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朱桢,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乃至暗室中的朱元璋,都迫切想知晓这个答案。这将决定他们如何对待这位胆大包天的学士。
怕,也不怕。燕长倾唇角微扬,坦然面对众皇子,死有何惧?我倒更怕严刑拷打之苦。我这人最是怕痛,受不得折磨。说不定挨顿拳脚,便想着自我了断以避后苦。
于他而言,死亡确实不足为惧。真正令他畏惧的,是酷刑带来的痛楚。正如前世那个关于为国赴死的提问——年轻人多表示:若是一瞬无痛之死,甘愿牺牲;但若面对酷刑折磨,恐怕唯有提前自尽,既免受苦,亦保机密。
这便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想法,有觉悟,却惧痛。燕长倾亦是如此。
至于触怒诸位?他继续道,我燕长倾父母早亡,无亲无故,无妻无友,孑然一身。纵使惹怒你们,不过一死而已。我虽怕痛,却不怕死。既如此,又有何可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是此理。
燕长倾立场鲜明:孤身一人,无牵无挂,不受胁迫。即便触怒当朝太子皇子又如何?最坏不过一死,而死亡——他从不畏惧。
管他是太子、皇子,还是皇帝,燕长倾想怼就怼,从不会委屈自己!
若是我们将燕学士囚禁起来,只严刑拷打却不杀他,也不让他自尽呢?
齐王朱榑半开玩笑地问道。
只是这玩笑话里,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就不得而知了。
严刑拷打我是扛不住,但若我一心求死,就算你们日夜派人盯着也拦不住。
见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面露怀疑,燕长倾轻笑道:
给你们举个例子,有种死法叫心理暗示。
方法很简单。
回去后找个死囚,捆住手脚蒙上眼睛,关进隔音的密室。
用刀在他手腕上轻轻一划,但别真割伤。
再准备一桶水,让水慢慢滴落。
你们猜,他会不会被活活吓死?
答案是一定会!
类似的手段,我还知道不少。
我要想死,根本不用动手动脚,动个念头就够了。
你们能拦得住我的念头吗?
太子朱标和几位皇子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不该信这番话。
不信吧,燕长倾先前 大明宗室隐患的才智摆在那儿;信吧,又觉得太过离奇。
至少在他们亲自验证前,只能半信半疑。
......
再说了,留着我比杀了我更有价值。
你们该不会以为,解决了宗室隐患,大明就能千秋万代了吧?
燕长倾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嘲讽,目光扫过众皇子。
这话一出,不仅朱标等人脸色骤变,连暗室里的朱元璋也僵住了。
【难道大明将来还会出问题?!】
幽暗的烛光下,朱元璋紧锁双眉,细细思量着大明江山尚未稳固之处。这位从乞丐逆袭为天子的传奇人物,此刻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尽管朱元璋创造了从草根到 的奇迹,但时代的桎梏、学识的局限、视野的束缚,让他难以预见自己制定的制度在两三百年后可能引发的危机。
当年秦始皇嬴政何等雄才伟略!
文治方面: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实现了华夏文明的大一统!
武功方面: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开创了天下一统的伟业!
如此功绩,千古唯此一人!
可这般强大的秦帝国,统一后仅传二世便亡!
再看汉武帝刘彻,同样功勋卓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思想大一统!
终生与匈奴为敌,将其逐出塞外!
真正践行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誓言!
至今百姓仍以汉人自居,
汉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骄傲!
他赋予了一个国家无上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民族永恒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可强盛如汉,国运也不过四百余年。
唐太宗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广开科举之路。
大唐疆域辽阔,
南抵罗伏州,北至玄阙州,
西达安息州,东临哥勿州,
鼎盛时疆域超过十亿公顷。
万国来朝的盛况,
九天阊阖开宫殿的辉煌,
皆是大唐荣光的写照。
可这般强盛的唐帝国,国祚也不过二百八十九年。
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
以文制武的策略确实削弱了血性。
但大宋鼎盛时,
年收入高达一亿一千六百余万缗,
堪称历代王朝之最。
狭小的学堂里,燕长倾铿锵有力的声音如洪钟般震荡着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诸位皇子的心神,也穿透墙壁,直抵暗室中朱元璋的耳膜!
从未有人如此为他们剖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功过得失,也从未如此清晰地将大秦、大汉、大唐、大宋四大王朝的鼎盛辉煌展现在他们眼前!
