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师管理下的工部,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效率当真令人称赞!”
此时距离断粮,仅仅只剩下两日。
姒启走上前去,找到一位皮肤黝黑的领头渔夫,问道:“我让你们准备好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渔夫连忙回答。
一旁的花汐好奇地询问:“是什么好东西呀?”
姒启恶趣味笑道:“是新鲜的人中黄以及各类动物的粪便,你想去看看吗?。”
“啊!不不不……这也太恶心了吧,你为什么要带这些脏东西呢?”花汐满脸嫌弃地说道。
“这是用来捕鱼打窝用的。”姒启解释道。
接着,姒启又问:“我让你改装的渔网,改装好了吗?”
渔夫恭敬地回答:“都按照您的要求改装好了。我们采用了孔径较大的渔网,并且对其进行了加固和加大处理。在每一张网的边缘都添加了一块铅块,这样能够使渔网更快地下沉。同时,我们还增加了收网绳子的长度,以便能够增加打捞的深度。您要求在每一艘船上安装绞盘,方便拉起渔网,这些也都已经如数安装好了。”
“过会儿带我去看看!我这边会先安排工人彻夜不停地改装这些渔船,明天大概凌晨寅时出发。所以你去招呼所有的渔夫赶紧休息!”姒启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我们需要带粮食吗?”渔夫问道。
“只能带半天的口粮!这不是不信任你们,实在是因为我们的存粮已经不多了。”姒启诚恳地说道。
那渔夫坚定地点点头,他望着姒启的眼神中,仿佛看到了一位真正的领袖。因为姒启对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极其诚恳的,他绝非那些只会说大话的官员。
所有的工匠们开始在火把与月色的映照下,争分夺秒地改装江船,岸边不断传来叮叮咚咚的铆钉敲击声,仿佛在宣告着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渐渐步入正轨。
紧接着,姒启跟着带头的渔夫,仔细检查了五百张经过特制加工的渔网和绞盘的质量。不仅如此,姒启还派遣了五百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登上渔船,逐个检查改装情况。每一艘渔船都有独立的编号,这些老师傅需要对渔船的改装情况进行详细汇报并签字,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明确责任,毕竟大海变幻莫测,危险重重!他绝不允许第一次出海就发生重大事故,任何一个隐患都不能放过。
大约寅时三刻,姒启带着睡眼惺忪的花汐以及1500位禁军来到了码头。
工部尚书鲁大师顶着两个黑眼圈,接连打了几个哈欠,见到姒启来了之后,立刻一路小跑过来。
“王爷,咱们的渔船经过加班加点的改装,已经全部完成了。现在老工匠们正和渔夫一同做最后的检查,很快就可以出海了。”鲁大师汇报道。
姒启微微点头,其实他也仅仅睡了两个小时。尽管十分困倦,但他深知自己必须振作起来。因为他坚信,只有自己以身作则,端正态度,别人才会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对待他所安排的工作。
“既然如此,我们就出发吧。”姒启果断地说道。
“王爷,您身后的皇家禁军……这是何用意呢?”鲁大师有些疑惑地问道。
“每一艘船都配备3个官兵,一是起到监督作用,二是维护船上的工作秩序!”
全副武装的皇家护卫队在花汐的指挥下,逐个登上了渔船。
按照姒启的部署,一万多渔民分成两批不间断出海,每艘船安排十个渔夫和三个官兵,五百艘船共需五千人(不算官兵),一次性出海五千人。其余的五千渔夫则在岸边等待船只靠岸卸货后,检查船只状况,然后再出发,务必做到人休息,而船只不休息,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捕捞作业。
于是,在姒启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五百艘渔船向着大海进发了。
海上的风浪确实比江风要大得多,不过由于船只事先经过了改造,即便风浪拍打着船身,在铁板的加固下船只也依然稳稳当当,没有丝毫摇晃不稳的迹象。
姒启斜靠在桅杆上,望着远方即将破晓的天空中那渐渐露出白肚的红日,心中思绪万千。
这修仙文明已经延续了千万年之久,可为何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发展却始终停滞不前,一直停留在原始的封建帝制呢?或许这是因为修仙成为了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人们在亲眼目睹了仙人那强大无比的力量以及漫长的寿命后,必然会被其深深吸引,从而疯狂地追逐这份力量。如此一来,便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难以跨越的阻碍,使得人类文明的发展止步不前!
