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好医者。”
这句话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苏芷心中漾开的涟漪久久未平。她并非情感外露之人,但凌霜这句摒弃了所有偏见、纯粹基于专业能力的认可,其分量远超那些来自士兵的感激或上级的嘉奖。它代表着一个曾经坚固的壁垒的倒塌,一个可能的新起点的诞生。
自那日后,苏芷与凌霜在伤兵营的协作肉眼可见地顺畅起来。无需多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便能明了对方对伤员情况的判断和处理意图。凌霜不再刻意保持距离,偶尔甚至会主动就某个疑难伤情征求苏芷的意见,虽然语气依旧算不上热络,但那层冰壳已悄然消融。
苏芷也投桃报李。她在进行一些涉及伤口处理的示范时,会有意放慢动作,讲解得更细致,尤其是那些关于“无菌”、“清创”的核心理念,不再像最初那样带着一种“你们必须接受”的强势,而是以一种更易于理解、更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方式阐述。她会指着那些用沸水煮过、烈酒泡过的器械,对凌霜和周围的医官药童解释:“此非巫术,实乃驱除肉眼难见之‘秽物’,犹如净水洗涤污垢,可大幅降低伤口溃烂之风险。”
凌霜听得极其认真。她不再本能地排斥,而是尝试去理解这套迥异理论背后的逻辑。当她亲眼看到,那些严格按照苏芷方法处理的伤员,伤口愈合速度确实更快,红肿热痛的发生率显着降低时,心中最后那点疑虑也转化为了暗自的叹服与学习的动力。
这日傍晚,伤兵营的事务暂告一段落。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为忙碌了一天的营帐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苏芷正在整理今日的伤情记录,凌霜则在一旁清点药材库存。
帐内安静,只有书页翻动和算珠轻响的声音。
忽然,凌霜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她抬起头,望向窗外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眼神有些悠远,仿佛陷入了某种回忆。静默了片刻,她像是下定了某种巨大的决心,转过身,看向苏芷。
“苏姑娘,”凌霜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今日……可否随我去一趟我的营帐?”
苏芷从记录中抬起头,有些意外。凌霜主动邀请她去其私人营帐,这还是第一次。她看着凌霜那略显紧绷却目光坚定的神情,点了点头:“好。”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渐渐安静下来的营区,来到凌霜的营帐。
与苏芷那充满各种“稀奇古怪”器具的药研帐不同,凌霜的营帐更显雅致整洁。靠墙立着几个高大的药柜,散发着混合的药香。案几上笔墨纸砚齐备,旁边还摆着一套素雅的茶具。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的一个上了锁的紫檀木匣,古朴沉静,显然是其珍藏之物。
凌霜请苏芷坐下,亲自为她斟了一杯温水,自己却并未落座。她走到那个紫檀木匣前,从怀中取出一枚小巧的钥匙,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咔哒”一声,打开了铜锁。
她小心翼翼地从中取出一本页面泛黄、边缘有些磨损的线装书册。书册的封面上,并无名称,只有一些玄奥的云纹。
凌霜捧着那本书册,走到苏芷面前,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肃穆和……一丝仿佛打破了某种桎梏的决然。
“苏姑娘,”她将书册轻轻放在苏芷面前的案几上,指尖在那泛黄的封面上摩挲了一下,仿佛在触摸一段沉重的过往,“此乃我凌氏一族,数代行医之心血所聚,部分源自药王谷,部分则为先祖游历四方、潜心钻研所得。其中记载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方剂与技法。”
她抬起眼,目光直视苏芷,清澈而坦诚:“我知你医术自成体系,见解独到。有些方剂,或许在你看来,原理未明,甚至……不合常理。但其中确有良方,于止血、生肌、化解疑难杂症有奇效。往日我囿于门户之见,祖训所规,从未示于外人。”
她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然而,此次边关之行,所见所历,尤其是与苏姑娘共事以来,让我深感医道无边,固步自封实乃大忌。黑水河之毒,若非你我联手,借鉴彼此之长,断难破解。伤兵营中那些因新法而得以存活的将士,亦是明证。”
“我思索良久,”凌霜的语气愈发坚定,“先祖着此医册,是为济世救人,而非束之高阁,成为一家一姓之私产。苏姑娘你……心在医道,志在救人,更兼有探本溯源之慧眼。今日,我愿将此册中部分方剂,与姑娘共同参详。”
她轻轻推了推那本承载着家族秘辛的医册:“或许,以姑娘之奇思,能解其中未明之理;亦或许,其中某些古方,能对姑娘目前所研有所助益。譬如,其中有一‘金疮夺命散’,于止血生肌有神效,但其主药‘血竭’的炮制与配伍,极为特殊,我一直未能完全参透其精髓所在……”
苏芷彻底怔住了。
她看着案几上那本泛黄的古籍,看着凌霜那混合着郑重、决绝与一丝交出信任后如释重负的复杂神情,心中受到的震动,远比听到那句“你是个好医者”时更为强烈。
家传秘方!这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是最为核心、最为珍贵、绝不轻易外传的财富!凌霜此举,无异于将她背后最大的倚仗和传承,向她这个曾经的“对手”、来历不明的“外人”,敞开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这不仅仅是对她能力的认可,这是将她视为了可以托付秘密、可以共享核心资源的……伙伴?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同道”?
苏芷缓缓站起身。她没有立刻去碰那本医册,而是目光沉静地看向凌霜,语气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与庄重:“凌姑娘,此物于你,重于千金。这份信任,苏芷……铭记于心。”
她没有说太多感激的话,但那份量,凌霜感受到了。
凌霜微微颔首,唇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真实的弧度:“我相信,它能在你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苏芷这才伸出手,极其小心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翻开了那本泛黄的医册。
一股陈旧墨香混合着淡淡药草气息扑面而来。里面的字迹工整而古朴,配有精细的药材图谱。她一眼就看到凌霜方才提及的“金疮夺命散”,其配伍之精妙,尤其是对“血竭”的处理方法,确实与她所知迥异,但细细推敲其描述的药效,却又令人神往。
“这‘血竭’的‘九蒸九晒’之法,辅以童便浸泡……”苏芷指着其中一行小字,眉头微蹙,陷入思索,“此法看似繁复,或许意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活血化瘀之性,同时去除其燥烈之弊?若能与我所知的凝血机制相验证……”
看着她立刻沉浸进去的样子,凌霜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她走到苏芷身边,指着另一页记载的一种用于治疗深度溃疮的“腐肉生肌膏”,开始详细解释其中几味罕见药材的性味和相互作用……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帐内点燃了烛火。两个身影凑在案几前,围绕着那本古老的医册,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凝神思索。一个代表着千年传承的经验与智慧,一个承载着现代科学的逻辑与视角。不同的医学体系,在这小小的营帐内,因为一份超越门户的信任与分享,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深入的碰撞与融合。
分享家传秘方,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信念的交接,标志着她们的关系,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紧密的阶段。而这本泛黄的医册,也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将在另一位“好医者”的手中,开启它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