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仁心所系
青山市城中村的小广场上搭起了简易舞台。红色横幅上写着孙氏中医诊所揭牌仪式,下面小字标着青山市民间中医传承示范基地。
距离考核已经过去两周。在省卫健委特批下,孙济民不仅获得了合法行医资格,他的小诊所还被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市财政拨款二十万元进行改造。更令人惊喜的是,省中医药研究院决定在这里设立道医灵龟针法研究站,派专人跟师学习。
林远站在人群中,看着身穿崭新白大褂的孙济民剪彩。老人的白大褂口袋里,还插着那支用了四十年的钢笔。张建华带着家具厂的工友们义务修缮了诊所,新做的药柜上整齐摆放着医保刷卡机和中草药条码扫描器。
真没想到能这么圆满。卜梅小声说。
陈璐微笑着指向角落——王师傅坐在轮椅上,儿子推着他。虽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但他的眼神很平静:至少...我撑到看见这一天了。
仪式结束后,孙济民特意留下林远:林队长,有样东西给你。
在诊所的后间,老人从枕头下取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一本手抄册子:《常见病简易方》。这是我几十年总结的,感冒发烧、腰腿疼痛这些小毛病,用最便宜的药就能治。他塞到林远手里,你们警察经常熬夜,后面有几页调理方...
林远翻开册子,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赠有缘人:但求世人少病痛,何愁架上药生尘。
孙老,我有个问题。林远突然问,这么多年,您明明可以申请去私立医院坐诊,收入翻十倍不止,为什么...
林队长见过城中村凌晨四点的灯光吗?孙济民望向窗外,那是早起打工的人,是卖早餐的老人,是送牛奶的孩子...他们生不起病啊。老人轻轻抚摸白大褂上的新胸牌,我在这里,他们就知道,至少有个地方不会因为钱不够就把人往外推...
门外突然传来喧哗声。原来是一群居民自发排队,等着给孙济民送红包——每个红包里只有八块钱,取的谐音。这是城中村延续几十年的习俗,逢年过节给孙大夫送个吉利数,但金额从不超十块。
使不得...孙济民慌忙摆手。
孙大夫!杂货店老板大声说,您现在是有证的专家了,挂号费起码得三十!我们这是补差价呢!
众人哄堂大笑。阳光下,红包在人们手中传递,像一条红色的河流。
回警局的路上,林远接到医院电话——王师傅走了。弥留之际,他录了一段视频:...请告诉法官,我这条命是孙大夫给的。那些止痛针,让我最后的日子没那么难熬...医者救命,不在乎形式...
车停在红灯前,林远望着人行道上匆匆走过的行人。他们中有多少人正为医药费发愁?有多少人像张建华一样忍着病痛工作?又有多少孙济民这样的医者,在制度的夹缝中默默守护着百姓健康?
林局,案子可以结了吧?卜梅问。
林远点点头,却又摇头:案子结了,但事情还没完。他指了指副驾驶座上那本《常见病简易方》,我想帮孙老把这些方子整理出来,通过社区发给需要的家庭。
这算不算非法行医啊?卜梅打趣道。
这叫预防保健。林远也笑了,对了,李青云邀请我们参加下周的药王诞辰法会,说要展示道医养生功法,去吗?
当然!陈璐从后座探出头,我正想请教他关于《道藏》里的医学典籍...
车窗外,初夏的阳光洒满街道。玄妙观的飞檐在远处若隐若现,香炉的青烟袅袅升起,与城市的烟火气交融在一起,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