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呀,这次玩大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种地游戏,这是要改变整个天下的格局啊!
诏书在我手中颤抖,冰冷的玉玺印在我的手掌上,那感觉简直像握着一块烧红的烙铁。啊啊啊,这分量也太重了吧!
一切已成定局。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这份诏书将塑造一个帝国。天呐,我一个穿越来的现代人,居然要参与改写历史了?!
但当我站在那里时,过去几周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快得让我有点晕乎乎的。
那是4月5日。记得那天阳光特别好,可我的心情却紧张得要命。
兰池宫的桌子上摊开着一幅冰冷的、金属质地的大秦帝国地图。那地图精致得让我这个现代人都惊叹不已。
秦始皇嬴政用鹰一般锐利的目光盯着我。被他这么一看,我腿都软了,救命!
“尉迟申能在九原种麦,朕的将士为何不能在西域屯田?”我的心为之一震。哇塞,这位大佬的野心也太大了吧!
扩张。从生存到征服的转变让人……难以承受。我这小心脏都快受不了了。
这不仅仅是为了养活百姓,更是为了确保一个帝国的未来。压力山大啊!
我知道这一刻会到来,并且我已做好准备。毕竟我可是提前做了好多功课呢!
“陛下,臣请奏,屯田三策。”(陛下,我提议实行屯田三策)第一,明确的土地分配。第二,将农业课程纳入军事训练。第三,建立专门的供应链以提供工具和技术知识。我一口气说完,生怕说慢了会忘记。
李斯一如既往地持谨慎态度。这位大佬总是这么谨慎呢。
“陛下,成本……风险。士兵不是农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对的。让士兵掌握农耕知识的负担将极其沉重。这点我早就想到了!
但我已经为他的担忧做好了准备。嘿嘿,我可是有备而来的!
我必须这样做。为了活命,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拿出《西域风土志》,展示了长城之外土地的潜力。这可是我熬夜整理出来的宝贝!
然后,我提出了解决方案:公输离设计的一种便携式、模块化暖棚。这个设计简直绝了!
我知道西方寒冷的平原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所以,我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之策。哼哼,看我大显身手!
原型就摆在桌子上。看着这个精巧的模型,我心里可得意了。
“陛下,这个暖棚拆卸后轻便、坚固,易于运输,”我解释道,“而且几天内就能重新组装好。”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心里紧张得要死。
嬴政一拳砸在桌子上,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吓死我了,还以为他生气了呢!
他看到了我所描绘的未来。看到了确保那个未来的方法。看来我的方案打动他了!
“好!朕要的,不仅是战马,更是麦田!”(好!我想要的不只是战马,还有麦田!)他这话说得太霸气了!
一周后,也就是4月12日,第一支农战队出发了,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决心。看着他们出发的背影,我竟然有点小感动。
风猛烈地吹着旗帜,上面写着“春行万里”。这旗帜名字取得真不错!
我站在公输离旁边,最后一次把蓝图交给他。心里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他最后看了一眼。“你造的不是棚,是秦人的脚印。”(你建造的不是棚子,而是秦人的足迹)他的话让我不寒而栗。这话说得太有水平了!
18日,尉迟申从九原传来的消息让我松了一口气,也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日益增长的势头。太好了,我的方法真的有用!
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小麦也在生长。看着那抹绿色,我差点哭出来。
一个孩子画的画,一株小小的幼苗伸向天空,让这一切都变得值得了。这画面太治愈了!
与此同时,星星躁动不安。哎呀,这该不会是什么不好的预兆吧?
接着,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预兆:火星靠近心宿二。完蛋了,古人最信这个了!
嬴政对史官的恐惧不屑地挥了挥手。哇,这位陛下果然不一般!
星星不能塑造人类,人才能。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
他专注于结果,这一点我也很欣赏。看来我们还挺有共同语言的嘛!
“人功。”然后他拿起笔,写下了一道诏书。这个时刻太神圣了!
