的后方。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将领们说:“各位,灌娘说得对,现在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灌娘虽然年纪小,但有勇有谋,或许真的能成。”

将领们还想反对,荀灌娘却接着说:“各位叔叔,女儿愿意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搬来救兵,女儿愿以死谢罪!而且女儿只带十几个精锐士兵,趁着夜色突围,目标小,不容易被发现。”

见荀灌娘如此坚决,将领们也不再反对。荀崧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眼眶有些发红:“好,父亲信你。你一定要小心,记住,活着回来比什么都重要。”

决定让荀灌娘突围后,荀崧立刻开始准备。他从城中挑选了十五个最精锐的士兵,都是身经百战、擅长骑马的老兵;又让人给荀灌娘准备了一身轻便的铠甲 —— 这铠甲是专门为她改制的,去掉了多余的装饰,减轻了重量,既能保护身体,又不影响行动;武器方面,除了一把短剑,还给她配了一张小弓和二十支箭,都是便于携带的。

傍晚时分,荀灌娘在自己的房间里换装。丫鬟帮她把长发束成一个发髻,戴上头盔,穿上铠甲。当荀灌娘走到镜子前,看到镜中的自己时,也忍不住愣了一下:镜里的少女眉眼依旧清秀,可穿上铠甲后,却多了一股英气,再也不是那个只会在父亲身边撒娇的小姑娘了。

“小姐,你真的要去吗?” 丫鬟一边帮她系好铠甲的带子,一边小声问,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荀灌娘笑了笑,擦了擦丫鬟的眼泪:“傻丫头,别哭,我一定会回来的。你帮我照顾好母亲,告诉她,我很快就会带着援军回来。”

这时,荀崧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地图。他把地图递给荀灌娘:“灌娘,这是宛城到襄阳的地图。襄阳太守周抚是我的老朋友,他为人忠义,而且麾下有重兵,如果能说服他出兵,一定能解宛城之围。你从南门突围,那里是杜曾军队的薄弱环节,因为南门外面是一片树林,便于隐蔽。记住,路上一定要小心,尽量避开敌军的巡逻队,如果遇到危险,不要硬拼,先保住自己的性命。”

荀灌娘接过地图,认真地看了几遍,然后把地图折好,放进怀里:“父亲,我记住了。您也要保重,守住宛城,等我回来。”

当晚三更,宛城的南门悄悄地打开了一个缝隙。荀灌娘和十五个士兵骑着马,趁着夜色,慢慢地溜了出去。夜色像一块黑布,把整个大地都笼罩住了,只有天上的星星发出微弱的光。他们不敢点灯,只能凭着记忆和地图,朝着襄阳的方向前进。

刚走出没多远,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马蹄声 —— 是杜曾的巡逻队!荀灌娘立刻示意士兵们躲到路边的树林里,自己则趴在马背上,屏住呼吸。

巡逻队一共有五个人,他们骑着马,拿着火把,一边走一边吆喝:“都给我仔细点,别让城里的人跑了!”

火把的光越来越近,荀灌娘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一旦被发现,他们就全完了。就在这时,一个巡逻兵突然朝着树林的方向看了一眼,疑惑地说:“那里好像有动静,我们去看看。”

荀灌娘知道不能再等了,她猛地站起来,拉弓搭箭,瞄准那个巡逻兵。“咻” 的一声,箭像一道流星,正好射中了那个巡逻兵的肩膀。巡逻兵惨叫一声,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其他巡逻兵吓了一跳,纷纷拔出刀,朝着树林的方向冲过来。荀灌娘大喊一声:“兄弟们,跟我冲!” 说完,她骑着马,挥舞着短剑,朝着巡逻队冲了过去。

士兵们也跟着冲了出去,他们虽然人少,但都是精锐,而且个个抱着必死的决心。一时间,刀剑的碰撞声、士兵的呐喊声、马蹄声混在一起,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一个巡逻兵朝着荀灌娘砍过来,荀灌娘身子一斜,躲开了他的刀,然后反手一剑,刺中了他的腹部。那个巡逻兵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其他巡逻兵见势不妙,转身想跑,可荀灌娘他们怎么会给他们机会?几个回合下来,五个巡逻兵全被消灭了。

