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审视的目光,孙澎快速浏览完这套卷轴,前后不过半分钟光景。他将竹简重新卷好,瞥向程普:既是你喜欢,拿去便是。程普装模作样地推辞:这...恐怕不妥吧。嘴上说着不妥,手倒是伸得比谁都快。身为穿越者,这些古人视若珍宝的春宫图册,在孙澎眼里实在不值一哂。欣赏完缴获物资,船外忽起喧闹声。程普抚须笑道:定是士元归来了。两人步出船舱登甲板远眺,果见庞统率水师拖着满载战物的船队浩荡驶回海岸。程普令船队靠岸,庞统协同黄盖、韩当、董袭指挥水卒将战利品尽数搬运上船。待装卸完毕,庞统引诸将谒见孙澎。主公。孙澎展颜道:此番收获颇丰。庞统含笑应道:原以为主公尚需两日方至,正打算先返吴郡清空舱室,待主公抵达再共同北上。孙澎摆手道:不必南归,径直北上。先将物资暂存于琅琊港外军港岛屿。庞统迟疑道:该岛毗邻琅琊港,主公不虑曹军劫掠?孙澎从容笑道:无妨,已遣汉升率战船镇守琅琊。曹军无机可乘。庞统释然道:既有汉升将军坐镇,当可无忧。孙澎轻拍庞统肩头:速速启程赴琅琊卸货。待我等再扫荡徐州沿岸,曹阿瞒也该赶到了。曹操当真能及时赶到?孙澎显然低估了狼牙营的骁勇。本欲令吕蒙在钟离牵制曹军主力,岂料狼牙营竟在一昼夜间击溃曹军士气!虽云此前赵云阵前斗将已挫敌锋,然吕蒙非但完成阻滞任务,更创下意外大捷。
孙澎船队刚在琅琊卸完货返回东海郡,吴县方面就派快船送来急报。
曹军竟撤了!
这老狐狸居然认怂了?
曹操直接从钟离北撤?
孙澎接到战报时愣在当场。
那可是横扫北方的乱世枭雄!
本该是气运加身的时代主角!
更蹊跷的是,曹操竟派陈群来商议和谈?
孙澎与庞统对视:咱们下手太狠,把曹孟德打怕了?
庞统捻须问道:主公,接下来如何应对?
孙澎拍案冷笑:战端是他先启,岂容他说停就停?
庞统会意笑道:正合我意,劫掠曹境的快活还没享够呢。
孙澎挥手道:先吃干抹净再说!不过...他忽然转念,让仲嗣去年在许昌受的窝囊气,总得连本带利讨回来。
旁听的程普提醒:那陈元龙如何处置?
孙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眉宇间透着狠厉。
210......
广陵城中,陈登疾步奔向阎象府邸。重重叩门却无人应答,他心头猛然揪紧。
亲兵 ** 查探回报:院内陈设如常,唯独不见人影。
陈登再按捺不住,直接派兵破门搜查。阎象卧房内箱笼未动,连钱财都原封未动,就像主人突然凭空蒸发。
这太反常了!就算全家出游也该留个看门仆役......
陈登额角渗出汗珠,一个可怕的念头击中了他——
莫非我陈元龙,反被阎伯启算计了?
陈登采纳了阎象的计策,公开反叛曹操,宣布归顺孙澎麾下。
阎象曾分析,孙澎凭借水军优势,在徐州占据地利。投靠孙澎可避免被曹操围剿。战局发展正如其所料,孙澎果然在汝南-庐江战线外,通过水军在徐州开辟第二战场,迫使曹操大规模调兵,损耗严重。
然而后续发展却出人意料,扬州水军抵达徐州后,竟对广陵郡置之不理,径直北上劫掠东海郡。陈登不禁困惑:既已倒戈,为何无人接应?
更令陈登不安的是,阎象突然杳无音信。他猛然惊觉:阎象原是袁术旧部!而袁氏宗亲如今都在孙澎帐下,孙澎更娶了袁术之女。
一切豁然开朗——阎象根本就是孙策安插在广陵的暗棋!孙策死后这枚棋子蛰伏多年,如今终于显露真面目。陈登悔之晚矣,如今进退维谷:若孙澎不予接纳,再降曹操必死无疑,只得硬着头皮追随孙澎,百年家业恐将不保。
此刻的阎象已在吴县袁府,向袁耀复命:少主,任务完成!
袁耀连忙搀扶:阎叔快快请起,先父亡故多年,您既归来,不如去辅佐孙州牧,他正是用人之际,以您才干定受重用。
阎象神情肃穆地看着袁耀,沉声道:臣既择主而事,誓死追随。昔日誓言辅佐袁公,今袁公虽逝,自当继续效忠公子。若公子认为我投效孙澎对袁氏有利,阎某绝无怨言。
袁耀神色黯然,低声道:乱世方显忠良本色,危局更见赤胆忠心。袁氏能得阎叔这般赤诚之士,实乃祖上积德。只叹先父他......
