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先觉者微微颔首,继续用那温和而富有磁性的嗓音说道:

“前世种种,已成定局,无从更改。然,今生今世,尚在尔等手中。如何积攒福报,弥补前世亏空,充盈来世资粮,乃至求取今世之‘有求必应’?”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仿佛在吊足胃口。

“想必......” 他缓缓吐出两个字,语气带着一丝笃定和循循善诱,“昨日的‘讲义先生’,已为尔等详细开解过,今生当如何行善积德,如何虔心供奉,如何以‘信’为基,以‘行’为桥,沟通‘无上普罗大义云游通晓万物天尊’,积累无量福报,达到那‘心诚则灵,有求必应’的境地吧?”

“讲义先生”四个字一出口,便引起了巨大反响。

台下所有村民,无论是刚才还在啜泣的妇人,还是陷入沉思的老农,亦或是那些原本表情麻木的青壮年,身体都不由自主地齐齐一震。

他们的眼神顿时就发生了剧变。

先前的迷茫、痛苦、敬畏、沉思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深入骨髓的狂热。

那狂热并非是对于台上的先觉者,而是对“讲义先生”这个称呼本身所代表根深蒂固的敬畏和依赖。

几乎所有人的腰背都在瞬间挺得笔直,头颅微微低下,双手下意识地在膝盖上握紧,呈现出一种绝对服从、绝对聆听的姿态。

整个场地的气氛,因为“讲义先生”这四个字,陡然变得无比诡异起来。

叶洛、裴淮、周沐清、王砚四人的瞳孔,在那一瞬间,同样收缩。

一股寒意,沿着他们的脊背窜了上来。

相比于先觉者刚刚吐露出的这普罗真教最高神“无上普罗大义云游通晓万物天尊”。

那名昨天在官道上的那个“免费讲义先生”似乎更加重要。

在这朱仙镇十有八九的信徒背后,果然有更庞大、更系统、更深入骨髓的控制体系。

这个只在刘婶口中被含糊带过、每天却悄然渗透进全开封府每一个角落的“讲义先生”,其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之下,竟比这招摇过市的“先觉者”更加恐怖千万倍。

趁着村民们沉浸在“讲义先生”带来的精神顺从和对“前世今生”福报理论的痴迷中,更加专注地听着高台上的讲法这段时间。

先觉者语速平稳,毫无波澜,继续讲述着积攒福报如何能荫庇亲人后代,消灾解难。

“福报如水,既可滋养己身,亦可泽被亲缘。”他的声音清晰而冷漠,如同在陈述一条冰冷的法则,“尔等此生受苦,多为前世业债所累,福报浅薄。然,若今生能虔心向道,力行善举,诚心供奉,所积攒之福报,便如涓涓细流,汇入命河。”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带着孩子或面露忧色的村民。

“此福报,非独享之物。尔等虔诚,所积之福,一分可消减自身业障,一分可滋养今生气运,更有三分,可化为‘荫庇之力’,护佑尔等血脉至亲!”

“父母年老体衰,病痛缠身?此乃其自身福薄,亦或因尔等前世牵连,累其今生受苦。若尔等今生虔信供奉,力行善事,所积福报化为荫庇之力,注入父母命格,可助其消减病痛,延年益寿。此非虚言,乃天道感应,福泽亲缘之理。”

“子女年幼,体弱多病,或学业不精,前程黯淡?此亦是尔等福薄,累及子女先天不足,或为其前世业债初显。尔等若能为子女计,当加倍虔信,加倍供奉!将所积福报,化为荫庇之力,注入子女命格。如此,可助其强健体魄,开启智慧,扫除前程障碍。此乃父母慈心,感天动地,以今生之‘行’,换子女之‘福’。”

“然,”他的语气陡然转冷,带着一丝警告,“荫庇之力,非凭空而来,需尔等以‘信’为引,以‘行’为基。信不坚,则福流散;行不至,则荫庇薄。若尔等心存疑虑,供奉懈怠,善行不行,则自身福报尚且不足,何谈荫庇亲缘?届时,父母病痛加重,子女灾厄临头,非是天道不仁,实乃尔等......心不诚,行不力,福缘自断!”

这番话语,如同冰冷的锁链,将信徒个人的“虔信”与“供奉”,与其至亲的祸福安危死死捆绑在一起。

它精准地戳中了这些村民人性最脆弱的部分——也就是对父母健康的担忧,对子女未来的焦虑。

它将亲人的不幸,巧妙地归咎于信徒自身“心不诚”、“行不力”,从而制造出巨大的愧疚感和恐惧感,迫使他们更加疯狂地投入所谓的“虔信”和“供奉”之中,以求换取那虚无缥缈的“荫庇之力”。

台下,许多抱着孩子的妇人身体微微颤抖,眼中充满了虔诚的希冀。

那些家有病弱老人的汉子,也握紧了拳头,脸上露出一种近乎扭曲的坚定。

空气中满是愈发不可收拾的压抑感。

先觉者逐渐不再过多言说,只是继续用那平稳无波的语调,重复着虔信、供奉、积累福报、荫庇亲缘的“道理”。

时间就在这压抑氛围的宣讲中,一点点流逝,直到西边天际最后一丝霞光被暮色吞没。

先觉者的话语终于告一段落,他闭上嘴,重新恢复那泥塑般的静默。

左侧那名气息平平的蓝徽信徒见先觉者结束讲法,立刻上前一步,胸腔再次鼓起,朗声宣告:

“讲——法——毕!希望各位信众悟法自如。接下来,请各位各自按照‘外修’、‘内修’指引,准备祈愿会事宜!”

“外修”是普罗真教对最底层男教众的统一称呼,那么相对应的,女教众就被称为“内修”。

话音落下,那十几名灰徽教众得到指令,迅速有序地分散开来,自然地融入村民群体,形成了十几个小组。

他们熟稔地引导着村民,或搬桌椅,或布置场地,或准备食物,一切井然有序,显然这套流程早已烂熟于心。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
侠客书屋搜藏榜: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