“快,我们快走,不然敌军就会追来了!” 荀灌娘说完,带领士兵们骑着马,飞快地朝着襄阳的方向跑去。果然,没过多久,后面就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和呐喊声 —— 杜曾的军队发现了巡逻兵的尸体,正朝着他们追来。

荀灌娘他们骑着马,跑了整整一夜,天亮的时候,终于甩掉了追兵。可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 前面有一条大河,河上的桥被杜曾的军队拆了,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木桩。

“小姐,这可怎么办?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啊?” 一个士兵焦急地说。

荀灌娘看了看大河,又看了看后面 —— 虽然暂时没看到追兵,但他们肯定还在后面追。她想了想,说:“大家别慌,我们可以找一些树枝和藤蔓,扎成木筏,划过去。”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在附近的树林里砍了一些树枝,又找来一些藤蔓,开始扎木筏。可就在这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呐喊声 —— 杜曾的追兵又跟上来了!

荀灌娘抬头一看,只见远处尘土飞扬,至少有上百个士兵骑着马,朝着他们冲过来。“快,加快速度!” 荀灌娘一边帮着扎木筏,一边大喊。

木筏终于扎好了,荀灌娘让士兵们先把马赶到河里,让马游过去,然后自己和士兵们坐上木筏,用树枝当桨,拼命地朝着河对岸划去。

追兵越来越近,他们已经开始射箭了。一支箭 “咻” 的一声,擦着荀灌娘的耳朵飞了过去,钉在木筏上。荀灌娘毫不畏惧,一边划桨,一边回头朝着追兵射箭。她的箭法很准,一箭就射中了一个追兵的马腿,那个追兵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被后面的马踩成了肉泥。

终于,木筏划到了河对岸。荀灌娘和士兵们立刻跳上岸,把木筏推到河里 —— 这样追兵就没办法很快过河了。他们牵起马,又继续朝着襄阳的方向跑去。

跑了没多远,他们遇到了一队运送粮草的士兵 —— 是杜曾的粮草队!原来杜曾因为围攻宛城,粮草消耗很大,所以从后方调来了粮草。荀灌娘眼睛一亮,心想:如果能烧掉杜曾的粮草,不仅能减轻宛城的压力,还能拖延追兵的时间。

她对士兵们说:“兄弟们,我们去烧掉杜曾的粮草!”

士兵们有些犹豫:“小姐,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去襄阳搬救兵,要是在这里耽误了时间,万一……”

“放心,不会耽误太久。” 荀灌娘说,“杜曾的粮草队肯定没想到我们会在这里,我们出其不意,一定能成功。而且烧掉粮草,杜曾就会因为缺粮而退兵,或者至少会减轻对宛城的进攻,这样父亲他们就能多撑几天。”

士兵们觉得荀灌娘说得有道理,便跟着她悄悄地绕到粮草队的后面。粮草队一共有三十多个人,都在路边休息。荀灌娘让几个士兵负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自己则带着其他士兵,偷偷地摸到粮草车旁边,拿出火种,点燃了粮草。

“不好,着火了!” 粮草队的士兵发现后,急忙去救火,可粮草都是干燥的稻草和麦子,一烧就着,根本扑不灭。荀灌娘他们趁机骑着马,飞快地离开了。

看着身后熊熊燃烧的粮草,荀灌娘笑了 —— 这一下,杜曾肯定会乱了阵脚。

烧掉杜曾的粮草后,荀灌娘他们又继续赶路。可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 粮食吃完了。他们已经跑了两天两夜,随身携带的干粮早就吃完了,而且一路上都是荒山野岭,连一户人家都没有。

士兵们又饿又累,有的士兵甚至开始抱怨:“小姐,我们这样下去,还没到襄阳,就先饿死了。要不我们先找个地方休整一下,找点吃的再走?”

荀灌娘也饿得肚子咕咕叫,嘴唇都干裂了。她看了看士兵们,知道他们已经到了极限。可她也知道,时间不等人,宛城多撑一天,就多一分希望。她从怀里拿出一块干硬的饼 —— 这是她出发前母亲偷偷塞给她的,她一直舍不得吃。她把饼掰成小块,分给士兵们:“兄弟们,这是我最后一块饼了,大家分着吃。我们再坚持一下,前面应该就有人家了。”

士兵们接过饼,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知道,小姐比他们还小,却比他们还坚强。

又走了半天,他们终于看到了一户人家。荀灌娘让士兵们在外面等着,自己则走上前去,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个老婆婆,她看到荀灌娘他们穿着铠甲,以为是乱兵,吓得想关门。

