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引发的全球“西游热”,还在持续发酵。
孙悟空的形象,唐僧师徒的冒险,以及书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辨,像一场文化海啸,席卷了世界文坛。
凡尘文学平台的数据,每天都在刷新,数百万读者涌入,为这部来自东方的神话史诗,贡献着自己的阅读热情。
那些曾经对华夏文化不屑一顾的西方学者,此刻也纷纷撰文,承认《西游记》的伟大,并开始深入研究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思想内涵。
邻国的网络喧嚣,早已被这股强大的文化浪潮彻底淹没,只剩下零星的质疑声,显得苍白而无力。
紧接着,《三国演义》的连载也如火如荼,其磅礴的历史画卷,精妙的谋略博弈,以及复杂的人性刻画,再次让全球读者为之沉迷。
凡尘集团与光荣特库摩合作开发《真·三国无双》游戏的公告,更是将这股“三国热”推向了游戏圈,预示着一场跨越媒介的文化盛宴即将到来。
贺凡用两部作品,在极短的时间内,重塑了全球对华夏文学的认知,也在科技与文化的交锋中,展现了凡尘集团无与伦比的战略布局能力。
然而,贺凡并没有沉浸在这些巨大的成功之中。
他很少关注那些媒体的吹捧,他的目光,始终投向更远的未来。
在凡尘集团的顶层办公室里,他常常坐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京城的万家灯火。
他的大脑,始终在高速运转,思考着华夏文化输出的下一步棋。
他知道,华夏的文化宝库浩瀚无垠,仅仅两部作品,不足以全面展现其博大精深。
在凡尘集团内部,贺凡仿佛开启了“批发”模式。
他并非亲手执笔,逐字逐句地撰写着每一部经典。
早在“女娲”智能系统初步完善之时,贺凡便已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创作与整合平台。
他将华夏数千年的典籍、史料、民间故事、艺术作品,以及各种历史评论和学术研究,海量地导入“女娲”的文学模块。
他通过设定核心主题、人物关系、叙事风格等参数,引导“女娲”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分析、逻辑推演和文本生成。
贺凡本人则扮演着总设计师、首席编辑和灵魂注入者的角色。
他亲自审定“女娲”生成的每一稿,对关键情节进行重构,对人物心理进行深度剖析,对哲学思想进行凝练升华。
他用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将这些沉睡的经典,以最符合现代审美和普世价值的方式,重新唤醒。
在《三国演义》的连载尚未全部完成,全球读者还在为赤壁之战的磅礴气势、空城计的惊心动魄而津津乐道的时候,凡尘文学平台再次悄然更新。
两个新的连载专题,几乎是同时,被推到了凡尘文学官网的首页。
一个是:《水浒传》。
另一个是:《红楼梦》。
消息一出,华夏读者们彻底炸开了锅。
他们震惊于贺凡那“生产”作品的惊人速度,更震惊于他一出手,就是华夏文化中最顶级的瑰宝。
海外的读者和媒体,也纷纷侧目,好奇这个神秘的凡尘集团,究竟还能带来多少惊喜。
当第一批读者点开《水浒传》的连载时,他们立刻被书中那股扑面而来的江湖豪情所震撼。
小说从宋朝末年,官府腐败,民不聊生的大背景开始,描绘了无数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
每一个人物的登场,都带着浓烈的传奇色彩。
读者们看着宋江的仗义疏财,深陷囹圄,最终被逼上梁山。
他们看着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兄报仇血溅狮子楼。
那种快意恩仇,义薄云天的血性,瞬间点燃了无数人的肾上腺素。
李逵的鲁莽忠勇,林冲的雪夜上梁山,杨志的青面兽怒杀泼皮,鲁智深的倒拔垂杨柳……一个个活生生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性格鲜明,他们的遭遇悲壮,他们的反抗决绝。
小说写尽了那个时代的恩怨情仇,权力斗争,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选择。
读者们为英雄们遭受的苦难而愤怒,为他们的聚义而热血沸腾,也为他们最终的悲惨结局而唏嘘不已。
书中那种对底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对腐败统治的深刻批判,以及对人性和江湖道义的探讨,引发了读者的深思。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英雄传奇,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
“太燃了!这才是我们华夏人骨子里的血性!好汉们好样的,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是干!”
“《水浒传》看得我拍案叫绝,这些英雄人物,比任何好莱坞的超级英雄都更真实,更有人味!”
“贺总笔下的《水浒传》,把每一个好汉都写活了,我甚至能闻到他们身上那股子酒肉香和侠义气!”
华夏文坛再次沸腾。
《水浒传》的出现,以其独特的江湖视角,填补了《西游记》神魔奇幻和《三国演义》历史权谋之外的另一块空白。
它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化中,那种对反抗精神的赞美,对底层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江湖道义的独特理解。
在《水浒传》引发的阅读狂潮尚未平息,读者们还在为梁山好汉的命运揪心的时候,凡尘文学的另一部新作——《红楼梦》,也悄然展开了它的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