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破晓,晨曦微露,赵铁柱一声令下,忠勇军按照既定作战计划,朝着平型关发起了猛烈进攻,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然而,鳌拜在豪格离开后,打定了坚守平型关不出战的主意。无论赵铁柱如何在关下叫阵,使用各种诱敌之法,鳌拜都不为所动,赵铁柱精心策划的诱敌计划就此落空。
赵铁柱当机立断,迅速调整战术部署。忠勇军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优势,对平型关展开强攻。
鳌拜虽奋力抵抗,却终究难以抵挡忠勇军这凌厉的攻势。一番激战后,鳌拜渐感不敌,无奈之下,只得率领残部退往大同。
赵铁柱怎肯放过这大好时机,率军紧追不舍,一路追到大同城下。
恰在此时,宋铁率领的第一军团也气势汹汹地抵达大同城下。两支劲旅顺利汇合,士气大振。
宋铁军职最高,从赵铁柱手中接过指挥权,他下令两军合围大同城,将这座孤城围得水泄不通。
就在大同城岌岌可危之时,岳乐率领两万精锐,如疾风般从北京赶来,意图为大同解围。
与此同时,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从真定出发,朝着大同疾驰而来。局势瞬间变得万分危急。
值此危急时刻,宋铁和赵铁柱分别接到了李默的撤军命令。军令如山,二人虽心有不甘,但仍果断执行,即刻指挥两军由进攻转为防守,缓缓从大同撤军。
士兵们带着不舍与疑惑,有序地撤离战场,留下弥漫的硝烟。
豪格站在大同城头,望着忠勇军有条不紊地撤退,原本紧蹙的眉头终于缓缓松开,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长舒了一口气。
他的脸上,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此前,看着忠勇军如潮水般涌来,攻势凶猛,大同城在风雨中摇摇欲坠,他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儿,时刻担忧着城破人亡的结局。
如今,忠勇军竟突然撤军,这对他而言,不啻于绝处逢生。
豪格忍不住喃喃自语:“天佑我大清啊……”
他转身看向身旁同样面露喜色的将领们,强撑着疲惫的身躯,大声说道:“传令下去,密切注意敌军动向,切莫大意。但将士们也可稍作休整,大家这几日都辛苦了!”
他暗自思忖:“这忠勇军究竟为何突然撤军?其中是否有诈?”
但无论如何,此刻的喘息之机对大同守军来说,无比珍贵。豪格下令重整军备,加强防御,以防忠勇军再次来袭。
见忠勇军撤兵,岳乐率军匆匆踏入大同城,城中一片战后的狼藉景象,弥漫着浓厚的烟火气息与血腥味儿。
断壁残垣间,士兵们正艰难地清理着废墟,搬运着伤员。岳乐神色凝重,脚步急促,径直朝着豪格所在之处奔去。
见到豪格,岳乐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声音洪亮且满含敬意:“豪格王爷,末将岳乐率援军来迟,让王爷及大同将士们受苦了,还望王爷恕罪!”
豪格面容憔悴,连日的操劳与紧张让他眼神中透着疲惫,但看到岳乐的那一刻,眼中还是闪过一丝欣慰。
他赶忙快步上前,双手用力扶起岳乐,亲切地说道:“岳乐,你能在这危急时刻率军赶来,已然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此番忠勇军来势汹汹,大同城险些不保,若不是你及时驰援,后果不堪设想。”
岳乐缓缓起身,目光坚定地说道:“王爷言重了,为大清效力,为王爷分忧,乃是末将分内之事。只是看到大同如今这副模样,末将心中实在难过。”
说着,岳乐环顾四周,眼中满是感慨与忧虑。
豪格微微叹气,脸上浮现出一丝疲惫与无奈,说道:“大同能撑到现在,全仰仗将士们舍生忘死的拼杀。只是这一场恶战,我军伤亡惨重,后续的防御和重建工作,怕是困难重重啊。”
说着,豪格的目光不自觉地转向屋内昏迷的阿济格,神色瞬间变得黯然,声音也低沉了几分:“阿济格王叔为了守护大同,身负重伤,至今昏迷不醒,实在让人心焦。”
岳乐顺着豪格的目光看去,眼神中满是关切,赶忙问道:“阿济格王叔伤势如何?军医可有把握让王叔苏醒过来?”
豪格无奈地摇头,叹道:“军医已经竭尽全力,用上了所有的名贵药材,也只能暂时保住王叔的性命。如今只能寄希望于上天保佑,盼他能早日醒来。”
岳乐轻轻点头,伸手拍了拍豪格的肩膀,安慰道:“王爷不必过于忧心,阿济格王叔一向福大命大,定能逢凶化吉。如今大同局势稍稳,但忠勇军撤退原因不明,还需从长计议,加强防御,以防他们再次来犯。”
豪格深以为然,紧紧握住岳乐的手,目光中满是信任:“岳乐,你心思缜密,考虑周全,我信你。这几日我便会着手整顿军备,重新部署防御。只是经此一役,兵力损耗巨大,城内粮草也所剩不多,还望朝廷能尽快再调些兵马和物资过来,以解燃眉之急。”
岳乐毫不犹豫地应道:“王爷放心,末将回朝后,定会将大同的情况如实向摄政王禀报,请求增派兵马和物资。王爷在此坚守,务必保重身体,末将相信,在王爷的带领下,大同定能固若金汤。”
豪格感激地看着岳乐,用力点了点头:“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岳乐,此次回朝,一路保重。”
两天后,岳乐经过多方查探,确认大同短期内暂无危险,决定带着昏迷的阿济格返回京城。
临行前,豪格亲自到城门口为岳乐送行。豪格紧紧握住岳乐的手,眼中满是嘱托:“岳乐,阿济格王叔就全权拜托你了。一路上务必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出任何差错。到了京城,一定要请最好的太医为他诊治,无论花费多少代价,都要治好王叔的伤。”
岳乐一脸郑重,用力回握豪格的手,坚定道:“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托。王爷在大同也要多加保重,若有任何需要,末将定会全力以赴。”
而从真定出发支援大同的吴三桂,在途中接到忠勇军撤兵的汇报,思索片刻后,觉得此时前往大同已无必要,毕竟广平府的忠勇军依旧虎视眈眈,便果断下令返回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