荀灌娘急忙说:“老婆婆,您别害怕,我们不是乱兵,我们是宛城太守荀崧的部下,要去襄阳搬救兵,路过这里,想向您讨点吃的。”

老婆婆半信半疑,直到荀灌娘拿出父亲的令牌,她才相信。老婆婆叹了口气,说:“唉,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能活着就不错了。我家里也没什么好吃的,只有一些红薯和稀饭,你们不嫌弃就好。”

荀灌娘和士兵们感激不尽,他们吃了红薯和稀饭,又在老婆婆家里休息了一个时辰,然后继续赶路。临走前,荀灌娘把身上的一块银子递给老婆婆,老婆婆却不肯要:“孩子,你们是去救百姓的,我怎么能要你们的钱?你们快走吧,路上小心。”

又走了三天,荀灌娘他们终于看到了襄阳的城墙。襄阳是当时荆州的重镇,城高池深,防守严密。荀灌娘心里一阵激动 —— 终于到了!

可当他们来到襄阳城下时,却被守城的士兵拦住了。“你们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干什么?” 守城的校尉大声问道。

荀灌娘跳下马来,拿出父亲的令牌,说:“我是宛城太守荀崧的女儿荀灌娘,有急事要见襄阳太守周抚大人,麻烦你们通报一声。”

守城的士兵们听了,都愣住了 —— 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个穿着铠甲、风尘仆仆的少年,竟然是个女孩,而且还是荀太守的女儿。校尉半信半疑,让人去通报周抚,自己则留在这里看着荀灌娘他们。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官服的人从城里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他就是襄阳太守周抚。周抚今年四十多岁,身材高大,面容刚毅,他是东晋名将周访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和忠义。

周抚走到荀灌娘面前,上下打量了她一番,疑惑地说:“你就是荀崧兄的女儿?荀崧兄现在怎么样了?你怎么会来这里?”

荀灌娘看到周抚,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她连忙行礼,说:“周叔叔,我父亲现在很危险!杜曾率领大军围攻宛城,宛城兵力不足,粮草断绝,已经快撑不住了。我父亲让我来向您求救,希望您能出兵,解宛城之围。”

周抚听了,眉头皱了起来。他和荀崧确实是老朋友,当年他们一起在北方抵抗过胡人,交情很深。可他现在也有难处 —— 襄阳虽然兵力充足,但最近附近的几个郡县也出现了叛乱,他需要留下兵力防守襄阳,而且杜曾骁勇善战,他也没有把握能打败杜曾。

“灌娘,不是周叔叔不肯帮你。” 周抚叹了口气,“你也知道,现在天下大乱,襄阳也不太平。如果我出兵去救宛城,万一襄阳出了什么事,那后果不堪设想啊。而且杜曾的军队很勇猛,我的士兵虽然多,但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周抚的话让荀灌娘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她知道,周抚说的是实情,但她不能放弃。她抬起头,看着周抚,一字一句地说:“周叔叔,我知道您有难处,可宛城现在真的到了生死关头。如果宛城被杜曾攻破,您以为襄阳就能安全吗?杜曾是个野心很大的人,他攻破宛城后,肯定会继续攻打其他城池,下一个目标就是襄阳!到时候,您就算想防守,也来不及了。”

周抚沉默了,他知道荀灌娘说得有道理。这时,他身边的一个参军说道:“小姐,话不能这么说。宛城和襄阳之间隔着几百里,就算我们出兵,也不一定能赶得及。而且杜曾现在正在围攻宛城,如果我们出兵,他很可能会放弃宛城,转而攻打我们,到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被动。”

另一个将领也附和道:“是啊,太守,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宛城丢了,还有襄阳,可如果襄阳丢了,那荆州就危险了。”

荀灌娘看着这些将领,没有丝毫畏惧。她大声说道:“各位叔叔,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宛城的百姓怎么办?他们都是无辜的人,如果杜曾攻破宛城,肯定会屠城,到时候会有几千人死于非命!你们都是朝廷的官员,难道不应该保护百姓吗?”

