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漠北巡抚方克勤遇刺身亡,血书“黄金”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在洪武十六年春日的应天城炸响。

朝野震动,舆情汹涌。堂堂从二品封疆大吏,天子钦差,竟在新设的漠北布政使司腹地,于官道之上被悍匪袭杀!

这已非寻常的边患治安案件,而是对大明帝国统治权威的公然挑衅,其性质之恶劣,影响之深远,自北元覆灭以来,前所未有。

紫禁城,奉天殿。

早朝的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文武百官分立两侧,屏息垂首,无人敢轻易发出声响。御座之上,洪武皇帝朱元璋面沉如水,那双阅尽沧桑、洞察世情的眼眸中,此刻燃烧着的是足以焚毁一切的怒火。

他没有拍案而起,也没有厉声咆哮,但那无声的威压,却比任何暴风骤雨都更令人胆寒。

“……漠北巡抚方克勤,忠勤体国,抚边有功,今竟为宵小所害,殁于王事,咱心……甚痛!”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铁,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那一声“咱”,带着沛然莫御的帝王之怒,更显亲力亲为的震恸。

“北疆新定,咱屡怀柔抚,望其民安业乐,永息干戈。然,总有冥顽不灵之徒,负隅顽抗,竟行此大逆不道之举!视朝廷法度为何物?视咱之恩威为何物?!”

殿内落针可闻,唯有皇帝冰冷的声音在回荡。

“方克勤不能白死!漠北的太平,必须维系!此番,不仅要缉拿凶徒,以正典刑!更要借此契机,整饬北疆四布政使司之政务、军务,肃清奸宄,巩固边防,使朝廷新政,畅行无阻!”

他的目光扫过丹陛之下的太子朱标和立于武臣班首的吴王朱栋,最终定格在朱栋身上。

“吴王朱栋!”

“儿臣在!”朱栋踏步出班,躬身应道。他今日未着亲王龙袍,仅穿官服,但身姿挺拔,气度沉凝,与这肃杀朝堂的气氛浑然一体。

“咱命你,代天巡狩,授北疆新设四省总督总览北疆四布政使司及所属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一切军政要务!赐王命旗牌,可行便宜之权!所至之处,如咱亲临!”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首要之事,查明方克勤遇害真相,剿灭匪类,稳定漠北局势!其次,巡察四地新政推行、民生吏治、军备防务,若有怠政、渎职、不法者,无论官职高低,三司主官,皆可先斩后奏!”

“儿臣,领旨!”朱栋深深一揖,声音铿锵。他明白,这道旨意不仅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更将北疆此刻所有的矛盾、风险和重任,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又转向太子朱标:“太子。”

“儿臣在。”

“吴王北巡期间,他所领朝廷政务,由你与议政处协同处置。一应关于北巡事宜,枢机堂、五军都督府、各相关部衙,须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儿臣遵旨!”朱标沉稳应下。他看向身旁的朱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但更多的是一种兄弟间的信任与支持。

朝会之后,具体的筹备工作迅速展开。吴王府亲卫营三千精锐即刻整装,作为巡边仪仗与核心护卫。

鹗羽卫、神策军系统率先动了起来,无数的指令和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流向北方。

神策军都督同知朱文正持吴王钧令,奔赴湖广都司,调动已分批秘密集结于湖广陕西交界处的神策军天枢卫一万精锐,以“剿匪演练”为名,经陕西都司辖区,北上进入漠南、漠北地带,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并护卫吴王巡边安全。

而在朝廷明面上,关于新任漠北巡抚的人选,也经过朱元璋、朱标以及议政处的紧急磋商,迅速敲定。

同时,前往辽东、岭北、漠南、漠北四大布政使司的使者,也携带着朝廷诏令,快马加鞭,奔赴各地,命令四位巡抚即刻动身,前往北平府,等候觐见代天巡狩的吴王殿下,禀报地方情形。

……

十数日后,北平,燕王府。

此地虽非国都,但作为北方军事重镇,燕王朱棣就藩多年,苦心经营,燕王府是朱元璋特许,在原北平元皇宫的基础上修建的,规制宏伟,气象森严,仅次于京城吴王府。

如今被选为吴王朱栋此次北巡的第一个重要议事地点,更添了几分紧张与肃穆。

王府承运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北地春寒的最后一缕凉意。朱栋端坐于主位之上,并未穿着戎装,而是一身玄色绣金蟠龙常服,更显利落与威势。

