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十年六月十五日,是海东国建国十周年的日子。这一天,海东国京城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街道两旁挂满了象征国家的旗帜,家家户户门前贴着红绸,从清晨起,百姓们便扶老携幼涌上街头,脸上满是兴奋与自豪。
正午时分,庆祝活动正式开始。京城中心的广场上,舞龙舞狮队伍翻腾跳跃,鼓乐声震彻云霄;民间艺人们献上了改良后的戏曲、大鼓等表演,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更有各地送来的丰收展品——堆成小山的红薯、饱满的玉米、精致的纺织品,无声诉说着这十年的发展与富足。全国百姓沉浸在狂欢之中,欢呼声、笑声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飘着酒香与食物的香气。
而最令人振奋的,当属午后的阅兵仪式。
陈阳身着戎装,站在观礼台上,身后是王室成员与文武百官。随着一声令下,阅兵队伍从广场尽头整齐走来:先是装备着新式步枪的步兵方阵,步伐铿锵,眼神坚毅;接着是骑兵部队,战马昂首,骑士们身姿挺拔;随后,由橡胶轮胎牵引的新式火炮缓缓驶过,炮身锃亮,透着慑人的威力;最后,海军学员方阵手持舰船模型,代表着驰骋在南洋的海东舰队。
每一支队伍经过,都伴随着百姓们雷鸣般的掌声与呐喊。这不仅是对军队的检阅,更是海东国十年国力增长的集中展示——从最初的草创,到如今拥有跨时代的武器、富足的民生与广阔的疆域,这份成就让每一个海东国人都挺直了腰杆。
海东十年六月十五日,建国十周年庆典的高潮时刻,陈阳身着十二章纹的帝王礼服,在万众瞩目下登上祭天高台,正式宣告称帝,定国号仍为“海东”。
紧接着,他面向全国颁布新宪法,确立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自今日起,朕为海东国皇帝,为国家统一之象征,不直接参与行政事务。国家治理权归于国会与国务院。”
宪法中明确:
国会议员由全国各地区选民选举产生,代表民众行使立法权,负责制定法律、审议预算,监督政府施政。
行政权归属国务院,设总理一人为政府首脑,由国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负责组建内阁、执行国会法案、管理国家日常事务。
总理任期为五年,可连任一次,不得超过两届,此条以宪法形式固定,确保权力有序更替。
在宣读完毕后,陈阳看向身旁的顾明轩,朗声道:“经国会推举,朕任命顾明轩为海东国第一届国务院总理。”
顾明轩身着深色礼服,上前一步躬身领命,声音沉稳有力:“臣定当恪尽职守,不负陛下信任,不负万民所托。”
广场上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百姓们既为新帝登基而振奋,也为国家制度的革新充满期待。陈阳站在高台上,望着这片他亲手缔造的土地,心中清楚——从国王到皇帝,身份的转变背后,是权力架构的重塑,而将治理重任交予顾明轩为首的国务院,正是海东国走向制度化、稳定化的关键一步。
海东十年六月十六日,新成立的国务院召开首次行政大会,总理顾明轩身着笔挺的政务礼服,端坐于主位,面对台下济济一堂的官员,神情肃穆地开始部署政务。
“今日,首要之事是明确疆域行政区划。”顾明轩话音刚落,身后的大幅地图被展开,他手持教鞭指向各处,原有殖民地及纳入版图的区域,按地理人文重新划分为以下行省:
东瀛三省:以倭国本土为基础,依关东、关西、九州地理分野,设东瀛北省、东瀛南省、东瀛西省,涵盖本州、四国、九州及周边岛屿;
琉球省:以琉球群岛为主体,含周边附属岛屿;
台湾省:即原东番,单独设省,辖台湾本岛及附属岛屿;
吕宋省:以菲律宾群岛为核心,含吕宋岛、棉兰老岛等主要岛屿;