她顿了顿,又接着说:“而且我这次来的时候,已经烧掉了杜曾的粮草。杜曾现在肯定很着急,他会加紧攻打宛城,想尽快拿下宛城补充粮草。如果我们现在出兵,正好可以趁着杜曾军心不稳的时候,内外夹击,一定能打败他。如果我们现在不出兵,等杜曾攻破宛城,补充了粮草,到时候他的实力会更强,我们就更难对付了。”

荀灌娘的话掷地有声,让在场的将领们都低下了头。他们没想到,一个十三岁的少女,竟然有这么深远的见识和这么强烈的正义感。

周抚看着荀灌娘,心里很是敬佩。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周访 —— 当年父亲在平定杜弢叛乱时,也是凭着一股忠义和勇气,才取得了胜利。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灌娘说得对!我们身为朝廷官员,不能见死不救!传我的命令,立刻集合军队,明天一早就出发,去救宛城!”

将领们听了,都没有反对。他们纷纷行礼,说:“遵命!”

荀灌娘看着周抚,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她知道,宛城有救了,父亲有救了!

第二天一早,襄阳城外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周抚率领着五千大军,准备出发去救宛城。荀灌娘骑着马,站在周抚身边,她要和援军一起回去 —— 她想亲眼看到宛城解围,想亲手把胜利的消息告诉父亲和百姓。

周抚看了看荀灌娘,笑着说:“灌娘,这次多亏了你,不然我还真下不了决心出兵。你放心,我们一定能打败杜曾,解宛城之围。”

荀灌娘点了点头,说:“周叔叔,谢谢您。我们快出发吧,我担心父亲他们撑不了太久。”

大军出发了,五千人的队伍像一条长龙,朝着宛城的方向前进。周抚为了加快速度,下令大军日夜兼程,除了吃饭和短暂的休息,几乎一直在赶路。荀灌娘虽然年纪小,但她一点也不娇气,跟着大军一起骑马,从不叫苦。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从宛城逃出来的百姓。百姓们听说周抚要去救宛城,都非常高兴,有的还主动给大军带路,告诉他们杜曾军队的布防情况。

五天后,周抚的大军终于赶到了宛城附近。此时的宛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 城墙被攻破了好几处,守军伤亡惨重,粮草也已经断绝,荀崧正带着剩下的士兵,在城墙上和杜曾的军队拼命厮杀。

周抚看着城下激战的场景,立刻下令:“全军出击,从杜曾的后方发起进攻!”

鼓声震天,周抚的大军像潮水一样,朝着杜曾的军队冲了过去。杜曾的士兵正集中精力攻打宛城,根本没想到会有援军从后面过来。当他们看到周抚的大军时,都慌了神,军心大乱。

城楼上的荀崧看到援军来了,激动得大喊:“兄弟们,援军来了!我们有救了!大家再加把劲,和援军一起打败杜曾!”

守军们听到后,士气大振,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地朝着杜曾的军队砍杀过去。

杜曾看到大势已去,心里又急又气。他想组织军队抵抗,可他的士兵已经乱成了一团,根本不听指挥。周抚的大军从后面杀过来,宛城的守军从前面杀过来,杜曾的军队被夹在中间,腹背受敌。

荀灌娘骑着马,挥舞着短剑,跟着周抚的大军一起冲锋。她看到一个敌军将领正在指挥士兵抵抗,便拉弓搭箭,瞄准那个将领。“咻” 的一声,箭正好射中了那个将领的喉咙。那个将领倒在地上,他身边的士兵看到后,吓得纷纷逃跑。

战斗进行了整整一个时辰,杜曾的军队死伤惨重,剩下的士兵纷纷投降。杜曾见无力回天,带着几个亲信,骑着马狼狈地逃跑了。

“追!别让杜曾跑了!” 周抚大喊一声,带领大军追了上去。可杜曾跑得太快,最后还是让他跑了。

杜曾逃跑后,宛城终于解围了。城楼上的守军们都欢呼起来,有的士兵甚至激动得哭了出来。荀崧站在城楼上,看着城下的援军,又看了看远处正在冲锋的女儿,眼眶也湿润了。

荀灌娘跟着周抚的大军,走进了宛城。百姓们早就听说了是荀灌娘去襄阳搬来的救兵,他们都围在路边,手里拿着鲜花和食物,欢迎荀灌娘和援军。

“荀小姐,谢谢你!是你救了我们!”

“荀小姐真是女中豪杰啊!”

“我们宛城有救了,多亏了荀小姐!”