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是一个凡人而感到自豪,每个人都拼尽全力,想要让自己或者自己的子女踏上修仙之路,寄希望于在未来能够被朝廷或者某个大宗门所重用,从而获得一份光明的前途……正因如此,人类并不重视科技的发展,自然也就无法孕育出科技文明。
此生既然无缘仙途,作为人类,他并没有觉得可羞耻!
思绪半天,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经过直线航行,他们顺利抵达了外海。
姒启放眼望去,只见远处各种海鸟在附近的海面上方盘旋翱翔,一条条肥美的鱼在朝阳的映照下不时跃出水面。在这个科技落后的时代,在海上捕鱼无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近乎于找死。如此丰富而优质的资源却无人问津,实在是可惜至极。姒启所在的这个世界,能够在海上航行的大多是船身极高的商船,或者修仙者的航行法宝。然而,商船的维护成本高得离谱,将其用于捕鱼所获得的利润远远不及用于载客。另一方面商船的船身过高,并不适合撒网捕鱼,即便对渔网进行改装,也会因为海风和海浪的影响,极易导致船只侧翻。而修仙者入辟谷后,便不需要饮食,因此他们更不会对大海进行捕捞。
不过也要人出海打渔,不过他们的规模和效率太低,主要是人们对于鲜鱼的保存技术也十分落后,即便有幸打到大量的鱼,也无法长时间保存。久而久之,海鱼资源便被人们所忽视,不再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姒启情绪高昂地挥舞着双手,大声呐喊道:“小伙子们!看到那群海鸟了吗?那里必定聚集着大量的鱼,足够你们每一个人都吃得饱饱的!”
“动起来吧!兄弟们!把咱们准备好的新鲜人中黄倒下去,这叫做打窝!这次我带着大家做,下次你们就有经验了!”
一听到能够吃饱饭,每一个人都像是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顿时干劲十足。
随着一桶桶大粪倒入海中,瞬间引来了无数的海鱼鱼群。这些鱼群如同一个巨大的黑色旋涡,源源不断地聚集过来,密密麻麻,乌泱泱的一大片,粗略估算一下,起码有十几吨之多。
而天上的海鸟也越聚越多,不断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无数的渔夫望着如此庞大的鱼群,内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惊,这是他们打了一辈子鱼都未曾见过的壮观景象。随着渔网的撒下,七八个人齐心协力,汗流浃背地同时转动绞盘收网,只见满满当当的海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一直忙碌到下午,姒启看着每一艘都满载而归的渔船,心中满是欣慰,这一趟连脚下鱼群的百分之一都没捞到。
渔夫们顶着炎炎烈日,脱下上衣,兴奋激动地跳进混杂着人中黄的海水中,他们还不介意肮脏的海水,只是大声呼喊着,宣泄着内心的喜悦!
而那些拉网搬动绞盘的渔夫将满载的渔网拉上船后,直接累瘫躺在甲板上,任由那些散发着腥味的大鱼在他们身上扑腾拍打。但是他们的脸上全是兴奋,他们深知姒启没有食言他做到了,自己和家人不用再挨饿了,活下去的希望也更大了;
随着夕阳缓缓西下,满载着收获的渔船一艘艘地在码头靠岸。
无数的妇女头顶着竹筐前来卸货,当她们看到满满登登、肥美的鱼时,也都兴奋不已,在船上不知疲倦地忙碌着。
在姒启的精心安排下,海鱼全部被送进了咸鱼加工厂。加工厂内全是妇女,她们各自固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咸鱼。
咸鱼加工厂是经过姒启亲自设计布局的,形成了一条完整而高效的加工流水线。
首先,第一间厂房是用来解剖海鱼的,在这里,妇女们熟练地将鱼开膛破肚,清理干净;第二间则是进行腌盐入味的工序,确保咸鱼的味道恰到好处;第三和第四间厂房都是烘烤厂房,通过烘烤进一步加工处理咸鱼,使其能够长时间保存。
厂房外便是海滩,在这里挖出了一个个方形的坑,妇女们将海水灌入坑中,在烈日的暴晒下晒制海盐。也有一些妇女会将海水舀进搭建好的大锅中进行熬煮,然后筛选过滤,从而获得干净的海盐。接着,她们会将制作好的盐送到二号加工厂,用于腌制咸鱼。
随着最后一筐鱼从船上卸下,每个渔夫都领到了三条肥美的海鱼作为酬劳!这便是他们一天的劳动所得,虽然看似不多但是足够他们一家两天的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