暹罗省:(暹罗)疆域为主体;
安南省:涵盖原越南中北部及周边区域;
占城省:以原越南南部及柬埔寨部分区域为基础;
马来省:含马来半岛及周边岛屿;
爪哇省:以爪哇岛为核心,辖周边小巽他群岛部分区域;
苏门答腊省:以苏门答腊岛为主体;
婆罗洲省:涵盖加里曼丹岛(婆罗洲)全域;
巴布亚省:含新几内亚岛东部及周边岛屿。
共计十三省,各省主官已由国会审议通过,即刻赴任,负责推进户籍、土地、税收等基础治理工作。”
随后,顾明轩转向机构改革:“原户部、工部等旧制衙门今日起正式裁撤,按现代规制重组为财务部、工业部、农业部、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司法部等十二个部门,各部门主官名单已公示,三日内需提交首任五年施政规划。”
这番调整既考虑了地域大小,也兼顾了历史人文与治理便利,避免了行省过大难以管控的问题。顾明轩目光扫过台下,语气坚定:“各省与各部门需协同联动,三个月内务必完成基层架构搭建,这是本届政府的首个硬指标。”
台下官员齐声领命,一场覆盖全国的行政革新就此铺开,海东国的现代化治理框架,在顾明轩的推动下逐步落地成形。
国会完成机构改革、各省区划尘埃落定后,陈阳即刻着手军队改制,以现代军事体系为蓝本,推动全军向标准化、专业化转型,其中军服革新与建制调整同步推进,成为改革的两大亮点。
一、军服革新:美观与实用并重
陈阳亲自敲定新军服样式,借鉴后世设计理念,尤其吸纳二战时期德军军服修身挺拔的特点,结合海东国实际需求定制:
陆军:以深绿色为主色调,立领收腰剪裁,肩章清晰标注军衔,袖口与裤线缀银色细边,士兵配皮质军靴,军官领口加缀兵种徽章,整体利落精神,尽显陆地作战的沉稳锐气。
海军:采用深海蓝面料,上衣为双排扣短款,裤型笔挺,领口绣锚形徽章,舰艇官兵另配防水披风,既适应海上环境,又透着纵横大洋的豪迈。
空军预备役:以纯白色为基调,敞领设计搭配同色长裤与绑带靴,胸前佩戴热气球样式徽章,洁净明快,贴合空中侦察的职能定位。
新军服配发后,全军风貌焕然一新,队列行进时军容严整如织,绿、蓝、白三色方阵相映成趣,不仅提升了辨识度,更让官兵士气大振。
二、建制调整:按现代军制重构
陆军:废除旧制,全面推行“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层级编制,以三三制为基础(每班10人,每排3班,依此类推),权责清晰,指挥链高效。实行“一省一军”部署,十三行省各驻1个军(兵力3-5万不等),兼顾地方防务与中枢调遣。
海军:整合力量组建八支舰队,其中1支常驻马六甲海峡,另2支分驻印度洋东北部、南海西南部,形成三角呼应扼守关键航道;其余5支分驻沿海各省,兼顾近海防御与远洋巡航,均配备新式蒸汽战舰与舰载火炮。
空军预备役:以研发成功的热气球为基础组建,选拔士兵接受空中侦察、信号传递训练,暂不列为正式军种,作为陆军辅助力量储备,待技术成熟后扩编。
此外,手榴弹等新式武器同步量产列装,与新军制、新军服形成合力,推动海东国军队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陈阳站在阅兵台上望着这支脱胎换骨的劲旅,深知这不仅是武力的升级,更是守护疆域、开拓未来的底气所在。
陈阳目光投向更远的西方,正式下令组建两支远洋商队,由两支海军舰队全程护送,开启对欧洲的首次访问。
“此行不以通好为首要,”陈阳对舰队指挥官与商队首领直言,“带着咱们的钢铁与丝绸去,先探他们的底——看他们有多少斤两,有什么值得咱们拿的东西。”
商队的货舱里,一半装着海东国的特产:雪白的精盐、精致的丝绸、新式的棉布,还有自行车等新奇物件;另一半则藏着玄机,商船甲板下暗设炮位,船员皆是受过军事训练的士兵,随时能褪去商队外衣,变身为战力强悍的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