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的审讯室,比上一次更加冰冷。惨白的灯光打在苏晚脸上,映出她毫无血色的面容,但她的眼神却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她看着对面两位面色严肃的探员,心中清楚,沈念卿的杀招来了。
“苏晚女士,我们收到新的举报材料,证据表明,你名下的离岸公司不仅涉嫌洗钱,还可能参与了跨国艺术品走私和非法文物交易。” 为首的探员将一叠文件推到她面前,上面是复杂的资金流向图和一些模糊的黑白照片,似乎是某些洞穴壁画和古代器物的碎片。
“这些照片上的文物,与三年前中东地区一批失窃的重要考古文物特征高度吻合。而有证据显示,有一笔资金通过你在开曼群岛的公司,流向了与非法文物贩运集团有关的账户。” 探员的语气斩钉截铁。
苏晚的心沉了下去。沈念卿这次的手笔,远超她的想象。这已不仅仅是商业犯罪,而是上升到了国际文物犯罪的高度,性质极其恶劣,一旦坐实,将是重罪。那些照片和资金流向,显然是精心伪造的,但看起来天衣无缝。
“我需要见我的律师,罗伯特·奎因。” 苏晚重复着唯一能说的话,内心却如明镜。沈念卿这是要彻底将她钉死,永绝后患。
“奎因律师正在赶来的路上。但在那之前,我们希望你能解释一下,这笔于去年十月三日汇入你公司账户,并于一周后转入一个黎巴嫩贝鲁特银行账户的五百万美元,是用于什么交易?” 探员指向资金流向图上的一个关键节点。
苏晚沉默。她根本无法解释,因为这完全是子虚乌有。但她知道,沈念卿既然敢抛出这个罪名,必然准备了看似完整的“证据链”。
奎因律师赶到后,面色凝重。他与探员进行了长时间的单独沟通,回来后,脸色更加难看。
“苏小姐,情况非常不妙。对方提供的‘证据’看起来很‘扎实’,有‘经手人’的证词,有看似真实的银行流水,甚至还有‘卖家’提供的所谓交易记录。他们指控你利用艺术品交易为掩护,为中东的非法武装团伙洗钱并走私文物。这个罪名……非常严重。” 奎因的声音低沉。
“是沈念卿。” 苏晚平静地说,不是疑问。
奎因叹了口气,没有否认:“没有直接证据。但……时机和动机都太明显了。这次,他们似乎决心要把案子做死。保释……基本不可能了。”
苏晚闭上了眼睛。深沉的无力感包裹着她。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她的挣扎和算计,显得如此苍白可笑。沈念卿甚至不需要亲自露面,就能动用国家机器,将她碾碎。
香港,深水湾魏宅。魏友泉在书房里烦躁地踱步。李铮刚刚汇报了苏晚再次被捕的消息,以及那骇人听闻的新指控。他面前的平板电脑上,正显示着那些所谓的“文物走私”证据。
“荒谬!” 魏友泉低吼一声,将平板摔在桌上。他当然知道这是诬陷。苏晚或许有野心,或许用了些手段,但绝无可能胆大包天到去碰文物走私和恐怖主义融资这种红线。这完全是沈念卿的风格——不动声色,一击致命。
但他愤怒的,不仅仅是沈念卿的狠毒,更是她这种越界行为所蕴含的对他权威的挑战!她竟然动用这种可能引发国际纠纷的极端手段来清除异己,完全不顾及可能给魏家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声誉损失!这女人,已经失控了!
内线电话响起,是沈念卿平静无波的声音:“友泉,看到新闻了吗?真没想到,苏小姐竟然涉足这么危险的领域。还好发现得早,不然对我们魏家的影响不堪设想。”
她的话,带着事不关己的冷静,甚至有一丝“我为家好”的意味,将摘清自己和落井下石结合得天衣无缝。
魏友泉强压着怒火,冷声道:“事情还没定论,不要过早下结论。我已经让法务团队介入,必须查清真相。”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沈念卿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寒意的话:“真相?证据确凿,FbI都立案了,还有什么真相?友泉,我知道你念旧情,但这次非同小可。为了魏家,为了念安的未来,我希望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确的选择?魏友泉狠狠掐断了电话。她是在逼他表态,逼他放弃苏晚,甚至……可能是逼他“清理门户”。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加密信息弹出,只有简短的一句话:“7.4.3。小心二战艺术品。”
魏友泉瞳孔猛地收缩。7.4.3?这个代码他隐约有印象,是家族内部处理某些极端敏感事务时使用的最高级别警示码,知道的人屈指可数。而“二战艺术品”……这五个字像一道闪电,劈入他的脑海!他猛地想起不久前,他安插在沈家欧洲业务线的一个眼线,似乎含糊地提过沈念卿在秘密查询一批二战时期东欧某犹太家族流失的艺术品下落,当时他并未在意……
难道……苏晚这次被构陷,不仅仅是因为争风吃醋,还因为她可能无意中触碰了沈念卿(或者说沈家)某个真正致命的秘密?那个秘密,甚至严重到沈念卿不惜动用如此极端手段也要灭口?