阎象微微摇头:为人子者不当言父之失,为人女者......公子的苦衷,老臣明白。
袁耀本欲提及袁术当年刚愎自用,拒绝采纳阎象谏言,最终酿成大祸。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纵有千般不是,终究是生身父亲。
方才袁耀引用的乱世方显忠良本色,正是出自孙澎的诗集。而阎象的劝诫之语则引自《礼记》。见少主谈吐间信手拈来皆是孙澎诗文,阎象心中更觉怅然:看来少主已彻底倾心于孙澎了。
当初奉袁氏之命在陈登处周旋时,尚存东山再起之念。然而目睹孙澎这两年的崛起之势,袁氏众人已认清时势,决意追随孙澎开创的新局。
在这位年轻雄主身上,袁氏看到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复兴之路——或许真能另辟蹊径,重现家族荣光。
年迈的阎象如今只愿以余生报答袁术知遇之恩,竭力辅佐少主在孙澎麾下立足。值此风云际会之际,他这老朽之人愿化作助推之力,且看能在时代洪流中激起怎样的浪花。
此时曹操大军正自钟离北返,行至下邳境内才收到陈群回信。信中言明孙澎将遣使谈判,询问曹操愿在下邳还是许昌会晤。
与谋士们商议后,曹操当即回复:就在下邳谈判!若等回到许昌,局势只会更加被动——毕竟许昌距广陵路途遥远。
三日后,孙澎的使者团已启程赴约。使团正使正是曹操的老相识,孙澎麾下首席外交能臣,江东外交界的传奇人物——张承。
曹操此刻最头疼的,是扬州水军依旧在沿海肆虐。徐州沿岸各县被他们当成了自家后院,来去自如——抢完就走,换个地方继续作案。
这种游击战术让徐州士族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向曹操讨要说法。
曹操不得不双管齐下:一边派夏侯渊、张辽率领铁骑驰援徐州,一边琢磨着怎么和那个说话能气死人的张承谈判——曹营文武可都领教过那张利嘴。
=3d=3d=3d 江东张承回曹营如返家 =3d=3d=3d
按孙澎授意,张承的使团特意绕道广陵郡。孙澎本指望陈登会沉不住气,不过这位老狐狸虽有些慌乱,到底没自乱阵脚。
经过广陵时,陈登特意设宴款待张承,席间拐弯抹角打探孙澎何时来联络。张承照着孙澎教的,拍着陈登肩膀笑道:放宽心,我家主公岂会忘了陈太守?静候佳音便是。
陈登到底没敢扣留使团,眼睁睁看着他们向下邳进发。此刻他只觉得天地虽大,却无自己立锥之地——当初真不该听阎象那番鬼话!
这些年陈家靠着各种手段,在广陵城外兼并土地超过十万亩。若是战火波及广陵,孙澎在秋收前杀到,城外那些即将成熟的庄稼......
但若现在投靠孙澎,至少能保广陵太平。至于曹操?主力被孙澎牵制在汝南,就算援军赶来,难道快得过走长江水道的扬州水师?等孙澎以逸待劳,自己正好坐山观虎斗——曹操占优就反咬孙澎,孙澎得势就死磕曹操。这买卖横竖稳赚不赔。
可万没想到,孙澎压根不接招。
《叛》
你要 ** ?
明白了。
对话戛然而止。
各走各路,互不相干。
陈登得了张承那句主上定不相负的承诺,心中稍安。这次投奔孙澎,确实是步好棋。主动投诚犹如天赐良机,孙澎岂会推却?
七月底,张承抵达下邳。
曹操近来总在思索:往日征战,不论是对阵张邈、陈宫,还是后来的吕布、刘备,抑或与袁绍决战,哪次不是经年累月?偏生孙澎用兵,月余便见分晓。原以为是敌手太弱,如今亲身体验,方知其中厉害。
孙澎用兵如神,之所以迟迟不对自己动手,非不能也,实不愿也。即便打下地盘,若无得力人手治理,最终只会便宜了当地豪强,反倒削弱自身掌控。想通此节,曹操只觉胸中郁结。
北方袁绍,空有吞并之心却无取胜之能;南方孙澎,暂缺兼并之力却具碾压之势。当真是造化弄人。
更可气的是,孙澎一边派使议和,一边继续劫掠徐州,毫无停战之意。曹操只得将主力分散驻守沿海诸县,每城增兵千余——既然追不上你,那便让你抢得没那么顺当。
张辽与夏侯渊率领骑兵部队,凭借其高度机动性,试图在敌军完成部署前展开追击。
平原地带作战,骑兵对上步兵本就占据绝对优势,若孙澎的海军登陆后转为步兵作战,此战若无胜算才真是有违常理。
无论孙澎还是曹操,此刻都已达成共识——和谈势在必行,但谈判的筹码,终究要由战场上的实际表现决定。
在这样的紧张氛围中,张承率领使团大张旗鼓地进入下邳城。
下邳城内的白门楼,对曹操而言承载着深刻的记忆。
数年前,他正是在此地擒获威震天下的吕布,为掌控中原迈出关键一步。此后袁术自取 ** ,刘备虽做困兽之斗,却难成气候。放眼天下,唯有扫平北方的袁绍可称敌手。
白门楼象征着曹操昔日的辉煌,也见证了他麾下众多将领的荣耀。但对张辽来说,此处却并非美好回忆——昔日陈宫与高顺慨然赴死,唯独他选择归降。
所幸曹操已调遣张辽随骑兵部队驰援沿海,若重回故地,难免触景生情。
使团入城后,曹操即刻召见张承。他深知若刻意冷落对方,只会招致对等的拖延——无谓的威慑毫无意义,徒增烦恼罢了。
这已是张承第三次出使曹营,沿途熟面孔不少,寒暄之间竟有几分归乡之感。步入白门楼主殿,例行公事的礼节过后,曹操直视张承,直奔主题:
直言罢,孙澎此番欲提何条件?
尽管曹操显得痛快,张承内心却无丝毫松懈。毕竟面前这位乱世枭雄的心思,谁又能真正猜透?
曹司空果然爽快,那我也不绕弯子了。不过在此之前,容我冒昧问一句,以您如今捉襟见肘的处境——粮饷俱缺,拿什么来补偿我军损失?
今年孙曹两家本该井水不犯河水,是您先挑起战端,破坏和睦。这份亏空,您打算如何填补?
临行前我主孙将军特意嘱咐:那些虚衔爵位就免了,还请拿出些实在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