鹗羽卫指挥使李炎、神策军亲卫营统领卫国公世子邓镇分立两侧。殿外,吴王亲卫营士卒按刀肃立,杀气内敛,却无形中加重了现场的威压氛围。

下首,四位封疆大吏已然到齐,分坐左右。这四人,便是如今大明帝国在北疆最前沿的四位行政长官,各自掌管着一片广袤而情况迥异的土地,其下设有分管民政财政的承宣布政使司、分管刑名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军事卫所的都指挥使司,三司并立,互不统属,而巡抚则总揽协调,权责极重。

左手第一位,是辽东巡抚张昺。他年约四旬,面容被辽东的海风与苦寒侵蚀得略显粗糙,但眼神坚毅,身形魁梧,带着一股武人般的硬朗气质。辽东布政使司设立最晚,但直面朝鲜、女真各部,且气候严寒,开发最艰。

第二位,是岭北巡抚铁铉。此人年纪最轻,不过三十出头,面容清癯,目光锐利,透着读书人的执拗与刚正。岭北路途最为遥远,深入漠北,治所和宁府,民族成分复杂,控制难度极大。

右手第一位,是漠南巡抚卓敬。他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富态,未语先带三分笑,看似一团和气,但眼神流转间,自有精明算计。漠南地处南北要冲,蒙汉杂处,贸易往来频繁,情况最为复杂。

第二位,则是新任的漠北巡抚,韩宜可。他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庶出三子朱允熙和三女朱月澄的外祖父,以敢言直谏、不畏权贵着称,年近五旬,双鬓已染微霜,但腰杆挺得笔直,眉宇间一股凛然正气。方克勤血案未破,漠北暗流涌动,他临危受命,可谓奉命于危难之间。

此外,作为此地主人,燕王朱棣亦在一旁设座相陪。他身着亲王袍,气度雍容,虽面带微笑,但那双与朱元璋颇有几分相似的眸子里,却深藏着审视与考量。

魏国公徐达,因督练北疆军务,此刻也恰在北平,受邀列席会议,他沉稳如山,静坐不语,自有一股沙场宿将的威仪。

会议伊始,朱栋并未过多寒暄,开门见山,声音沉稳:“诸位,父皇心系北疆,特命本王代天巡狩。方巡抚不幸罹难,朝廷震悼,亦深感北地情势之复杂。今日召见四位,便是要亲耳听听,尔等治下之政务、军务、民情,有何成效,又有何难处?承宣布政、提刑按察、都指挥使三司,若有协调不畅之处,亦可直言。不必讳言,畅所欲言即可。”

他目光首先投向辽东巡抚张昺:“张巡抚,辽东苦寒,开辟最难,你先说说。”

张昺似乎早有准备,闻言拱手,声音洪亮:“回禀吴王殿下!辽东虽苦,然仰赖陛下天威,朝廷支持,如今辽阳、广宁、沈阳等八府一直隶州,框架已立,流民安置、军屯民垦皆有章法。去岁开垦荒地三十万余亩,新增入籍民户五万七千有余。境内女真、高丽遗民,大多安分,授以田亩,编户齐民,亦渐次归化。尤其得益于洪武初年便推广的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虽不能完全自给,但民间饥馑已大为缓解,此乃陛下圣德,活民无数。”

他顿了顿,眉头微皱,话锋一转:“然,辽东之难,首在气候。酷寒漫长,作物生长期短,粮食至今难以完全自给,仍需关内大量调运,耗费巨大。其次,境内山林广袤,仍有不服王化之生女真部落,时常劫掠边民,小股冲突不断,都指挥使司虽屡次清剿,然其依仗地利,难以根除。加之与朝鲜接壤,边贸虽开,然对方时怀戒心,摩擦偶有发生。再次,便是人口!汉民稀少,劳力不足,诸多工坊、矿场难以兴办。臣恳请朝廷,能继续加大移民实边之力度,并调拨更多农具、粮种,若能仿效内地,于辽东亦设立大明银行分行,稳定钱法,促进商贸,则善莫大焉。提刑按察使司亦报,新附之地,法司建设滞后,刑名讼狱积压甚多。”

张昺所言,条理清晰,困难实在,诉求明确,核心便是要人、要粮、要钱、强法司,夯实根基。

朱栋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目光转向岭北巡抚铁铉:“铁巡抚,岭北路远,控驭不易,你那边情形如何?”

