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风卷着枯叶刮过省城师范大学的红砖墙。陈山裹紧洗得发白的旧外套走向考场,步伐沉稳眼神锐利。他腋下夹着透明文件袋,里面装着准考证和削好的铅笔。
考场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陈山找到位置坐下,环视四周多是稚嫩的应届生。监考老师宣读考场纪律时,他意外地平静下来。这一年的挑灯夜读都在此刻沉淀为掌心薄汗。
试卷发下来的瞬间,油墨味扑面而来。他拿起铅笔填写信息,笔尖划过答题卡沙沙作响。当目光落到第一道题时,脑中知识点清晰浮现如同被擦亮的星辰。
时间在笔尖悄然流逝。他解题稳健均匀,遇到难题时微微蹙眉。手指因长时间握笔显得僵硬,新旧薄茧摩擦着光滑笔杆。这双手曾握锄头丈量土地,如今正驾驭符号公式演算另一种收获。
他完全沉浸在题目中,不去想结果也不回忆艰辛。仿佛回到土坯房的昏黄灯下,只是战场换成了肃静考场。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响时,他平静地整理试卷,脸上无悲无喜。
走出考场时秋阳刺眼。他眯了眯眼默默穿过兴奋讨论的人群。没有对答案也没有停留,径直回到出租屋继续日常学习。仿佛刚刚结束的考试只是普通一天。
等待放榜的日子漫长而平静。他依旧每天早起晨读,深夜在灯下演算。村里人问起考试结果,他只简单回答考完了。老村长遇见他时拍拍他肩膀,他点点头不多言。
一个月后的清晨,手机突然响起。陌生号码告知录取消息时,他沉默听着手指微微收紧。全省前十的成绩让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惊讶,他却只是望着窗外麻雀出神。
挂断电话后他在窗前站立良久。阳光照在旧书桌上,那些油布包裹的课本静静躺着。他轻抚泛黄书页,指尖触到卷曲边角。那张148分的试卷依然鲜艳。
傍晚他去小卖部买了最便宜的白酒。独酌时辛辣液体滑过喉咙,他望着窗外渐深的夜色。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个消息,第二天照常起床整理行李。
离开村子时只有老村长来送行。说他给村里争光了,他点点头背上简单行囊。汽车驶出山村时他回头望去,土坯房渐渐远去,山坡上那片开荒地已见嫩苗。
新的征程开始了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距离约定更近了但前路依然漫长。握紧拳头看向远方城市轮廓,眼神坚定如出鞘利刃。
这一年时光没有白费,每个汗水浸透的深夜都在此刻得到印证。但他清楚真正的挑战刚刚开始,在大学校园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那个站在顶峰的人,为了雨夜里的约定,他必须继续向前不能停歇。直到真正与之并肩的那天,这段并行岁月才会显现意义。
出租屋里最后检查行李时,他把录取通知书仔细收好。几件旧衣几本书,这就是全部行装。窗外曙光初现,照在他平静而坚定的侧脸上。
汽车驶向省城的路上下起了小雨。雨水顺着车窗滑落,他想起那个暴雨夜破旧土屋里的嘀嗒声。如今要去往更广阔天地,但有些记忆永远烙印在心底。
大学报到日人流如织。他穿着朴素步履沉稳,在光鲜亮丽的新生中格格不入。办理手续时安静排队,领到宿舍钥匙时道谢礼貌却疏离。
宿舍是四人间另外三个都是城里孩子。他们好奇打量这个手掌粗糙的室友,他点头致意后便开始整理床铺。动作利落有条不紊,很快就把简陋床位收拾整齐。
第一堂课是高等数学。他坐在教室后排认真听讲,笔记做得一丝不苟。虽然很多概念依然陌生,但眼神专注毫不退缩。就像当初学干农活一样,他相信只要肯下功夫总能掌握。
图书馆成为他最常去的地方。每天开馆就进去闭馆才离开,坐在角落位置埋头苦读。偶尔活动筋骨时望望窗外,想起远方那个人也在奋斗。
他开始参加创业大赛,项目结合乡村实际。虽然方案粗糙但视角独特,渐渐吸引志同道合的队友。演示时沉稳从容,完全不见初入校园时的生涩。
夜深人静时他也会拿出手机。屏幕漆黑没有消息,但他知道那个人一定也在某处努力。这个认知支撑着他度过每个疲惫的深夜,如同暗夜里的北极星。
一年时间改变了很多。他从面朝黄土的糙汉变成象牙塔里的学子,但骨子里的坚韧从未改变。就像种子破土而出,他正在以惊人速度生长。
偶尔收到村里来信,说山里红加工坊办得红火。他回信时笔迹工整,建议尝试电商渠道。信纸末尾停顿许久,最终只是简单署名。
他像块海绵疯狂吸收知识,经济原理市场规律逐渐了然于心。有时在课堂发言见解独到,连教授都投来赞许目光。但他始终谦逊低调,知道自己要学的还很多。
大学生活展开新篇章,他在这片天地默默积蓄力量。为了那个并肩的约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坚定。就像当初开垦荒地,他相信汗水终会浇灌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