“自今日始,大秦之犁,所向皆春。”(从今天起,大秦的犁所到之处,皆为春天)这道命令将让这片土地陷入创新的热潮。天呐,我居然参与创造了历史!
会有奖励,家族会得到荣誉。这下百姓该高兴坏了!
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首批农夫的家族(赤壤勋户)将开始在帝国扎根。这可是开创性的举措啊!
这不仅仅是一道法令。这是一个新王朝的黎明。我感觉自己在见证一个伟大的时刻!
现在,随着他话语的余温渐渐消散,晨雾也在渐渐散去,我意识到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呢!
黑夜已经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新的一天开始啦!
我感到一股寒意爬上我的脊梁。不知道是清晨的凉意,还是内心的激动。
晨雾还未散尽,我已经站在兰池宫门外。这么早就要工作,古代人都不睡懒觉的吗?
昨天的一切是给世人看的,但深夜里说的那些话……那些话只属于我一个人。这可是我和陛下之间的小秘密呢!
它们的分量比任何犁都要沉重。这个秘密让我既兴奋又害怕。
那一道加盖了传国玉玺的诏书,在我掌心重逾千钧。拿着它,我的手都在发抖。
窗外,荧惑的妖异红光似乎也被这煌煌人间的万丈雄心冲淡了。看来人定胜天是真的呢!
我握着这滚烫的丝帛,仿佛握住了一个崭新时代的脉搏。这种感觉好奇妙啊!
这短短半月,风雷激荡,每一步都踏在帝国未来的节点之上。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事情的开端,是在四月初五。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一日,兰池宫的水面微波不兴,嬴政却召我独对。单独召见啊,吓死宝宝了!
没有了朝堂之上的威仪,他更像一头审视着自己疆域的猛虎。这比喻太形象了!
他没有说任何废话,直接在我面前摊开了一幅崭新的舆图。这位陛下真是雷厉风行!
那舆图的质地极其精良,山川脉络的绘制比以往任何一张都要详尽。看得我眼睛都直了!
他的手指,古铜色,骨节分明,像一把精准的刻刀,沿着巍峨的长城一路向西。这手也太好看了吧!
那指尖划过九原,越过黄沙漫漫的河西走廊,最终,重重地按在了遥远的葱岭之上。我的天,这野心也太大了吧!
宫殿内安静得能听到熏香燃烧的微弱噼啪声。气氛紧张得我大气都不敢出。
“尉迟申能在九原的冰天雪地里种出麦子,”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一颗砸在我心头的石子,“朕的铁骑将士,为何就不能在西域的土地上屯田?”这个问题问得我头皮发麻!
我心中轰然一震。这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在他眼中,我所献的暖棚之术,早已超越了救济灾民的范畴。原来陛下想得这么远!
它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秦帝国向未知世界扎下根基的第一枚铆钉,是跟随着铁蹄与刀剑一同出征的粮仓和前哨!这个格局也太大了!
他要的不是一时的丰收,而是永久的占领!这位始皇帝果然名不虚传!
机会,就在眼前。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我压下心头的狂澜,躬身从袖中取出一卷早已备好的竹简,双手呈上:“陛下深谋远虑,臣已有腹案,名曰《屯田三策》。”幸好我早有准备!
嬴政示意我展开。他的手势都这么有气势!
我清了清嗓子,将这半月来反复推演的策略一一道来。千万不能出错啊!
“其一,强干弱枝。以农匠塾中百里挑一的优秀弟子为骨干,组建农垦队,随军西行。我军每攻下一座城池,农垦队便立刻勘探水土,搭建暖棚,培育耐寒耐旱的秦麦苗种。待大军继续西进,他们便留下,将技术传授给后续部队,分田授种,确保每一寸被征服的土地,都能在最短时间内飘起秦地的麦香。”这个计划简直完美!