荀灌娘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她骑着马,朝着父亲的方向走去。荀崧已经从城楼上下来了,他快步走到荀灌娘面前,一把抱住她,声音哽咽地说:“灌娘,你回来了,你终于回来了!父亲还以为…… 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父亲,我回来了。” 荀灌娘也抱着父亲,眼泪流了下来,“宛城解围了,我们都安全了。”

周抚走了过来,拍了拍荀崧的肩膀,笑着说:“荀崧兄,恭喜你啊,不仅守住了宛城,还有这么一个勇敢懂事的女儿。这次多亏了灌娘,不然宛城就危险了。”

荀崧感激地说:“周贤弟,这次真是谢谢你了。如果不是你出兵相救,我和宛城的百姓都活不了。”

“我们都是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不用这么客气。” 周抚说,“现在宛城刚解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先安排士兵休整,再安抚百姓吧。”

接下来的几天,荀崧和周抚一起,安排士兵清理战场,救治伤员,安抚百姓。百姓们也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帮士兵们做饭,有的帮伤员换药,宛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宛城解围后,周抚因为救驾有功,被东晋朝廷封为征西将军,继续镇守襄阳。荀崧也因为坚守宛城,得到了朝廷的嘉奖,升任荆州刺史。

荀灌娘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荆州,甚至传到了东晋的都城健康。人们都称赞她是 “女中豪杰”“少年英雄”,很多人还把她的故事编成了歌谣,在民间传唱。

后来,杜曾又纠集了一些残余势力,想再次攻打宛城。可这次,荀崧早有准备,他和周抚联手,在宛城附近设下埋伏,一举打败了杜曾的军队,活捉了杜曾。最终,杜曾被押到健康,斩首示众,荆州的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

荀灌娘长大后,嫁给了当时的名士陈午。陈午也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很敬佩荀灌娘的勇敢和智慧,两人婚后感情很好,一起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荀灌娘的事迹,在《晋书?荀崧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崧小女灌,年十三,有奇节。崧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灌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父友中领军周访遣子抚率三千人会之,遂破曾。”《资治通鉴》中也对她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称赞她 “勇而有谋”。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女性的事迹很少能被载入正史,而荀灌娘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正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足以说明她的事迹有多震撼,有多令人敬佩。

荀灌娘的故事,不仅在古代被人们传颂,在现代也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她虽然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勇敢、智慧和担当。在危难面前,她没有退缩,而是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了一座城池、数千百姓。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只要有一颗忠义之心,有一份担当精神,就能在危难面前发光发热。

如今,在河南南阳(古宛城),还有很多关于荀灌娘的传说和遗迹。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她,还修建了 “荀灌娘祠”,每年都会有很多人去那里祭拜她,缅怀这位古代的少女英雄。

西晋末年的乱世,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之一。在那个时代,人命如草芥,道德如浮萍,很多人在乱世中迷失了自己,为了权力和利益,不惜背叛国家,屠杀百姓。可荀灌娘,这个十三岁的少女,却像一抹亮色,照亮了那个黑暗的时代。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忠” 的含义 —— 忠于国家,忠于百姓,忠于自己的初心;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勇” 的含义 —— 在危难面前不退缩,在强敌面前不畏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智” 的含义 —— 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危机中化解风险。