“难道是大秦始皇帝嬴政的雄才伟略不足?!”
“还是大汉汉武帝刘彻的文治武功不济?!”
“抑或是大唐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明神武不显?!”
“又或是大宋宋太祖赵匡胤的国库岁入不丰?!”
燕长倾接连抛出四个振聋发聩的问题。
台下,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不约而同地摇头,暗室中的朱元璋亦神色凝重。
若非亲耳听闻四大王朝的盛世气象,他们或许会轻蔑地认为这些前朝 不过如此。
然而此刻,即便再昧着良心,他们也说不出嬴政无谋、刘彻无能、李世民平庸、赵匡胤穷困这般荒谬之言。
“如今的大明,论雄才伟略、文治武功、疆域版图、岁入财富,比之四大王朝又如何?!”
燕长倾的质问如利剑直指要害!
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瞬间哑然,暗室中的朱元璋更是脸色铁青——
比?怎么比?!
论雄才伟略,若不改革皇室宗亲制度,数百年后的大明必将被其拖垮!
论文治武功,蒙元尚未彻底剿灭,仍需连年北伐!
论疆域版图,大明仅收复中原旧土,远未开疆拓土!
论岁入财富,国库岁入不足两千万石,捉襟见肘!
货比货得扔,此刻的大明与四大王朝的巅峰相比,简直判若云泥!
暗室中的朱元璋原本听得“乞丐称帝千古难及”时还暗自得意,待燕长倾点破皇室弊政后,更激起他缔造旷世盛朝的雄心。
然而目睹历代王朝最辉煌的时刻,他陷入了沉默。
这悬殊的差距,实在令人震撼!
即便是强盛如秦、汉、唐、宋,国运最长也不过四百余年,最短仅两百余载!
如今,你们还觉得大明江山永固、安枕无忧吗?!
燕长倾目光从容地环视众人。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连同暗室中的朱元璋都默然不语。
但若习得屠龙之术,便有望延续国运至四百年,乃至更久!!
燕长倾平淡的话语中,透着超越历代王朝的笃定。
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连同暗室中的朱元璋同时抬头,目光灼灼地注视着燕长倾。
......
前院门外,燕长倾负手而立,目送太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的车驾渐行渐远。
良久,他轻笑低语:
年轻人,果然容易打动。
方才在学堂里,他将历史上的秦、汉、唐、宋盛况描绘得淋漓尽致。
虽非夸大其词,但经他讲述,那些王朝的文治武功、人才辈出、国库充盈,似乎处处都胜过当今大明。
这让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以及暗处的朱元璋听后,都不禁陷入沉思。
他们未曾察觉的是:燕长倾所言的盛世辉煌,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大秦始皇帝嬴政之所以能够荡平六国,实现天下一统,关键在于秦国连续六代明君励精图治。当政权传到第七代的嬴政手中时,他凭借先祖奠定的坚实基础,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同样,汉武帝刘彻能够将匈奴驱逐至塞外,甚至远征至狼居胥山,使匈奴远遁漠北,离不开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积累的巨额财富。文景之治时期国库充盈,钱粮堆积如山,为汉武帝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充足保障。
汉武帝毫不吝啬地动用这些积蓄,全力征讨匈奴,最终耗尽了数代积累的财富。后期甚至不得不向百姓借贷,加重赋税以维持军需。
大唐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出现在唐高宗李治统治期间。这一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父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的基础。而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又部分受益于隋朝的制度遗产,如科举制的雏形。
大宋在宋英宗治平二年达到岁入一亿一千六百十三万缗的巅峰,这是历代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这些被拿来比较的王朝,无论是大秦、大汉、大唐还是大宋,都经历了少则数十年,多则一两百年的积累才达到鼎盛时期。
这个才建立十二年的新生大明,如何能与鼎盛时期的大秦、大汉、大唐、大宋相提并论?
面对这样的对比,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就连躲在暗室里的朱元璋都难免感到挫败。
燕长倾在讲述时,刻意将四大王朝最辉煌的成就糅合在一起,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实际上朱标等人用来比较的,并非单独某个鼎盛王朝,而是一个集四大王朝最强优势于一身的超级帝国!
想象一下:由秦始皇执掌朝政,汉朝铁骑征战四方,唐朝英才治理朝堂,宋朝财富充盈国库——这样的超级王朝,莫说是年轻的大明,就算单独对上四大王朝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形成碾压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