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林镇遗产的抵达,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磐石基地的技术血脉。那三套小型化生物能源核心原型机,更是成为了李德林和李明团队眼中的无价之宝。
研究所的灯火彻夜通明。李德林带着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拆解、分析着原型机的每一个部件,对其利用变异植物纤维和特殊菌群进行高效、稳定能量转化的原理惊叹不已。这种技术路线与基地现有的化石燃料、核裂变乃至初步逆向的“收割者”能量技术都截然不同,它更贴近自然,对环境依赖低,且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
“妙啊!看这个能量导流结构,利用的是植物本身的脉络原理,损耗极低!还有这个菌群培养仓,竟然能自我调节平衡,长期维持活性!”李德林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赞叹,“铁林镇的那帮家伙,在生物能源这条路上,走得比我们想象的要远得多!”
李明团队则专注于将原型机的技术原理与基地现有体系融合。他们发现,这种生物能源的核心输出虽然目前功率有限,但其能量品质极高,稳定性好,而且与“盖亚”碎片散发出的生命能量存在某种微妙的亲和性。
“如果我们将这种能源核心作为节点,构建一个覆盖基地的小型能源网络,”李明兴奋地在模拟沙盘上勾勒着,“不仅可以为日常运转和防御系统提供更清洁、更持久的动力,甚至可能……增强我们与‘盖亚’碎片的连接稳定性,为后续可能进行的‘龙脉’引导实验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缓冲垫’!”
这个设想让所有人眼前一亮。利用铁林镇的技术,来辅助应对源自“龙脉”的危机,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说干就干。在李德林的亲自督造下,基地的工坊开始利用铁林镇留下的精密机床和稀有材料,尝试仿制并改进这种生物能源核心。同时,第一批经过筛选和优化的变异能源植物种子,也被播种在基地内开辟出的特殊温室内,由农业部门精心培育。
另一方面,铁林镇留下的其他技术图纸和那批完好的机床,也迅速发挥了作用。基于变异植物纤维的复合材料开始大规模生产,优先用于制造新一代的单兵护甲和轻型载具装甲。李德林甚至尝试将这种材料与从“清道夫”残骸中逆向出的能量导流技术结合,制造出了第一批实验性的“活性装甲”试件,其防御性能和能量抗性都有了显着提升。
整个基地的技术水平,因为铁林镇遗产的注入,进入了一个快速提升的通道。一种基于生物能源和新型材料的小型化、高效化技术潮流,正在悄然兴起。
陈远密切关注着技术转化的进展。当他看到第一台成功仿制并优化后的生物能源核心在测试中稳定运行,输出功率比原型提升了百分之十五时,心中终于稍稍松了口气。
力量,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力量。无论是应对星空的威胁,还是平衡地底的危机。
这天晚上,他再次来到地下隔离室,但没有尝试连接“龙脉”,而是静静地坐在“盖亚”碎片旁边。五块碎片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旁边正在试运行的新型生物能源核心产生的能量场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令人心安的和谐波动。
他伸出手,轻轻触碰着碎片冰凉的表面。这一次,没有庞大的信息流涌入,只有一种温暖而平和的能量,缓缓流淌过他的身心,滋养着他依旧有些滞涩的精神力。
“也许……这就是出路之一。”他低声自语,“不依赖于掠夺和毁灭,而是与星球本身共存,利用它赋予的生命力量。”
就在这时,岚的通讯接了进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首领,对上次空间波动数据的深度分析有了新发现。在波动消散前的瞬间,捕捉到一段极其微弱、被加密层包裹的定向信息流,目标并非基地,而是……直接投向了‘龙脉’所在的坐标深度。”
陈远猛地站起身!
投向“龙脉”?那个无声的到访者,它的目标不是基地,而是被束缚的星球能量脉络?!
“信息内容?”陈远急问。
“无法破解加密层。但可以确定,信息流不含攻击性指令,更像是一种……探测脉冲或者……身份识别信号。”
陈远的心沉了下去。果然,基地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与“龙脉”相关的活动,都在被密切注视着。这次到访,是一次警告?还是一次……确认?
他看向身旁散发着温润光芒的“盖亚”碎片和稳定运行的生物核心。
时间,似乎更加紧迫了。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来自深空的注视,也让命运的倒计时,仿佛走得更快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