荀灌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少女英雄的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激励着我们 ——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无论面对何种挑战,只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有一份担当的精神,就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正如那句古诗所说:“谁说女子不如男?十三红妆破敌胆。宛城解围传千古,青史留名荀灌娘。” 荀灌娘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永远被人们铭记。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我来自黄泉掀饭桌!小疯批夺回气运后不忍了一吻定情,总裁甜蜜囚爱开局逃婚,疯批太子穷追不舍穿成霸总娇妻失败后,在恋综选夫穿越四合院之我有系统我怕谁杂货铺通古今,我养的将军醋翻了快穿神君大人的糖去哪了逼她给白月光顶罪?渣父子我不要了师尊怎么那么撩你崽崽让哪里逃灵异界大佬:全家跪求我带飞江澄重生后开局出生在魔域盗墓,被偷听心声后我暴露了荒村血祭人在奥特:从海帕杰顿幼虫开始快穿阎罗王:这个女配不太毒惊!陆爷的心尖宠竟是马甲大佬HP万人迷在圣芒戈诱反派!勾疯批!顶级尤物撩疯了千方百计与千方百计快穿:殿下她是个万人迷重生80,从在大兴安岭打猎开始少年白马:把自己炼成药人霍格沃兹:魔法世界第一个资本家谁懂啊?我粉的主播成影后了!陈情令:如果长安牛马实录穿成反派大佬的漂亮毒妻七零:穿成了早逝炮灰她逆天改命书穿圣母女主:老娘双刀定人生娇美知青与糙汉酱酱漾漾的生活炮灰前妻觉醒后决定拿钱走剧情帝妃掌妖异血瞳乱天下在老师面前乱舞的麻瓜从mc开始的万界之旅逐星传说原神:我是天理,不是你们老婆!Re:艾蜜莉雅很想让我当王妃!特摄盘点:铠甲假面?统统碗里来炮灰太娇软,掐腰就会哭绑定神豪系统,我有亿点点钱侯府丑女,她又美又辣从合租开始恋爱穿越兽世,我家夫君超粘人钟小艾前男友,亮平公报私仇查我温助,听说你想结婚中间地带风雨凄凄花落尽大院娇妻美又飒,冷面硬汉要破戒
侠客书屋搜藏榜:王爷别虐了,你的暗卫娇妻早跑了影视遇上对的人互绿!你舔白月光,我撩隔壁残王【变形金刚】俘虏求生记重生后,阿姨卷起来弃女觉醒退婚后,清冷权臣他以身相许精灵:从当大木博士助手开始误撩顶级豪门大佬后被天天放肆宠快让开!那个女孩是我的人生如意全靠演技这个女主竟然是食死徒明日方舟:迷途的旅人重生为博士奴隶修仙传繁花错位似流年王妃状态易崩坏公主殿下请理智,亡国敌君是绿茶开局就遭百鬼缠身要相信阳光总在久别重逢,傅先生总说我始乱终弃双面恋人我在斗罗开酒馆,醉倒朱竹清暗相思,无处说,夜来惆怅烟月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南街小子新书徒儿下山找师姐吧快穿:漂亮老婆又被抱走了八零二嫁小甜妻火影:斑爷等等我们不是兄弟情吗野小子与野百合太一神主之斗罗大陆梨子圆了小知青从末世来穿越后只想好好活着火影直播从剧场版开始变强从喰种开始我家当铺当鬼神我的二次元之旅,启程了闪婚大叔后,挺孕肚离家出走我才不是配角火影:人在宇智波,我能提取词条小道姑直播太准!日赚一亿成首富我们的岁月长河虎啸乾坤:万物传奇诡异修仙世界:我能豁免代价双世青佩十七时五十八分的落日快穿:炮灰剧本?抱歉我才是女主同谋合污【刑侦】杨然修仙传让你进宫当刺客:你居然偷了女帝的心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火红年代从技术科长开始被封印只能在宇智波起号重开火影救赎者:逆转命运的旅程快穿,平平淡淡就是福西北第一女商当绿茶女配开始自暴自弃血月秦魂:特种兵炼气录纨绔道爷的野路子纨绔符尊推演成圣之宅男逆袭九域重生之独自绽放乌蒙山的星河辰曦唐探:从乡野神探到唐人街霸主我在仙门扫大街顺手薅秃大佬羊毛下山后,七个千亿未婚妻找上门在每个世界坏主角好事魂穿凡人从坊市开始综影视:念念不舍开局系统炸了,我原地成神崽崽携娘改嫁,靠着众爹躺赢了都别吵了,仙子魔女都归我!她的无声警报掌中剑印:开局觉醒九重命格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优诺奥特曼:开局炸希卡利实验室从穿越仙侠世界开始修仙没有系统,我即是挂炮灰格局要打开蔚蓝档案:余火相拥前后执拗玫瑰的故事的幸福生活给首长俩娃当后妈后,她躺赢了奇门风水秘术大仙师新警入职,开局帮助破案轮回乐园:开局雷法坦度拉满同时穿越:怎么都在太古时代!HP之黑狗驯养手册广东打工二十五年回忆录替妹出嫁:冷面总裁的伪装男妻我,阴间公务员锦鲤厨娘在边关的团宠日常快穿:疯批发癫?我反手整顿综影视:卷王功德系统之女配救赎替嫁新娘,有几个马甲很正常吧!金手指爸爸,奖励我一口窝囊气末法考古录青铜星盘的讥咒观音面贱胚命胖虎的随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