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烛光下的尸体
林远推开公寓门的那一刻,浓重的血腥味混合着蜡烛燃烧的气息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这绝不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
林局。穿着白大褂的法医陈璐从里屋走出来,摘下口罩,死者女性,二十五岁左右,死亡时间大约在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
林远点点头,目光扫过客厅。餐桌上摆放着精致的烛台,几根蜡烛已经燃尽,蜡油在银质烛台上凝固成奇特的形状。桌上是两人份的西餐,牛排只动了几口,红酒瓶已经空了,两只高脚杯,一只翻倒在桌布上,暗红的酒渍像血一样晕开。
凶手很从容。林远低声说。
不仅如此。陈璐推了推眼镜,死者是被勒死的,但凶手之后还做了很多事。
林远跟着陈璐走进卧室。死者仰面躺在床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身上盖着一条白色蕾丝被单,只露出肩膀以上。她的面容安详,甚至画着精致的妆容,长发被精心梳理过,散在枕头上。如果不是脖子上那道明显的勒痕,她看上去就像睡着了一样。
死后化妆?林远蹲下身,仔细观察死者的面部。
是的,口红、眼影、粉底都是死后才涂上的。陈璐指着死者的指甲,指甲油也是新涂的,颜色和她的唇色相配。
林远站起身,环顾卧室。床头柜上摆着一个相框,照片里死者穿着学士服,站在坊城大学的校门前微笑。照片旁边是一本翻开的书,林远戴上手套,小心地拿起来。
《呼啸山庄》?他翻到扉页,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给莹莹,愿你的爱情不像书里那么痛苦。——小雨
找到身份证件了吗?林远问正在勘查现场的刑警。
在客厅的包里。一个年轻刑警回答,死者叫周小莹,坊城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今年二十五岁。
林远点点头,继续检查房间。衣柜里整齐地挂着女式服装,大多是素雅的连衣裙和衬衫。梳妆台上化妆品排列有序,一瓶香水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他轻轻按下喷头,淡雅的小莉香气弥漫开来。
林局!卜梅的声音从客厅传来,您得看看这个。
林远走回客厅,卜梅正蹲在餐桌旁的地板上,手里拿着一个证物袋。
在桌脚下发现的。卜梅举起证物袋,里面是一张被揉皱的学生证,坊城大学,张超明,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
林远接过证物袋,仔细端详那张照片。照片上的男孩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秀但表情阴郁,眼神中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执拗。
立刻联系学校,查这个张超明的信息。林远把证物袋交给身边的刑警,同时调取小区监控,重点查昨晚八点到今天凌晨的录像。
林远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阳光瞬间充满房间,照在那张精心布置的餐桌上。烛光晚餐,死后化妆,摆放整齐的尸体...这起凶杀案充满了仪式感,凶手似乎在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什么。
卜队,林远转身说,你怎么看?
卜梅双手插在口袋里,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现场:情杀。凶手认识死者,很可能有感情纠葛。现场布置得这么,要么是纪念什么,要么是在弥补什么。
林远点点头:通知技术科,把整个现场都拍下来,尤其是那些蜡烛和餐盘摆放的角度。凶手很注重细节,这些可能都有特殊含义。
他走出公寓,站在走廊上深吸一口气。五月的坊城已经有些闷热,但比起案发现场那种混合着血腥与香气的诡异氛围,外面的空气简直清新得令人感动。
手机震动起来,是局长的电话。
老林,案子怎么样?
初步判断是情杀,凶手可能是个大学生,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林远简短汇报。
媒体已经闻到风声了,市里要求尽快破案。这案子太诡异,容易引起恐慌。
明白,我已经让卜梅组织专案组了。
挂断电话,林远看到陈璐拎着工具箱走出来。
有什么新发现吗?他问。
陈璐摇摇头:尸体要带回局里做详细解剖,但从初步检查来看,凶手力气不大,很可能是男性但体型偏瘦,或者...她犹豫了一下。
或者什么?
或者是女性装作男性。陈璐说,勒痕显示凶手是从背后袭击,但力度不均匀,像是第一次作案。
林远若有所思:先按男性嫌疑人排查。那个学生证的主人,张超明,身高体型如何?
一米七五左右,偏瘦。卜梅从公寓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刚收到学校的资料,张超明,二十一岁,成绩中等,性格内向,没什么朋友。
有照片吗?
卜梅调出一张校园卡照片,递给林远。照片上的男孩和那张学生证上的一样,只是更清晰些。黑框眼镜后的眼睛大而黑,却没什么神采,嘴角微微下垂,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
派人去学校找他问话。林远说,但别打草惊蛇,先以协助调查的名义。
已经安排了。卜梅点点头,监控组那边也有发现,昨晚十点二十左右,有个戴帽子的男性进入了这栋楼,十一点四十离开,形迹可疑。
能看清脸吗?
看不清,他刻意低着头,但身高体型和张超明吻合。
林远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三点了。这案子才刚开始,但他已经感觉到其中复杂的情感纠葛。那个叫张超明的学生,和周小莹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如此精心布置这个死亡现场?
回局里开个会。他对卜梅和陈璐说,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已知线索。
离开前,林远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公寓。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餐桌上,那些燃尽的蜡烛像一个个小小的墓碑,纪念着一场永远无法完成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