“其二,以战养战。收编西域诸部愿意归降的青壮,不编入战兵,而是组建农战卒。他们平日半耕半战,负责屯田区的警戒与生产,战时则可作为辅兵,协助大军后勤。如此一来,大军的粮草压力锐减,可以更快的速度、更远的距离进行征伐,实现自给自足。”我越说越兴奋!
“其三,釜底抽薪。西域诸国林立,丝路商道乃其命脉。我大秦可以暖棚之粮为筹码,控制商道。西域商人想要贩运丝绸、瓷器,必须用他们的牛羊、马匹甚至矿产来换取我大秦的粮食。使西域诸国因秦而饱,不敢叛;离秦而饥,不战自乱!如此,兵不血刃,便可将丝路牢牢攥在我大秦手中!”说完我都佩服自己了!
三策说完,整个兰池宫内落针可闻。大家都被我的计划震惊了吗?
一直侍立在旁的李斯,脸色变了又变,终于忍不住出列,大惊失色道:“陛下,万万不可!此策听来恢弘,实则凶险无比!随军屯田,耗资何止巨万?况且农夫终究是农夫,手握锄头,如何能抵挡西域胡狼的弯刀?一旦屯田点被袭,非但粮草尽失,更会动摇军心啊!”果然有人反对!
李斯的担忧不无道理,这也是任何一个正常臣子都会有的顾虑。这点我早就料到了!
但我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看我怎么反驳!
我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反驳,而是向身后的侍从苏禾递了个眼色。给我上证据!
苏禾立刻上前,展开了另一卷更为庞大的图册——《西域风土志》。这可是我的杀手锏!
“丞相,”我的声音平静而自信,“您所虑者,臣早已思量周全。请看此图志。这并非朝廷测绘,而是我暗中命各郡驿站,以重金向来往于丝路的商贾、戍卒、乃至逃奴收集的民间口述,历时半年汇编而成。其中详尽记载了楼兰古城附近的水脉分布、龟兹国土壤的酸碱特性,甚至连大宛国人如何用紫花苜蓿饲养汗血宝马的秘法,都记录在案。我们并非盲目前往,而是带着眼睛和耳朵去的。”看我准备得多充分!
接着,我又从另一个木箱中,取出一套精巧的青铜模型,正是公输离的最新杰作。这个模型可费了我们不少功夫!
“此为驮运式组合暖棚。整个暖棚的所有构件,包括琉璃瓦和加固榫卯,皆可拆分为八个标准大小的箱子,由两匹骆驼便可轻松背负。一旦抵达目的地,三十名熟练的农匠,只需三日便可拼装成型,立刻投入使用。我们的农匠,去的不是荒野,而是带着一个可以移动的春天。”这个设计简直太聪明了!
证据,永远比辩论更有力。看我拿出这么多证据,你们总该信了吧!
嬴政的目光从图志移到模型上,眼神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和渴望。看来陛下很满意!
他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在殿中来回踱步,最后停在我面前,双目炯炯地盯着我。被他这么盯着,我脸都红了!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昔日秦国东出,赖商君变法,强兵富国;后得巴蜀,因其沃野千里,遂成帝业。今日朕若得西域,岂能只满足于区区良马?朕要那里的每一片绿洲,都长出我大秦的麦子!”陛下这话说得太霸气了!
四月十二,命令以雷霆之势下达。陛下的执行力也太强了!
大秦第一支“农战队”正式成军。历史性的一刻啊!
三十名农匠塾最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不仅精通暖棚技术,更掌握了轮作、堆肥等多种现代农业知识,再配上二十名精锐戍卒护卫。这支队伍太专业了!
在咸阳城外的校场上,我亲自为他们授旗。好激动啊!
那面黑色的旗帜上,用金线绣着四个大字——春行万里。这旗帜太有气势了!
临行前,公输离默默地将最后一箱备用模具搬上马车,他凑到我身边,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我根据你给的数据反复计算过,只要屯田点的土壤酸碱度(ph值)不超过九,盐碱化不至于让种子直接烧死,我这棚子就能立得住,就能育出苗。”这家伙真是太靠谱了!