铁铉神情严肃,起身拱手,声音带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锐气:“殿下!岭北四府,地广人稀,纵横数千里,户籍统计尚且未能周全。和宁府,蒙古贵胄遗老潜藏,心怀异志者不乏其人。虽设府县,然政令出了府城,效力便大打折扣。各部落首领,阳奉阴违者众,承宣布政使司征税、推行社学,阻力重重。提刑按察使司形同虚设,难以有效监察地方豪酋。都指挥使司兵力分散,应对大规模叛乱或显不足。”

他言辞犀利,直指核心问题:“臣以为,岭北之患,不在外而在内!在于旧元势力盘根错节,在于朝廷恩威未能深入草根!如今治理,过于依赖当地归附首领,彼等首鼠两端,难以尽信。方巡抚之血案,便是一记警钟!臣请殿下明察,岭北、漠北等地,当以强力震慑为先!宜增派驻军,强化神策分司及鹗羽卫力量,对心怀叵测之部落,当以雷霆手段打击,使其知朝廷法度之严!而非一味怀柔,徒耗钱粮,反养痈成患!土豆、玉米于此地推广亦缓,盖因牧民习性难改,更需强力推行定耕定居!”

铁铉的发言,与张昺的务实诉求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强调武力震慑和内部清理,隐隐指向了对现行怀柔政策的质疑。他提及阿鲁台,更是让在场知晓内情如李炎、朱栋者,心中微动。

燕王朱棣闻言,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似乎对铁铉的激进并不完全认同,但并未出声。魏国公徐达则依旧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

朱栋依旧未做评价,目光移到漠南巡抚卓敬身上:“卓巡抚,漠南七府,蒙汉杂处,事务最繁,你有何见解?”

卓敬连忙起身,脸上堆起惯有的笑容,躬身道:“殿下明鉴!漠南确如殿下所言,情况特殊。归化、开平、丰州等地,草场丰美,贸易兴旺,蒙民汉民,互通有无,表面看来,确是一派祥和景象。朝廷新政,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在此推行,阻力相对较小,商税征收,亦渐有起色。土豆、玉米于此地推广甚佳,汉民耕种,蒙民亦渐习此物,于稳定粮价大有裨益。”

他话锋一转,开始大倒苦水:“然,正因蒙汉杂处,其弊亦深!蒙民逐草场而居,流动性大,承宣布政使司编户齐民,征收税赋,难度远超汉地。其部落内部事务,我等汉官难以插手过深,否则易生事端。再者,汉民北迁,与蒙民争夺草场、水源之事,时有发生,提刑按察使司调解颇为耗费精力。更有甚者,两地民风不同,诉讼纠纷不断,府县官员,疲于奔命。” 他叹了口气,“下官以为,漠南之策,在于‘缓’与‘导’。不宜操之过急,当以安抚为主,鼓励贸易,促进融合。至于新政,似可稍作变通,譬如对游牧部落之税赋,可否以其牛羊马匹折价?而非强征银钱或粮食?此外,恳请朝廷派遣更多通晓蒙语、熟悉蒙俗之官吏至布政、按察两司,方能事半功倍。都指挥使司于此地,亦当以弹压震慑为主,不可轻易启衅。”

卓敬的思路,显然是倾向于维持现状,以稳定为首要目标,强调灵活变通,其诉求核心是要求政策倾斜和人才支持,并限制军事行动。

最后,朱栋的目光落在了新任漠北巡抚韩宜可身上。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随之聚集过去。漠北,是此刻风暴的中心。

韩宜可面无惧色,坦然起身,向朱栋及在场众人团团一揖,声音清朗而坚定:“下官韩宜可,蒙陛下与朝廷信重,接任漠北。方巡抚血案未雪,下官深感责任重大,如履薄冰。”

他直接切入主题:“漠北五府,乃新设之地,根基最浅。方巡抚遇害,已证明所谓‘平静’,不过假象。‘黄金’血字,线索指向‘黄金家族’余孽及‘苍狼会’等秘密组织,更有不明外部资助。此乃心腹之患!下官赴任,首要之务,便是协调三司,尤其是配合鹗羽卫与都指挥使司,彻查血案,肃清奸佞,稳定局势!”

他环视众人,继续道:“然,治标更需治本。漠北之乱,根源在于人心未附,教化未行。下官以为,当双管齐下!一方面,以都指挥使司卫所兵、乃至朝廷即将调入之神策军精锐,清剿匪类,展示朝廷雷霆之威!另一方面,须责成承宣布政使司大力推行社学,不论蒙汉子弟,皆需入学读书,习圣贤之道,明华夷之辨!土豆、玉米等作物之推广,亦需加紧,此乃固本之策。同时,提刑按察使司须严厉整顿吏治,确保朝廷新政,能真正惠及普通牧民与百姓,而非被豪强、部落首领从中盘剥!唯有使民畏威怀德,方是长久治安之计。”

韩宜可的方略,既有铁铉所强调的强硬,也包含了卓敬所侧重的教化与治理,更提出了整顿吏治这一关键环节,思路清晰,立场鲜明。他最后道:“下官深知前路艰险,然既食君禄,必分君忧。赴任之后,当以方巡抚为楷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望朝廷,能在军务、情报及新政推行上,给予漠北全力支持!神策军天枢卫北上剿匪护卫殿下,于漠北而言,正是及时雨!”

