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嫌疑人姚某的“完美”宅男生活
日子在一种令人窒息的平静中一天天过去。针对姚大忠的全方位监控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多个分屏实时显示着“聚古斋”店内外的情景、姚大忠住所周边的动静以及那辆灰色SUV的实时位置(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监听设备里传来的,大多是街坊邻居的闲聊、顾客询价、以及姚大忠那带着浓重坊城口音的、慢条斯理的回答,内容乏善可陈。
监视小组的队员们轮班倒替,日夜不休。他们蜷缩在伪装成快递车、维修车甚至私家车的狭小空间里,眼睛死死盯着屏幕和窗外,不敢有丝毫松懈。夜晚的寒冷,白天的闷热,还有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带来的腰酸背痛,都在考验着每个人的生理极限。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煎熬——目标近在咫尺,却像一团迷雾,看得见,摸不着,那种有力无处使的感觉最是磨人。
姚大忠的生活规律得令人发指。每天几乎分秒不差地重复着之前的模式:早起太极拳,固定早餐店,准时开店门,泡茶看店,中午固定餐馆吃午饭,下午偶尔在店门口晒晒太阳或去公园看棋,晚上准时关店门,回家做饭看电视,十点准时熄灯睡觉。他就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精准、刻板,毫无波澜。
这种极致的“正常”,反而在专案组内部弥漫开一种越来越浓重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李支队,又是毫无收获的一天。目标没有任何异常通讯,没有接触可疑人员,车辆未移动。垃圾也检查了,除了日常生活垃圾和茶叶渣,什么都没有。”每天晚上的例行汇报,内容都几乎一样,负责现场监控的组长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沮丧。
李学明皱着眉头,将情况转达给林远。“林局,这姚大忠也太沉得住气了。我们动用了这么多资源,盯了这么久,他难道真的就一点破绽都没有?会不会…‘山魈’那边传来的消息有误?或者这个姚大忠,根本就不是那个‘坊城地师’?”
技术溯源那边同样进展缓慢。那枚铜钱探针的材质溯源指向了一个广泛的废旧金属回收区域,无法精确到点。花纹的解读虽然确认了其中几个符号与鲁中地区民间风水术有关,但组合方式独特,像是个人魔改的版本,无法直接关联到某个特定的人或流派。对全市姚姓金属加工者的摸排也一一排除了嫌疑。
似乎所有的线索,在指向姚大忠之后,就一下子断掉了。
林远站在监控大屏前,双手抱胸,目光如炬地盯着屏幕上那个正在给一盆绿萝浇水的身影——姚大忠的动作悠闲得甚至有些慵懒。听到李学明的疑问,他缓缓摇了摇头,语气异常坚定:“不,消息源大概率没错,我们的方向也没错。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得住气。”
他转过身,看着指挥部里略显疲惫的众人:“你们觉得,一个普通的工艺品店老板,应该是什么样的?会因为生意不好而烦躁?会因为无所事事而找人打牌喝酒?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波动,对吧?”
众人点头。
“但你们看看他,”林远指向屏幕,“太平静了,平静得不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倒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这种极致的、毫无破绽的规律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这说明什么?说明他高度自律,说明他内心极其强大,说明他时时刻刻都在控制自己,说明他知道有人在看着他!”
林远的分析让众人精神一振。
“这是一种反侦察的极致表现。”林远继续道,“他在用他的‘正常’来对抗我们的监控。他在试探我们的耐心,消耗我们的精力。这是一场心理战。他在告诉我们:‘我知道你们在,但我无所谓,你们找不到任何东西’。”
“那我们…”李学明迟疑道。
“那我们就要比他更有耐心!”林远斩钉截铁,“他是狐狸,再狡猾的狐狸,也要出去觅食。他费尽心思盗来的东西,绝不会一直捂在手里。国际市场那边,买家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他比我们更急,但他更能忍。我们现在比拼的就是谁先犯错,谁先失去耐心!”
他走到操作台前,拿起麦克风,直接连通了各个监控点:“各小组注意,我是林远。我知道大家很辛苦,也很疲惫。但我们的对手,是一个极其狡猾、心理素质超乎寻常的老狐狸。他现在的平静,是装出来的,是穿在他真实目的外面的一件厚厚的外套。我们要做的,就是死死地盯住他,用我们的专业和耐心,把这件外套一层层剥下来!注意观察所有的细节:他今天泡茶的水温是不是和昨天有细微差别?他看报纸时在某一个版面上多停留了几秒?他倒垃圾时有没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停顿或眼神交流?甚至他晚上睡觉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变化?任何一点异常,都可能是他内心活动的折射,都可能是我们等待已久的信号!坚持住!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林远的话通过电波,传递到每一个监控队员的耳中,仿佛一针强心剂,重新点燃了大家眼中的斗志。是啊,对手越强大,较量才越有意义!
