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把笔递还给警官,指尖碰到对方制服袖口时顿了一下。他低头看了眼自己手里的表格,紧急联络人那一栏写着“陈德海”三个字,墨迹已经干了。
警官收起表格,转身朝帐篷走去。林远没动。他的笔记本还夹在腋下,封面边缘卷了角,上面记着昨晚行动中所有时间节点和人员位置。老陈坐在长椅上,手里捏着那个保温桶的提手,汤还没喝。
“他们走了。”老陈说。
林远点头。“还没完。”
他说完就起身往帐篷走。帆布门帘掀开一半,里面摆着一张折叠桌,桌上堆了几份文件夹。两名专案组人员正在核对清单,头也没抬。
“我是林远。”他说,“昨晚行动的参与方之一。我想确认一下证据移交情况。”
其中一人抬头看了他一眼。“你就是带路进去的那个律师?”
“我不是带路的。”林远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翻开,“我是证据链梳理者。这里有完整的行动时间线、物证发现顺序、以及每一份材料的原始存放位置记录。”
另一人接过本子,快速翻了几页。“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在整理了。”
“但我需要知道,这些证据会不会被拆开处理。”林远盯着他,“比如那份倒签的审批文件,如果和资金流向图分开归档,逻辑链条就会断裂。还有陈默留下的手写笔记,必须和电子数据同步保存。”
那人合上本子,语气冷了些:“程序会按规矩走。”
“可规矩不是自动运行的。”林远没退,“如果没有人盯住编号、来源、交接人,再完整的证据也会变成碎片。我建议设立独立档案号,所有关联材料统一编号管理,我可以协助建立这个系统。”
帐篷里静了几秒。
先开口的那人看了看同事,又看向林远。“你想要什么权限?”
“列席初步审查会议。”林远说,“以协助调查人身份。我不参与决策,只确保信息不丢失。”
两人低声商量几句。其中一个拿起对讲机说了几句,然后对林远点头。“可以。但要签保密协议。”
林远当场签了字。对方递来一份加盖公章的《协助调查人告知书》。他接过来,没翻看,直接放进背包夹层。
走出帐篷时,阳光正斜照在通道口。林远站在原地,把手伸进外套口袋,摸到那张刚拿到的副本清单。纸面平整,边角锐利。
老陈还在长椅上坐着。他抬头问:“成了?”
“第一步。”林远坐下,“但他们只承认我一个人的身份。”
老陈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保温桶盖拧紧。过了会儿才问:“我能做什么?”
林远从包里抽出一叠打印资料。“这是公开能查到的信息。三家公司法人登记资料、租赁合同扫描件、还有部分银行流水摘要。都是外围材料,不涉密。”
他把资料递过去。“你在五金市场待了几十年,认识的人多。看看这些人名有没有熟面孔,或者名字听着像假的。”
老陈接过纸张,一张张翻着。手指粗,动作慢,但看得仔细。
“李振国……这名字太常见。”他念着,“王建平——等等。”
他停在一页上,眉头皱起来。
“这个人,前年租过市场西区的仓库。用的是现金付款,不留合同。后来搬走的时候,半夜装车,动静很大。”
林远立刻掏出笔,在本子上记下时间和地点。
“还有周海涛。”老陈继续翻,“这个名字我没听过,但他登记的联系电话,是以前一个皮包公司的老板用过的。”
林远停下笔。“你能确认?”
“号码尾数是8367。那人在三年前搞过一场虚假转让,骗了两个租户押金。我当时报过警。”
林远把这条也记下。他知道这些信息单独看不算证据,但如果和内部账目比对,就能形成指向性线索。
“以后每天这个时候,我来这里等你。”老陈把资料折好塞进工装裤内袋,“你看完再给我新的。”
“好。”林远说,“我们轮流看,不落空。”
说完他站起身,准备回帐篷提交初步分析。刚走两步,又停下来。
“刚才你说‘李振国’太常见。”他回头,“但如果三个人里有两个有问题,第三个也不会干净。”
老陈点头。“我知道你要查谁了。”
林远没再说什么,径直走向帐篷。这次他没被拦住。值班警察看了眼他的证件,让他进了内侧的小隔间。
桌上多了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显示着证据目录列表。编号清晰,分类明确。林远扫了一眼,找到了“b2东侧柜第七文件夹”的条目,旁边标注“已封存”。
他松了口气。
接着打开自己的笔记本,在最新一页写下标题:“公诉准备·第一阶段”。下面列出三项:
1. 证据同步机制确认;
2. 外围人员关系排查启动;
3. 陈默遗留线索跟进方案。
他一条条划掉已完成项,只剩最后一项还空着。
正准备合上本子,门口传来脚步声。一名专案组成员走进来,手里拿着个透明证物袋。
“这是从陈默背包里提取的会议记录复印件。”对方放下袋子,“上级同意你查阅,但不能带出。”
林远戴上手套,小心取出纸张。字迹潦草,写着日期和地点:**城南茶楼包厢,21:00,郑与周**。后面跟着几个代号,其中一个标了星。
他记住那个时间,默默把纸放回去。
“还有件事。”那人临走前说,“医院刚通知,陈默醒了,但暂时不能见人。”
林远点头。
他回到长椅时,老陈已经不在了。座位上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圈出两个名字,旁边写着:“**周三晚八点,旧货市场三号仓有人守夜。**”
林远把纸条收进本子最后一页。
他坐下来,重新打开电脑文档,开始整理今日获取的所有信息。阳光慢慢移过地面,照到他的鞋尖。袖口的别针晃了一下,垂了下来。
远处有清洁工推车经过,顺手换了长椅上的花。这次是一束向日葵,金黄花瓣沾着水珠。
林远没注意。他正在输入一条备注:【信息分流路径已通,每日交接点设为b区通道口长椅,执行人:陈德海】。
打完最后一个字,他合上电脑,抬头看向帐篷方向。
一名工作人员正往外走,手里拿着一叠新打印的文件。林远认出那是证据归档总表的初稿。
他站起来,迎上去。
“我能看一下编号规则吗?”
对方停下脚步,把文件递过来。
林远快速翻到中间一页,找到“U盘原始备份”条目。编号下方写着“待补录”。
他指着这一行。
“这个证据的实际存储位置,我已经知道了。”
对方皱眉。“按规定,你不能主动提供未登记信息。”
“那我申请补充录入。”
“流程要走审批。”
“现在就开始走。”
两人站着没动。
林远的手还搭在文件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