四位巡抚,四种风格,四种诉求。张昺求实,铁铉尚刚,卓敬主柔,韩宜可欲刚柔并济。

北疆四地的复杂性与差异性,以及潜藏在这些封疆大吏思路背后的矛盾,在此刻显露无疑。

殿内一时陷入了沉默。李炎看着铁铉,目露欣赏之色,显然更认同强硬手段。

李炎默默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细节,尤其是当提及“阿鲁台”、“外部资助”时,卓敬眼神那一闪而过的微妙变化,未能逃过他的眼睛。

燕王朱棣此时终于缓缓开口,他看向朱栋,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考量:“二哥,四位巡抚皆乃干才,所言也确是实情。北疆四地,情势各异,难以一概而论。如何统筹平衡,既彰显朝廷威严,又不致激起过大反弹,还需二哥决断。魏国公督练北疆军务,于都指挥使司系统甚为熟悉,或可建言。”

他这话,看似公允,实则将难题抛回给了朱栋,并引出了徐达。

魏国公徐达也微微抬眼,沉声道:“殿下,诸位巡抚。军务方面,五军都督府及各地都指挥使司,当紧密配合吴王殿下巡边事宜。神策军天枢卫北上,亦是增强漠南、漠北防务之举。然,用兵之道,贵在知彼。漠北‘苍狼会’及所谓外部资助,若不查明,大军一动,恐如拳头打跳蚤,难以着力。鹗羽卫责任重大。此外,各地都指挥使司与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之协调,亦是关键,遇事当以巡抚协调为首,避免各自为战。”

徐达的话,点出了当前的关键——情报、军地协调,并再次强调了巡抚的总揽之权。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主位的吴王朱栋。

朱栋手指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面上依旧沉静。他缓缓扫过四位巡抚,最后目光落在韩宜可身上:“韩巡抚。”

“下官在。”

“你临危受命,勇气可嘉。方巡抚之仇,必须要报!漠北之乱,必须要平!本王与你交底,神策军天枢卫万余人已奉密令北上,不日即可抵达漠南漠北交界,听候调遣剿匪护民,亦可为你之后盾。鹗羽卫精锐‘鹰隼’、‘隼眼’,也已潜入漠北。你需要多少支持,可直接向李指挥使、南昌王提报,亦可直呈本王。漠北稳定之前,你拥有优先调拨物资、请求军务协助之权。提刑按察使司亦当全力配合,整肃内部!”

韩宜可精神一振,深深一揖:“下官,叩谢殿下信重!必不负朝廷所托!”

朱栋又看向张昺、铁铉、卓敬三人:“三位巡抚所言困难,本王已悉数记下。移民、钱粮、政策变通、官吏选派……诸般事宜,非一日之功,亦非本王一言可决。然,朝廷设此四布政使司,意在长治久安,非仅守成而已。土豆、玉米、红薯之利,需进一步劝导推广,此乃父皇既定之国策,关乎民生根本。”

他的声音逐渐转厉:“辽东移民、农具、银行之事,本王会与太子及户部协调,尽力筹措。然,张巡抚亦当自强,女真部落劫掠,都指挥使司岂是摆设?该剿则剿,毋堕朝廷声威!提刑按察使司亦需加快构建,勿使法度废弛!”

张昺面色一凛:“臣明白!”

“铁巡抚所言震慑,有其道理。然,‘强力’需有度,需精准。岭北驻军、三司协调,本王巡边期间会亲自视察,再行定夺。当下之急,是配合鹗羽卫,厘清内部,尤其是你提及的‘阿鲁台’等归附首领,其忠诚几何,亟待查证。不可妄动,亦不可不防!作物推广,当与宣教同步,循序渐进。”

铁铉拱手:“下官谨记殿下教诲。”

“卓巡抚求稳求缓,本王理解。然,‘变通’非‘纵容’。蒙汉纠纷,当依《大明律》及朝廷定制,由提刑按察使司裁决,岂能因民风不同而法外施恩?税赋折价之事,可详议章程上报议政处,但原则不可违。至于通晓蒙语之官吏,朝廷自会留意选派至布政、按察两司,然尔等亦需就地培养,选拔蒙人中通晓汉法、心向朝廷者,加以任用,方是根本。都指挥使司之作用,在于保境安民,非只弹压,亦需配合地方安抚。”

卓敬脸上笑容微僵,连忙躬身:“是,是,殿下教训的是,下官考虑不周。”

朱栋站起身,走到殿中,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北疆四地,虽情势各异,然皆为大明治下!朝廷新政,乃强国富民之本,无论辽东苦寒、岭北路远、漠南杂处、漠北动荡,皆需坚定不移,逐步推行!此乃国策,不容置疑!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皆需恪尽职守,同心协力,若有推诿掣肘,本王之王命旗牌,绝不轻饶!”