监控继续。队员们重新抖擞精神,以更加细致的目光审视着目标的一切。
然而,姚大忠似乎真的毫无察觉,依旧我行我素。直到监控进行到第九天的下午。
那天下午,天气有些阴沉。姚大忠像往常一样,坐在店里泡茶。但细心的监控队员发现,他今天泡茶的动作似乎比平时慢了一些,眼神偶尔会飘向店外某个方向,虽然很快收回,但那种瞬间的游离,与他平时那种仿佛入定般的状态略有不同。
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走到店门口,看似随意地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就在他抬头望向天空,似乎在看天气的时候,他的目光极其自然、极其快速地从街对面一辆停了很久的“快递车”和斜对面一家咖啡馆的二楼窗户扫过。那两个位置,正是警方设置的两个隐蔽监视点!
这个动作太快了,太自然了,自然到就像是任何一个百无聊赖的店主都会做的寻常举动。但落在高度紧张的监控人员眼中,却瞬间引起了警觉。
“报告指挥中心,目标可能…可能有所察觉。他刚才的目光扫过了我们一号和三号观察点的位置,动作非常自然,但方向精准。”监听频道里传来压低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指挥中心的气氛瞬间绷紧。林远和李学明立刻凑到主屏幕前,回放刚才的画面。慢放数倍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姚大忠眼球转动的轨迹,确实精准地掠过了那两个点!
“他是无意间的,还是…”李学明的心提了起来。如果监控被发现,那就意味着前功尽弃,甚至会打草惊蛇,让姚大忠彻底潜伏起来。
林远死死盯着屏幕定格画面里姚大忠那张看似毫无表情的脸,沉默了几秒钟,缓缓说道:“不要慌。他可能只是怀疑,并不确定。这是一种试探,看看那些地方会不会有反应。通知各观察点,保持绝对静默,没有任何指令,不许有任何人员、车辆移动,甚至不许拉窗帘!就当什么都没发生!继续观察!”
命令被严格执行。街对面的“快递车”没有任何动静,咖啡馆二楼的窗帘也依旧保持着原样。
店门口的姚大忠,伸完懒腰,又左右看了看,然后慢悠悠地踱回店里,重新坐下,继续泡茶。整个过程,他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刚才真的只是随意看看天气和街景。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细心的监控人员还是捕捉到了一些极其微妙的差异:他喝茶的频率似乎慢了一点点;有一次拿起电话,只是拨了几个号又挂断了,像是在测试什么;晚上关店门的时候,他拉下卷帘门的动作似乎比平时更慢,像是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这些变化细微到了极致,如果不是七天来对他近乎变态般的熟悉,根本无从察觉。
“他肯定察觉了。”李学明语气沉重地对林远说,“虽然不确定,但他这种老狐狸,嗅觉太灵敏了。我们的监控点可能设置得太久了,即便伪装得再好,也可能存在一些破绽。”
林远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承认,低估了对手的警觉性。姚大忠的“正常”,不仅仅是一种伪装,更是一种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下的极致控制。他就像一头经验丰富的孤狼,能嗅出风中最细微的危险气味。
“但他没有逃,也没有异常举动,说明什么?”林远沉吟道,“说明他很自信,自信我们抓不到他的把柄。也说明,他可能真的有要紧的事,必须留在这里完成,所以即使察觉到危险,也要硬着头皮待下去。”
第一次无声的交锋,警方似乎落了下风,监控可能已经暴露。但林远反而从中看到了更多的东西——姚大忠的自信、狡猾以及他背后可能隐藏的、必须冒险停留的理由。
“监控不能撤!”林远做出决定,“不仅不能撤,还要加强技术监控力度,物理监控点可以适当做动态调整,避免长时间固定一点。他既然可能察觉了,那我们就变‘明’为‘暗’,让他摸不清我们的虚实。同时,加大对通讯和网络活动的监控,他如果真有事,不可能永远不跟外界联系!”
猫鼠游戏,进入了更高级的阶段。老鼠已经隐约察觉到了猫的存在,但它依仗着自己对地形的熟悉和狡猾,依然在洞口徘徊。而猫,则收敛起了爪牙,将身体潜伏得更深,目光更加锐利,等待着老鼠按捺不住,真正出洞的那一刻。
较量,远未结束。耐心,仍是唯一的筹码。指挥部里,林远的目光再次投向屏幕,仿佛要穿透那层平静的伪装,直抵姚大忠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他知道,这场无声的心理战,谁先失去耐心,谁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