这个猜测让魏友泉脊背发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苏晚就不能轻易放弃!她不仅是他儿子的母亲,更可能是一把能刺向沈念卿(甚至沈家)要害的双刃剑!保住她,就等于握住了一个可能制约沈念卿的王牌!
但同时,风险也巨大。如果苏晚知道的太多,保下她,就等于直接与沈念卿及其背后的沈家决裂,引发的后果将是地震级的。
魏友泉陷入前所未有的挣扎。一边是结发妻子和她背后庞大的沈家联盟,关系到魏氏帝国的稳定;另一边是一个情妇,但却可能握有颠覆性秘密,并且是他唯一儿子的生母。
旧金山,高度设防的联邦拘留所。苏晚被单独关押在一间狭小的囚室里。与外界隔绝,只有奎因律师每周一次的探视是她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奎因带来的消息好坏参半。坏消息是,检方态度极其强硬,拒绝任何辩诉交易,坚持要重判。好消息是,魏友泉似乎没有完全放弃她,他派来了更顶尖的刑事辩护律师加入团队,并且似乎在动用资源向检方施压,要求更彻底的调查,暗示案件可能存在“诬告”可能。
“苏小姐,魏先生的态度……很微妙。他似乎不相信这些指控,但在没有确凿反证前,他也很为难。”奎因低声道。
苏晚冷静地点点头。魏友泉的反应在她预料之中。那条匿名信息(来自陆星辰冒险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发出)果然起了作用。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狱中活下去,并且想办法传递出更多信息,增加自己的筹码。
她开始利用放风时间和有限的接触,仔细观察监狱里的人。她发现一个因金融诈骗入狱、曾是某情报机构外围线人的女囚犯似乎有些门路。苏晚用自己最后一点私人账户里的钱(未被完全冻结),通过巧妙的交换,从女囚那里换来了一个极其珍贵的“礼物”——一个被磨尖的塑料牙刷柄,和如何利用监狱内部洗衣房传送带缝隙传递微小物品的隐秘方法。
她没有打算越狱,而是要用这个来传递信息。在一次奎因探视时,她利用律师检查文件的间隙,极其迅速地将一张用指甲蘸着番茄酱写在卫生纸背面的、缩到极小的密码信息(指向陆星辰之前捕捉到的、沈念卿查询瑞士银行二战艺术品的关键数据特征码),塞进了奎因西装口袋一个极其隐蔽的夹层里。她用眼神示意,奎因先是震惊,随即会意,微微颔首。
这是一场豪赌。赌奎因的忠诚和智慧,赌他能理解并安全地将信息传递给魏友泉。
信息成功传递了出去。几天后,奎因再次探视,带来一个消息:魏友泉要求律师团队,将辩护重点放在质疑“文物走私”证据的真实性上,特别是追查那些照片的来源和资金流向的初始端。这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魏友泉开始怀疑沈念卿,并准备从“诬告”角度反击。
与此同时,外界舆论再次发生微妙变化。之前那些攻击苏晚私德的爆料突然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几家严肃财经媒体开始探讨“跨国商业纠纷中的构陷手段”和“艺术品市场作为洗钱工具的潜在风险与监管漏洞”,文章虽未点名,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影射的是苏晚案件。这显然是魏友泉操控的媒体开始发力,试图将水搅浑,为苏晚争取同情和调查空间。
沈念卿第一时间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她没想到魏友泉会为了苏晚做到这一步,甚至开始反向调查!更让她心惊的是,魏友泉调查的方向,似乎隐约指向了那个她最想掩盖的领域——二战艺术品。
她坐在深水湾的书房里,第一次感到了事情脱离掌控的寒意。魏友泉的插手,意味着简单的司法清除已经行不通了。这场斗争,已经演变成她和魏友泉之间的权力博弈。而苏晚,成了这场博弈的关键棋子。
她必须调整策略。硬碰硬风险太大,她需要更巧妙的方式,既能除掉苏晚,又能安抚(或者压制)魏友泉。
一个更阴险的计划在她脑中成形。她拿起加密电话,接通了欧洲的某个关系:“……帮我联系那个人,‘收藏家’先生。告诉他,我手里有一件他寻找多年的‘小玩意’的线索,或许可以做个交易……”
她要借刀杀人。利用另一股强大的、对那批二战艺术品感兴趣的黑暗势力,让他们去对付苏晚。这样,既能达成目的,又能将自己撇清,甚至……如果操作得当,还能让魏友泉引火烧身。
铁窗之内,苏晚靠着冰冷的墙壁,望着小窗外一方狭窄的天空。她知道,最危险的时刻或许才刚刚来临。魏友泉和沈念卿的角力,将她置于漩涡中心,随时可能被撕碎。但她已经没有退路。她只能像困兽一样,在绝境中寻找那一线生机,用尽所有智慧和勇气,去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空气中的火药味已浓到极致,这场牵扯着财富、权力、情感与秘密的战争,即将迎来真正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