“方克勤之血,不能白流!‘黄金’之谜,必须揭开!无论背后是‘黄金家族’的幽魂,还是域外势力的黑手,胆敢犯我大明者,必诛之!”

他的声音带着金石之音,在承运殿内回荡,那股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决心,让在场众人无不心旌摇曳。

“此次巡边,本王不仅要看奏报,更要亲赴各地,察看实情!四位巡抚,且回去用心任事,整饬吏治,安抚百姓,巩固边防。待本王亲至尔等治下时,希望看到的是励精图治之象,而非推诿塞责之词!”

“臣等遵命!”四位巡抚齐声应道,心情各异,但无不感受到了这位年轻吴王话语中的分量与压力。

会议至此,基调已定。朱栋展现了强大的控场能力,既肯定了各巡抚的部分诉求,又明确指出了他们的局限,更划定了不可动摇的底线——朝廷权威、新政推行与三司协调。

同时,他将调查血案、稳定漠北作为了此次北巡的核心突破口,给予了韩宜可充分的授权和支持,并明确了神策军天枢卫的北上行动。

会议结束后,四位巡抚各自怀着心思,在燕王府安排的馆驿住下,等待吴王后续的召见或指示。

殿内,只剩下朱栋、朱棣、徐达、李炎、和刚赶来的朱文正等核心几人。

朱棣看着朱栋,脸上重新挂起笑容,带着几分感慨:“二哥,两年不见,威仪日盛啊。方才一番言语,连弟弟我都感到压力不小。你这番安排,天枢卫北上,亲卫营随行,是打算以漠北为突破口,犁庭扫穴了?”

朱栋神色稍缓,回道:“五弟镇守北平,威震朔漠,我此番北巡,还需五弟鼎力支持。漠北之事,确是关键。不将此脓疮挑破,北疆难有宁日。”

“这是自然。”朱棣点头,随即意味深长地道,“北疆之事,错综复杂,远非这几人嘴上说说那么简单。有些部落,表面归附,暗地里的小动作从未停过。有些所谓的‘困难’,未必真是天灾,或许更是人祸。” 他目光似无意地扫过殿外,仿佛指向刚才离开的某位巡抚。

徐达此时也开口道:“殿下决策甚是稳妥。以神策军精锐应对突发,以巡边之名统筹四地,刚柔并济。老臣会传令沿途各都指挥使司,全力配合殿下行动,并严密监控草原动向。”

李炎接话道:“‘鹰隼’已有初步回报,漠北确有几股势力异动频繁,与阿鲁台部皆有若即若离的联系。‘隼眼’亦已加强对四位巡抚,尤其是卓敬巡抚的监控。”

朱栋沉吟片刻,决断道:“好!堂兄,你持本王令箭,先行前往与天枢卫汇合,确保其顺利进入预定位置,并对漠南、漠北交界地区的匪患进行初步清剿,打出威风,震慑宵小。李炎,继续深挖‘苍狼会’与资金线索,重点排查西域方向。五弟,北平乃至整个北疆的军务协调,以及后续大军粮草辎重转运,就拜托你了。”

朱文正、李炎肃然领命。朱棣也正色道:“二哥放心,北平都司及三哥的后军都督府所辖相关卫所,皆已接到钧令,必保你北巡一路畅通,后方无忧。”

朱栋点了点头,走到窗边,望向西北方向,那里是广袤而神秘的漠北草原。他的亲卫营已在城外驻扎,随时准备护卫他踏上征程。

“和林……‘黄金’……本王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牛鬼蛇神,在兴风作浪!这北疆的积弊,也该好好清理一番了!”

北巡的大幕,就此拉开。而第一次四北巡边会议,虽只是各方初步的试探与交锋,却已为后续更为激烈的内部矛盾与外部冲突,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神策军的锋刃,鹗羽卫的暗影,与北疆的风沙交织在一起,预示着一段不平凡的旅程。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大唐繁荣系统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我在贞观朝当神豪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水浒西门庆从原始人开始建立帝国即鹿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锦衣血诏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秦:我的拳头能炼钢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山河红颜赋河葬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红楼梦白话文版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