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道韵悠长
青山市公安局会议室里,投影仪正在播放一段监控视频。画面中,一个戴着口罩和鸭舌帽的男子在案发当晚凌晨两点左右,翻越玄妙观后墙进入。
虽然看不清脸,但从体型和动作特征看,很可能是职业惯犯。林远按下暂停键,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张明伟家中发现了这个。
他指向桌上一个透明证物袋,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宣纸残页,上面用工整的小楷写着几行字。
这是从某部古籍上撕下来的,林远解释道,经过比对,纸质和墨迹与玄妙观珍藏的《北斗经》一致。李青云确认,观里那部《北斗经》确实缺失了一页。
卜梅吹了声口哨:所以张明伟偷了道观的经书?
不仅如此,林远调出另一张照片,张明伟的书房里有一个隐藏保险柜,里面全是道教文物,初步鉴定大部分是真品,总价值超过千万。
陈璐想起药王殿里的对话:李道长提到,死者近期沉迷收藏道教文物,甚至不惜借高利贷...
问题就在这里,林远敲了敲桌面,一个古董商,突然痴迷道教文物,大量购买甚至偷窃...这背后一定有原因。
卜梅翻看笔记:张明德的笔录中提到,他哥哥三个月前接触到一个道教文物收藏圈后,行为开始反常。
查这个收藏圈,林远指示,特别是那个叫云山子的人。另外,陈医生,中药成分有线索了吗?
陈璐汇报了镇魂散的发现:据李青云说,这种配方现在很少有人掌握,除了他已故的师父...
静虚子...林远若有所思,查一下静虚子的其他弟子,特别是得到医方传承的人。
会议结束后,卜梅主动请缨再去玄妙观调查。下午三点,当她到达道观时,正赶上道士们做午课。三清殿内,钟磬和鸣,诵经声悠扬。卜梅站在殿外,不自觉地被那古朴庄严的韵律吸引。
经声停止后,李青云走出来,看到卜梅有些意外:卜队长,有事吗?
想再了解一下《北斗经》失窃的情况,卜梅回答,又忍不住问,刚才那个...是什么经?声音很好听。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李青云微笑,道教认为,诵经不仅能超度亡魂,也能净化生者的心灵。卜队长若有兴趣,可以进来听听。
卜梅犹豫了一下,跟着李青云进入偏殿。几位老年信众正在整理经书,见到李青云,纷纷行礼称。
这些都是观里的老居士,李青云低声解释,几十年来坚持来观里帮忙,风雨无阻。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笑眯眯地递给卜梅一本经书:姑娘,第一次来吧?念经时心要静,呼吸要匀,就像山间的溪水,自然流淌。
卜梅笨拙地接过经书,学着他人的样子盘坐在蒲团上。当诵经声再次响起,她惊讶地发现,那些晦涩的古文在集体吟诵中竟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韵律感,让她纷乱的思绪渐渐平静下来。
经课结束后,卜梅向李青云说明了来意。李青云带她来到藏经阁,取出一个紫檀木匣:这就是《北斗经》,明代正统年间的手抄本,去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他小心地翻开经书,指向一处明显的撕痕:这里原本是北斗延生秘诀一页,现在只剩半页了。
这页很特别吗?
非常特别,李青云神色凝重,这页记载了一种名为七星续命灯的古老仪式,据传能延年益寿。但师父曾告诫,此法若用之不当,反会招灾引祸。
卜梅迅速记录:所以有人为了这个秘法偷走经页?
恐怕不仅如此,李青云轻叹,《北斗经》与镇心匕本是一套。传说用镇心匕布下七星灯阵,效果更佳。
卜梅眼睛一亮:所以凶手杀死张明伟,是为了夺回匕首和经页?
无量天尊,李青云摇头,道法本为济世,若用于私利,便是入了魔道。
离开藏经阁时,夕阳已经西斜。道观里的信众渐渐散去,只剩下几个清洁工在打扫庭院。卜梅看到那位银发老太太还坐在三清殿前的石阶上,正在教一个小女孩折纸鹤。
那是王婆婆,李青云顺着她的目光解释,她在观里做了三十年义工。丈夫早逝,儿子在国外,她说在道观里才感到心安。
卜梅突然问:李道长,你为什么会出家?
李青云望向远处的山峦:大学时我沉迷名利,整日奔波劳碌,直到有一天晕倒在博物馆里。是师父救了我,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给了我一杯清茶。他微微一笑,那杯茶的滋味,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卜梅若有所思。走出道观大门时,她回头看了一眼——暮色中的玄妙观宛如一幅水墨画,飞檐下的铜铃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传承。
回到警局,卜梅将调查结果汇报给林远。两人梳理线索:神秘收藏圈、失窃的经页、罕见的药方、专业的凶器...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精通道教文化的人。
林局,卜梅突然说,我查了静虚子的弟子名录。除了李青云和玄明,还有一位叫赵明真的,十年前还俗了,现在是青山市有名的古董鉴定专家。
林远眼睛一亮:叫什么名字?
赵明真,还俗后改名赵凯瑞,在古玩城开了一家聚宝斋...
林远迅速调出资料,屏幕上出现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照片:巧了,张明伟的通话记录显示,他死前一周与赵凯瑞有过三次联系。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这个赵凯瑞,极可能就是那个神秘的云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