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从外地迁来的居民选择在城外定居,城外的住户数量远超城内居民。从北门出发,一条新修建的平坦大道直通正在扩建的余姚港。
港口内船只往来频繁,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海港扩建提供了充足空间。 ** 港口与民用港口相邻而建,既便于统一管理,又能实现功能分区。
甘宁与蒋钦正率领由新式战船组成的近海舰队进行训练。继首批五艘战船抵达后,第二批以商船为主的船队也于半月后到港。虽然北方战线的海军规模尚小,但扬州漫长的海岸线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从余姚向南望去,台州、宁德、温州、莆田、福州、泉州、厦门等沿海地区,以及隔海相望的夷洲,都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孙澎计划以余姚为起点,逐步在南方沿海建设多个中转站,为商船提供避风港湾。在这个无法预测海上天气的年代,这些基础设施将为海上贸易提供重要保障。
若要在波涛中安然远航,不仅需要经得起风浪的坚固船只,更需在绵长海岸线上星罗棋布的补给港。将漫长航程切割成若干短途,方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使船队遭遇风暴时能以最快速度寻得避风港。
朱桓立于余姚军港的礁石上,海风掀起他的衣袍。眼前苍茫海面与他胸中激荡的豪情相互呼应。能亲身参与如此宏大的港口建设,局外人永远无法体会这种超越疆场厮杀、开疆拓土的独特成就感。
他想象着千百年后,当此处化作商贸辐辏之地,那些穿梭于码头的人潮可会知晓,这片繁华最初是何模样?可会铭记缔造这一切的先行者?
正沉思间,凌操领着亲兵踏着整齐军步而来。这位孙策旧部面容刚毅,此前在永平 ** 山越叛乱的战功历历在目。随着余姚扩建,这位破贼校尉被调来协助朱桓——甘宁、蒋钦专司水师,陆上防务则全权交由凌操统率。
鉴于军港要地的重要性,朱桓特命凌操常驻港区。这位能干的将领除日常布防外,还需督建各项工程。眼下军港尚处军管阶段,待步入正轨后再移交文官治理。
大人,船坞禀报三日后可完成最终调试。凌操抱拳时甲胄铿锵作响,原定视察计划是否照常?
三日?朱桓眉头微蹙,工程进度比预期快了旬日。孙将军对余姚寄予厚望,质量断不可妥协。
凌操立即补充道:工匠们分三班轮作,新增的岭南桐油昨日已运抵。末将亲自查验过,新铺的龙骨接缝比图纸要求还密实三成。
余姚发展迅速,超出预期
“大人无需担忧,近来余姚涌入的外来人口远超预计,能上工的工匠也比最初计划多招了不少,工程进展自然快了许多。”
“这段时日余姚变动颇大,除顾大人先前安排迁入的几批民众外,还来了不少自行搬迁至此的外地人。”
......
“当中虽混有个别图谋不轨者,但多数人都是被余姚新政吸引而来。”
朱桓闻言颔首。凌操此人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处理政务同样细致可靠,令人安心。
“既如此,我无法日日在此督查,你多费心。切记安全为重,绝不可发生工程事故。”
“大人尽管放心,若有异常,属下必立即禀报。”
“有你在,我便无忧了。”
“恭送大人。”
返回余姚县衙后,朱桓收到朱治寄来的家书。信中提及荆州局势微妙,主公孙澎或将有大动作,嘱咐他预先做好周全安排,以免事出突然措手不及。
朱桓收好书信,照例先整理公务文书。近来孙澎已开始向各地官署配发书写用的白纸,有了纸张,文书往来便能记录得更为详尽。
定期将整理好的工作报告呈递会稽太守顾雍,已成为朱桓的惯例。更密切的书信联络,有助于顾雍实时掌握余姚动向,及时调整后续部署。
其弟朱然在顾雍麾下历练半年有余,颇受重用,听闻再过两年便可外放任职,独掌一方。
诸事皆在向好发展。
***
吴县孙府议事厅
孙澎展阅张承发回的密报,当即召鲁肃等人商议。信中称刘表病故后,刘琦暂领荆州事务,已陆续接见各方使节。
刘琦拜会张承之际,提出了荆扬结盟的构想。
他认为若孙澎能在军事上与荆州缔结攻守同盟,荆州将给予扬州商人全境贸易免税的优待。不论商队选择哪条路线,经何处入境,皆可享受零关税待遇。
与曹操设立的有限免税贸易区不同,荆州此举堪称彻底开放——所有商品一律免税。但刘琦也坦言无法像曹操那般,为同盟商旅提供周全的安全保障。
张承敏锐察觉,刘琦此举未必真心结盟。从接见顺序可见端倪:先见扬州张承,再会许昌毛玠,继见袁绍荀谌,复召毛玠商议。这般轮番召见,倒似将各方使节当作谈判筹码。
江东幕府内,孙澎正与鲁肃、诸葛瑾研议最新情势。鲁肃提议孙澎速遣密信,令张承暗中联络荀谌等人。如此既可互通声气,又能避免被刘琦算计。
这是
其一,可借机与袁绍、刘璋势力建立联系。曹操挟持天子号令诸侯,早已成为各路诸侯的共同敌人。既为敌之敌,自然可为友,此乃浅显之理。
数日后,张承方才收到孙澎的指令。
领悟少主意图后,张承与张玄迅速分头行动:张承前往拜会荀谌,张玄则前去面见**。
在袁绍使馆外通报名帖不久,张承即获荀谌接见。
史籍对荀谌记载寥寥,唯二字最能彰显其在袁绍集团的特殊地位。
须知袁绍帐下谋士云集:田丰、沮授、郭图、逢纪、辛毗、辛评等皆乃当世俊杰。然真正为袁绍制定横扫北方四州之战略者,正是这位低调异常的荀氏宗老。
荀谌,字友若,其父乃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琨,与荀彧系同胞兄弟。官渡战败之际,袁绍特意遣其出使荆州,自非寻常差遣。
甫一照面,未等张承开口,荀谌便先声夺人:这位想必就是气得舍弟胸闷的江东张仲嗣了?
