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神笔批注:祝愿基层医疗“资源丰富”,让所有人都“享受”!
办公室的窗帘没有拉拢,晨曦的第一缕微光悄无声息地潜了进来,像一层薄薄的、清冷的纱,轻轻覆盖在桌面上。
光线勾勒出苏正的侧影,他静静地坐在那里,仿佛一尊沉默的雕像。
面前的报告已经写完,墨迹半干,每一个字都像是从昨夜的黑暗中淬炼出的钢钉,沉重而锋利。这数千言,是他用一个晚上的时间,为清源县整个基层医疗系统画出的一张精准的ct扫描图,每一处病灶,每一寸阴影,都暴露无遗。
他没有立刻拿起笔写下最后的批注。
他的目光越过稿纸,投向窗外。天际线从浓墨般的黛色,渐渐晕染开一抹灰白,继而是一线淡淡的、温暖的橘红。县城正在从沉睡中苏醒,远处的街道上,已经能看到零星的早点摊升腾起的热气,和三三两两赶早的行人。
那座灯火通明了一夜的县医院新住院部大楼,此刻在晨光中褪去了夜晚水晶宫殿般的虚幻,显露出钢筋水泥的冰冷本质。它像一头匍匐在县城中心的巨兽,安静地呼吸着,享受着整个县域最丰沛的资源供养。
苏正的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陈光明那张脸。那张在各种剪彩仪式上、在簇新的医疗设备旁、在领导的笑语中的脸。那张脸上,总是挂着恰到好处的谦逊、自信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错了吗?
苏正问自己。
如果站在陈光明的角度,他或许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他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懂得如何将资源效益最大化,懂得如何打造一张能让所有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名片”。他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能出成果的地方,换来先进的设备、漂亮的建筑、亮眼的数据,以及上级的肯定和赞许。这在官场的逻辑里,是一条再标准不过的晋升之路。
至于那些被“优化”掉的资源,那些被遗忘在穷乡僻壤的卫生所,那些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村民……它们太遥远,太琐碎,太不成体系。它们无法被量化成报告上的一行数字,无法变成剪彩仪式上的一条红绸,更无法成为领导视察时眼中闪过的一抹亮色。
所以,它们理所当然地被忽略了。
苏正收回目光,重新落回到自己那份报告上。他知道,仅仅是揭露问题,甚至仅仅是处理掉一个陈光明,都无法根治这种“病”。这是一种系统性的疾病,病根深植于一种“唯上不唯下”、“重表不重里”的官僚思维之中。
要治这种病,常规的药方早已无效。行政处分,就像一剂止疼药,或许能暂时压制症状,却无法清除病灶。很快,新的“陈光明”就会在同样的环境下滋生出来,继续走着同样的老路。
必须用猛药。
必须让他们,从那个高高在上的、由数据和报告构筑的云端跌落下来,亲身去体验一下那个被他们遗忘的世界。
让他们亲口尝一尝,没有药的苦。
让他们亲身走一走,去镇上看病那几十里的山路。
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当小病拖成大病,当生命只能听天由命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助与绝望。
苏正不再有任何犹豫。他拉开抽屉,拿出了那支温润的英雄牌钢笔。
笔尖触及纸张的瞬间,一种冰凉而坚实的感觉从指尖传来,迅速蔓延至全身。办公室里很静,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那声音细微,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
他没有写那些惯常的批示语,诸如“情况属实,建议严查”或是“触目惊心,刻不容缓”。那些词语太温和,太正确,也太无力。
他要用陈光明们最喜欢、最熟悉的语言,为他们献上一份最“真诚”的祝福。
苏正的嘴角,勾起一个无人察愕的、冰冷的弧度。他下笔了,字迹工整,力透纸背。
“阅。”
一个简单的开头。
然后,他笔锋一转,用一种近乎赞美的口吻,写下了那段精心构思的“祝词”。
“清源县的基层医疗工作做得非常‘完善’,医疗资源‘丰富’得令人惊叹!”
他特意在“完善”和“丰富”两个词上,加了两个醒目的引号。这两个词,是陈光明在各种报告和会议中最爱用的词汇,此刻,它们像两枚被烧红的烙铁,被苏正狠狠地印在了纸上。
他的笔没有停。
“为进一步巩固并推广这一‘卓越’成果,让全县人民都能深切感受到这份关怀……”
他又在“卓越”上加了引号。
“……建议:让所有与我县基层医疗规划、拨款、建设相关的负责同志,以及全县所有乡镇的父老乡亲们,都能即刻、全面地‘享受’到这份‘丰富’的医疗资源,让他们对我们的工作成果,发自内心地感到‘满意’!”
最后,他在“享受”和“满意”两个词上,重重地加上了最后的两个引号。
当最后一笔落下,苏正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力量顺着笔杆,从身体里被抽离出去,融入了那几行墨迹之中。稿纸上的那段话,在晨光下看去,似乎与普通的文字并无二致。但只有苏正知道,这已经不再是一段简单的批注。
它是一个被激活的、拥有强制力的“指令”。
一个针对整个清源县医疗系统的、最恶毒也最仁慈的“诅咒”。
它不会让陈光明立刻倒台,不会让他身陷囹圄。它只会让他,以及所有与他一样的人,得到他们最“应得”的东西——他们亲手为老百姓打造的“现实”。
苏正盖上笔帽,将钢笔放回抽屉。
他拿起那份已经变得滚烫的报告,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他将其小心地折叠好,装入一个牛皮纸档案袋中,用胶水仔细封口。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太阳已经完全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县城,给每一栋建筑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辉。街道上车流渐多,人声渐响,新的一天开始了。
苏正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他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这座他发誓要改变的城市。
他没有回家休息,甚至没有去洗把脸。他回到办公桌前,拿起了那部红色的座机电话,拨通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电话响了两声后被接起,传来一个熟悉而恭敬的声音。
“您好,县委办。”
是周书记的秘书,小李。
“小李,我是苏正。”苏正的声音平静无波,“麻烦你一下,周书记今天上午有时间吗?我有一份关于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紧急报告,需要立刻向他当面汇报。”
电话那头的小李明显愣了一下。
“紧急报告?”他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带着几分错愕和探寻,“苏常委,是……关于哪方面的?”
苏正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关于一份真实的‘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