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阳光普照
金色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潍水村村委会斑驳的墙壁上。三个月过去,初夏的微风带着麦田的清香拂过每个人的脸庞。村民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有的拄着拐杖,有的抱着孩子,有的还沾着田间的泥土,他们围聚在那张崭新的公告前,窃窃私语渐渐汇成一片嘈杂的声浪。
老李头站在人群最前方,佝偻的背脊微微颤抖。他抬起布满老人斑的手,用粗糙的指尖轻轻触碰公告上那几行黑色铅字。泪水在他浑浊的眼眶中打转,顺着深深的法令纹蜿蜒而下,滴落在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上。
真的......真的倒了......老人干裂的嘴唇哆嗦着,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他反复读着那些字句:原村支书刘来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法院审理,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每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他那颗饱经风霜的心上。
赵晓峰站在老人身侧,能清晰地感受到老人单薄的身躯在微微摇晃。他伸手扶住老李头瘦骨嶙峋的肩膀,发现那里的肌肉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李爷爷,他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是真的。刘家的时代结束了。阳光照在他坚毅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明亮的轮廓。
村委会的大门敞开着,里面传来搬动物品的声响。几个年轻人正忙着清理积满灰尘的办公室。刘来福那面烫金的廉洁奉公牌匾被随意地扔在角落,上面落满了灰尘,金色的字迹在阳光下依然刺眼,却再也没了往日的威风。
晓峰!张大勇洪亮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他三步并作两步跑出来,黝黑的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手里挥舞着一个泛黄的账本。你看我找到了什么!他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这是真实的土地补偿款记录!
这个发现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村民们立刻围了上来,你推我挤地想要看清账本上的内容。有人不小心踩到了王婶的轮椅,连忙道歉;几个孩子被挤到了外围,踮着脚尖好奇地张望;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被人群推搡着,却依然固执地向前挤去。
账本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每户应得的补偿款和实际发放的金额,那些数字之间的差距刺痛了每个人的眼睛。
我家果园实际该得三十五万,只拿到了二十万!一个扎着头巾的中年妇女突然尖叫起来,她的声音因为震惊而变得尖利,手指颤抖地指着其中一行数字,指甲缝里还留着干农活时留下的泥垢。
我家更少,六亩地只给了十五万......一个满脸风霜的汉子喃喃自语,粗糙的大手无意识地揉搓着账本的边缘,仿佛这样就能让上面的数字发生变化。
愤怒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像野火般迅速燃烧。有人开始咒骂,有人捶胸顿足,还有人蹲在地上抱头痛哭。这些年来被克扣的血汗钱,这些忍气吞声的日子,此刻都化作了沸腾的怒火。
赵晓峰见状,连忙站上一块石头,举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阳光从他背后照射过来,在地上投下一道修长的影子。乡亲们,他的声音清亮而有力,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县里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会重新核算每家的补偿款,差额部分会补发给大家。
真的能要回来吗?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怀疑地问,他凹陷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与怀疑交织的光芒。这个问题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人群再次骚动起来。
一个洪亮如钟的声音从人群后方传来。众人纷纷回头,自动让开一条路。林远穿着笔挺的警服,肩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大步走来。阳光照在他方正的脸上,勾勒出坚毅的线条。
林远走到人群中央,环视着每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他注意到老李头脸上未干的泪痕,王婶佝偻的背脊,还有那些粗糙的手掌上厚厚的老茧。这些都是潍水村二十年沧桑的见证。
乡亲们,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回荡在村委会前的空地上,我向大家保证,被刘来福贪墨的钱,一定会一分不少地追回来。他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这是县里刚下发的红头文件,工作组会驻在村里,直到所有问题都解决为止。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这声音惊飞了村委会屋檐下的麻雀,它们扑棱着翅膀飞向蓝天。王婶坐在轮椅上,由孙子小心翼翼地推着来到林远面前。她的腰还是直不起来,但眼睛里的光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像是点燃了两盏小小的灯。
林局长,她颤抖着伸出布满老茧的手,那只手因为常年劳作而关节粗大,指节弯曲,谢谢你......谢谢你还我们一个公道......她的声音哽咽了,泪水在皱纹间流淌。
林远蹲下身,让自己的视线与老人平齐。他轻轻握住那只粗糙的手,感受到掌心传来的温度和微微的颤抖。王婶,他的声音柔和下来,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如果不是您和赵晓峰他们的勇敢举报,这个毒瘤还不知道要祸害多久。
阳光越来越强烈,照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给每个人的脸上都镀上了一层金色。微风吹过,带来田野里即将成熟的小麦的清香,混合着远处槐花的甜味。更远处,潍水河波光粼粼,像一条银色的丝带,静静地流淌着,见证着这个村庄二十年的沧桑巨变。
赵晓峰望着这一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闻到泥土的气息,闻到庄稼生长的味道,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希望。阳光照在他的眼睛里,让那双年轻的眼睛闪闪发亮。他知道,属于潍水村的新时代,终于在这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缓缓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