先生此言差矣。文若先生乃在下敬重之人,岂敢故意相激?张承故作茫然。
荀谌朗声笑道:好个江东张仲嗣,果然名不虚传,请入内叙话。
张承暗自腹诽这名不虚传是褒是贬,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随其入室。
二人坐定后,张承执礼道:此番冒昧造访,还望先生海涵。
幸得今日到访,荀谌意味深长道,若迟来两日,怕是无缘相见了。
张承目光骤凝:已有定论?
毛玠都往刘琦处跑了四趟,荀谌冷笑,若再装聋作哑,岂非视我等如无物?
袁公之意是?
主公暂无余力介入,荆州之事暂且作壁上观。
张承双眼一瞪:友若先生莫非欺我年少无知?袁将军既无意插手荆州事务,为何偏在此时派您前来?
荀谌不慌不忙地摊开双手:依你之见,孙将军遣你至此,想必对荆州别有所图?
张承有样学样地也摊开双手:正是,这不是明摆着的事么。
好个直来直往的年轻人,这等机密大事竟敢当面直言不讳。荀谌暗自思忖,这张承看似莽撞,实则深藏不露,若真以为他是个愣头青,怕是要栽跟头。
见荀谌沉默不语,张承反守为攻:孙州牧与袁将军向来交好,近来更是在南方频频牵制曹操。按理说,咱们本该是盟友才对,友若先生以为如何?
荀谌听得眉头直跳——孙澎那些趁火 ** 的勾当,也好意思称作盟友之举?真要同盟,何必每次都只在曹操地盘外虚晃一枪?
未等荀谌答话,张承又侃侃而谈:既然同属盟友,我张承向来快人快语。为表诚意,不妨先说说孙州牧的态度。
荀谌:......
不知刘琦许了袁家什么好处,但有句话要说在前头。张承目光炯炯,若刘琦守不住荆州基业,让曹操趁虚而入,我扬州必定出兵夺取。
与其到时伤了和气,不如现在就把话说开。若友若先生另有打算,今日就当张某未曾来过。改日自会另派使者前往袁将军处详谈。
荀谌暗自苦笑:这扬州使者的行事作风,当真令人措手不及。
(张承,扬州外交场上锋芒毕露的后起之秀。
张承此人的确非同寻常。
初次交手便令人感受到他不凡的锐气。他的言行举止间,透露着一股舍我其谁的霸气,言语间更是无所顾忌,百无禁忌。
更难得的是他驾驭情绪的能力。与人交谈时,他能游刃有余地在各种激烈的情绪中自如转换,感染着每一个与他对话的人。当初的荀彧,如今的荀谌,都曾被他这种特质所影响。
但真正支撑张承如此强势作风的,是背后那个更为可怕的孙叔弼。正是孙澎在战场上未尝一败的神话,给了张承肆无忌惮的底气。
孙澎从不畏惧任何对手,对他来说,一切问题都可以用实力来解决。自他踏入沙场以来,每场战役都堪称完胜。即便荀谌得到详细战报后反复推演,也不得不惊叹于孙澎对战局掌控的精妙程度。
他总能精准捕捉敌军要害,提前布置杀招。待到交锋之时,敌方往往如自投罗网般自取 ** 。
正因如此,此刻稳坐如山的荀谌丝毫不敢小觑眼前的张承——这位孙澎的全权代表。
张承此行虽奉孙澎之命前来接触,但未得袁绍首肯,荀谌自然不能深谈。双方都知道,这次碰面恐怕难有实质进展。
然而刘琦企图利用他人为棋,就该承担阴谋败露的后果。在孙澎给张承的书信中,早已剖析过袁绍阵营此次襄阳之行的目的。诸葛瑾、鲁肃等人一致认为,袁绍必将在南阳展开行动。
届时袁绍继续在官渡牵制曹操,刘琦配合出兵南阳,便可打通荆州至洛阳的战略通道,彻底削弱曹操对司隶的控制。
刘琦若能夺取南阳,北上可直逼洛阳,曹操将被迫分兵防守虎牢关,东郡陈留一带便会门户洞开。
袁绍的算盘很明白——只要促使荆州出兵南阳,就能有效牵制曹操北线兵力。即便刘琦不胜,搅乱曹军部署亦是上策。
张承开门见山提及扬州可能攻荆,实为反将一军:若孙澎此时犯境,刘琦自然无暇北征。这番话瞬间扭转了谈判主动权。
出兵南阳师出有名吗?
当然名正言顺!
南阳本就是荆州旧土!
身为荆州牧收复失地,任谁都无可指摘。
袁绍的阳谋不仅孙澎幕僚看得透彻,曹操方面同样心知肚明。正因各方皆洞若观火,刘琦才能周旋其间——先后接见毛玠、荀谌,迫使曹操作出退让。
这手棋背后,必有高人布局。
见荀谌欲言又止,张承作势告辞。身为袁氏故吏,荀谌终究要顾及孙澎收留袁胤的恩义,遂开口道:有些军机不便明言,但能说的绝不隐瞒。
官渡新败虽伤元气,然冀州粮秣仍源源不断输往前线。运抵的粮草既不能返程空耗,不如继续施压——这般态势,于孙将军总归有利吧?
张承颔首:自然是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