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站在书记员台前,手指轻抵桌面边缘。他问得平静,像是例行确认程序细节。
“刚才送进法庭的文件,是哪个部门转来的?”
书记员低头整理卷宗,动作顿了一下。“信访办。”声音压得很低,“实名举报,说你们伪造证据、诱导证人作伪证。”
林远没再追问。他点了点头,转身走回原告席。老陈还坐在原位,保险箱钥匙握在手里,指节微微泛紧。林远轻轻按住他的手腕,摇了摇头。
“先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法院大楼。正午阳光落在台阶上,照出长长的影子。林远掏出手机,拨通老陈的号码——电话刚接通,他就挂断了。
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
十分钟后,老陈出现在街角那家咖啡馆门口,手里拎着一个旧布袋。他走进来,把袋子放在林远对面,拉开拉链,取出一个黑色U盘,推过去。
“三天前录的。”他说,“我本来不想动这个备份,但现在看,得交给你。”
林远插进电脑,点开音频。声音有些模糊,背景里夹杂着电梯上升时特有的嗡鸣,还有轻微的提示音——“三楼到了,请注意脚下”。
他听过这个声音。
恒正所总部的电梯。
通话内容很短。一个男声说:“五万定金先打你卡上,开庭前删掉所有记录,包括和那个律师的见面。”另一个声音迟疑着问:“要是他们查到呢?”对方冷笑:“你现在说这些?当初收钱的时候怎么不问?”
录音结束。
林远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戳。三日前下午四点十七分。他翻开笔记本,对照时间线——那正是法院收到举报信前四十八小时。
不是巧合。
他合上电脑,抬头看向老陈。“w.Y.失联了?”
老陈点头。“电话停机,家里没人,居委会说他已经搬走快一周了。但没人见过他收拾东西。”
林远沉默片刻,起身结账。两人走出咖啡馆,街道上车流如常。他在路边抬手拦了辆出租车。
“去律所。”
车上,他打开手机搜索关键词。几条推送跳了出来:《所谓“正义律师”背后的黑幕操作》《揭开林远团队的“证据神话”》《被包装的英雄: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战》。文章配图是一段聊天截图,显示一个昵称为“内部知情者”的账号向林远发送所谓“删改建议”,时间标注为七天前——那时他们还在等待庭审启动。
点击量最高的那篇已突破十二万。
林远逐一点开发布账号,查看注册信息。账号名称无规律,头像多为风景照或抽象图案,但Ip归属地高度集中,全部指向城南一家名为“众维公关”的公司。他曾查过这家公司,三年前代理过郑世坤主导的一起土地纠纷案舆情处理,手段干净利落——先是放出对手私生活绯闻,再引导媒体质疑其执业资格,最后以一篇“理性反思”收尾,完美洗白客户形象。
现在,同样的套路来了。
他拨通周正言办公室的座机,请前台转接技术部。等了不到五分钟,电话回了过来。
“那些账号的打赏入口绑定的是两个第三方平台,资金最终流入一个叫‘新启文化传播’的公司账户。”对方说,“这家公司三个月前注册,法人代表是个空壳户,但股东结构穿透后,能连到被告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
林远道了谢,挂断电话。
出租车停在律所楼下。他下车时,风从街口吹过来,卷起几张传单。一张擦过他脚边,上面印着某个财经论坛的广告,标题写着“真相与流量:谁在操控公众认知”。
他弯腰捡起,塞进路边垃圾桶。
回到办公室,他把U盘、打印出的网络文章截图、还有信访举报信的摘要并排摆在桌上。墙上贴着的时间线图谱依旧完整,但他撕下其中一段,重新排列顺序。
证人失联 → 舆论发酵 → 法院延期。
这不是被动防守,是主动出击。
他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
**证人动摇**
**舆论抹黑**
**程序干扰**
然后用红笔画线,将三者连接起来,在交汇处写下两个字:“反扑”。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周正言发来的短信:“他们开始清场了,小心下一步动作。”
林远没有回复。他拿起内线电话,按下全体会议线路。
“通知所有人,一小时后会议室集合。”他说,“带上手头所有材料,这次不是应对,是反击准备。”
放下话筒,他打开抽屉,取出一份密封档案袋。里面是他父亲十年前经手的一起类似案件的复印件——当年也是突然延期,证人翻供,媒体围攻。最终当事人被迫撤诉,项目顺利推进,而那份证据链,至今没有公开。
他盯着档案袋看了几秒,放回抽屉,锁好。
老陈站在门口,看着他。“你要不要联系陈默?他以前就在恒正,知道他们的操作习惯。”
林远摇头。“现在还不需要。他们想让我们慌,想逼我们乱找外援。只要我们动了,节奏就又回到他们手里。”
老陈没再说什么,点点头,转身离开。
办公室安静下来。窗外的城市开始亮灯,远处高架桥上的车灯连成流动的线。林远站起身,走到白板前,盯着“证人动摇”四个字。
他拿起红笔,在下面加了一行小字:“动机——利益驱动 or 威胁存在?”
笔尖停在纸上,墨迹微微晕开。
这时,桌上的手机屏幕再次亮起。一条未署名的彩信弹了出来,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照片——一间昏暗的房间,墙角堆着纸箱,地上散落着几页文件残片,其中一张能看清半行字:“……资金转移审批流程异常……”
林远盯着照片看了三秒,迅速保存并锁定屏幕。
他走回桌前,打开笔记本,翻到最新一页,在“反扑”计划下方新增一条备注:
“对方已经开始销毁痕迹。下一步,他们会尝试制造新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