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造的不是棚,是千万秦人子孙后代,踏上那片土地的第一个脚印。”这话说得我自己都要感动哭了!
仅仅六天后,四月十八,尉迟申从九原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再次引爆了咸阳。好消息来得太快了!
九原郡的第三批暖棚小麦已经茁壮抽穗,预计五月便可收割。太棒了!
更令人振奋的是,捷报附上的一封信中提到,九原郡周边三个屯的百姓,在看到官办暖棚的奇迹后,竟自发用茅草、泥墙和木棍,仿造出了一种极为简陋的“土暖棚”。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虽然保温效果远不及琉璃暖棚,但在这倒春寒里,竟也奇迹般地保住了大部分春播的种子!这也太神奇了吧!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幅画。画上,一个虎头虎脑的孩童,正蹲在一个丑陋的土棚边,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株刚刚破土的绿色麦苗,脸上是未经修饰的、灿烂无比的笑容。这画面太暖心了!
嬴政拿着那张粗糙的画,看了许久许久,一言不发。看来陛下也被感动了!
宫殿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大家都在等待陛下的反应。
良久,他忽然问我,声音里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迷茫:“你说,百年之后,千载之后,世人会记得朕修的万里长城,还是记得这些……遍布天下的小小棚子?”这个问题问得真好!
我凝视着他,轻声回答:“陛下,长城镇住的是一时之敌,而春棚养育的是万世之民。您所筑造的,从来不只是一堵墙,而是让这片古老土地永远不必沉睡的火种。”我觉得自己回答得棒极了!
四月二十,夜幕降临,天象突变。哎呀,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吧?
太史令连滚带爬地冲进章台宫,面如死灰,高呼“荧惑守心,天降大凶”,恳请陛下立刻斋戒沐浴,祭天禳灾。古人就是迷信!
然而,嬴政只是看着星图上那颗妖异的红星,发出一声冷笑,猛地一挥袖袍:“天若真要降怒于朕,为何九原的麦穗反而愈发丰满?天罚?朕不信天罚,朕只信人功!”陛下太帅了!
当夜,他无视所有朝臣的劝阻,亲笔写下了那道注定要载入史册的诏书。历史性的一刻!
他不仅要奖赏所有建棚成功的百姓,更破天荒地为那些远赴边疆的农匠弟子家属,授予“赤壤勋户”的荣耀牌,让他们可以享受吏禄半俸的待遇。这个政策太给力了!
在诏书的末尾,他提笔蘸墨,用一种斩钉截铁的笔触,亲手添上了那句石破天惊的话:“自今日始,大秦之犁,所向皆春。”这句话太有文采了!
我手握这道诏书,站在窗边,看着窗外洗净铅华的璀璨星河,心中激荡难平。这一刻太令人感动了!
那玄鸟的后裔,终于将目光从一城一地的得失,投向了星辰与大地的尽头。这个转变太伟大了!
大秦的犁尖,即将划开的,已不仅仅是脚下的黄土,而是未来整个东方世界的千年疆域。想想都觉得震撼!
然而,就在这股席卷天下的春雷即将炸响之际,一股只有我能察觉的寒流,却已悄然涌动。希望不要出什么意外才好!
晨光熹微,雾气尚未散尽,我已独自一人立在紧闭的兰池宫门外,冰冷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袍。好冷啊,古代的衣服一点都不保暖!
昨夜,就在那道诏书写就之后,嬴政屏退了所有人,单独将我留下,进行了一场无人知晓的密谈。这可是天大的秘密!
那场谈话的内容,比“所向皆春”的豪情更惊心动魄,也比“荧惑守心”的预兆更令人不寒而栗。我现在想想还后怕呢!
今日的召见,便是那场密谈的延续。不知道今天又要说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那道公之于众的诏书,是写给天下人看的阳谋;而昨夜的低语,才是我和这位千古一帝之间,真正不能见光的约定。这个约定让我既兴奋又害怕,啊啊啊,我该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