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熙十年,边境再次传来异动——西戎趁着大启与北狄议和的间隙,突然出兵侵犯边境,接连攻占了三座城池,百姓流离失所。
消息传到京城时,姜珩正在永安宫陪沈砚和念砚吃饭。听到内侍的禀报,姜珩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放下碗筷,对沈砚说:“阿砚,朕要去兵部一趟,你和念砚先吃。”
沈砚的心猛地一紧,他拉住姜珩的手,担心地问:“陛下,边境是不是很危险?您要亲自去吗?”
姜珩握住他的手,轻轻拍了拍:“放心,朕不会亲自去。沈将军已经在调兵遣将,朕去兵部只是商议对策。你在家好好照顾自己和念砚,等朕回来。”
念砚也放下碗筷,拉着姜珩的衣角:“母皇,你要早点回来,念砚会乖乖听话,保护爹爹的。”
姜珩蹲下身,摸了摸念砚的头:“好,母皇答应你,一定早点回来。”
赶到兵部时,沈烈已经在等着她了。看到姜珩进来,沈烈连忙起身行礼:“参见陛下。”
“免礼。”姜珩走到舆图前,指着西戎攻占的城池,“西戎此次来势汹汹,沈将军有什么对策?”
沈烈指着舆图上的一条河流,说:“陛下,西戎的军队擅长骑兵作战,但不擅长水战。这条河是西戎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在河边设伏,趁他们渡河时发动袭击,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姜珩点了点头:“这个主意好。传朕旨意,命你带领五万骑兵,即刻前往边境,务必在西戎渡河前赶到河边设伏。另外,命户部调拨十万石粮草、五千套铠甲送往边境,确保将士们的物资供应。”
“臣遵旨!”沈烈连忙应道。
安排完这些,姜珩又叮嘱道:“沈将军,此次前往边境,务必注意安全。阿砚和念砚还在宫里等着你回来。”
沈烈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陛下放心,臣定会平安回来,不让阿砚和念砚担心。”
回到永安宫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沈砚还在等着她,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好几次。看到姜珩回来,沈砚连忙起身,迎了上去:“陛下,您回来了。”
姜珩点了点头,走到桌边坐下。沈砚给她盛了一碗汤,说:“陛下,快喝点汤暖暖身子。”
姜珩接过汤,喝了一口,心里暖暖的。她看着沈砚,说:“阿砚,沈将军已经出发前往边境了,朕相信她一定能打赢这场仗。”
沈砚点了点头,小声说:“臣侍相信母亲,也相信陛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珩每天都在御书房处理政务,关注边境的战事。沈砚知道她辛苦,每天都会炖好汤,送到御书房,陪着她一起吃饭。念砚也很懂事,不再缠着姜珩讲故事,而是乖乖地在书房里读书,偶尔还会写一些鼓励将士的话,让姜珩派人送到边境。
半个月后,边境传来捷报——沈烈带领军队在河边设伏,成功击退了西戎的军队,收复了被攻占的三座城池,西戎不得不派使者前来议和。
消息传到京城时,姜珩正在永安宫陪沈砚和念砚散步。听到内侍的禀报,姜珩激动地抱住沈砚,说:“阿砚,我们赢了!沈将军赢了!”
沈砚也激动得眼泪都掉了下来,他紧紧抱住姜珩,说:“太好了,陛下,太好了!”
念砚也开心地跳了起来,说:“母皇,爹爹,我们可以去接祖母了吗?”
姜珩笑着点了点头:“当然可以,等沈将军班师回朝,我们一起去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