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滩集市在晨曦中渐渐苏醒,露珠还在草叶上滚动,五个村的摊主们已经开始忙碌。
林家药摊的林国手医堂靛蓝布幡迎风招展,阿白神气地蹲在旋转展示架顶端,颈系红绸,像个威严的哨兵监督着全场。
开局要响!爷爷林敬波捋着胡子,将太公用过的青瓷研钵摆在最显眼处,这可是光绪年的老物件,往这一摆就是招牌!
林凛则按下红灯牌录音机的播放键,爷爷讲解药性的声音顿时流淌出来:甘草性平味甘,清热解毒...这新奇玩意儿立刻吸引了不少围观群众。
第一个来问诊的是高家村的老渔民高辰舶,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来,裤腿卷到膝盖,露出红肿的关节:敬波老爷子,偎这老寒腿又犯了,出海都成问题哟!这几天潮水正好,偏偏腿脚不争气!
爷爷连忙扶他坐下,三指搭脉后微微颔首:湿邪入络,得用雷公藤配当归。你这是常年受海风侵袭,湿气入骨了。
林凛立即配合着调整显微镜,小心翼翼地放上雷公藤切片:高依伯您来看,这就是专治风湿的雷公藤,活性成分都在这些红点里哩!
高辰舶好奇地凑近显微镜,惊得张大嘴巴:夭寿!这比县医院还先进哩!能看到药性子在哪呢!这红点点就是治病的宝贝?
阿白也没闲着,它早就从冰桶里叼来一贴膏药,翅膀指向试用装——膏药上还冒着凉气。高辰舶将信将疑地贴上,顿时舒爽地叹气:凉丝丝的,舒坦!像把十二月天贴身上了!你家这鹅崽子比人还灵光吖!
爷爷笑着写药方,林凛麻利地抓药。阿白忽然叫着拦住,叼来一小包海盐:这是叫加海盐熏洗吧?爷爷拍额笑道:差点忘了!老哥你得用这药汤熏洗,再加把海盐,效果更好!
高辰舶掏出皱巴巴的钞票,爷爷却推开:先见效再说!三天后要是还疼,你来掀我摊子!高辰舶激动得直搓手:这怎么好意思...偎明天捞到好鱼,一定先送您这!
这时围观的人群炸开了锅:
林老爷子这招高明!先治病后收钱!
林家村叫阿白那鹅神了!还会配药哩!
偎这腰痛能治不?
阿白得意地昂起头,叫着指向贫病赠药的木牌,翅膀一挥——义诊开始了!
这头一炮打得响,林家药摊前立刻排起长队。爷爷望闻问切,林凛解说药理,阿白维持秩序,祖孙三代配合得天衣无缝。
河滩集市上,林家神医+神鹅的美谈,就这样传开了...
正午的阳光洒在河滩上,集市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林家药摊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孩子的哭闹声由远及近。
让让!让让!救命啊!郑家村的郑烙兕抱着三岁的孙子郑小宝狂奔而来,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小脸上、胳膊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红疹。
这是咋的了?爷爷连忙放下手中的药秤。
郑烙兕急得语无伦次:也不知道咋回事!早上还好好的,吃了块米糕就成这样了!跑了好几家医院都没辙,说是过敏,药膏抹了都不管用!听说林家药摊神通,来碰碰运气。
爷爷仔细检查后沉吟道:这不是普通过敏,是湿热毒疹。你看这疹色鲜红,皮肤灼热,是内毒外发的征兆。他转头对林凛说:三黄解毒汤加减,要加龙胆草清热解毒。
林凛急忙去药柜取药,却发现龙胆草刚好用完。依公,龙胆草没了!她着急地汇报。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林凛突然眼睛一亮:《海上药方》里记载,可以用紫草根加黄连代替!她迅速从药柜找出紫草根和黄连。
阿白见状,立刻配合地叼来捣药罐,还知道要加一勺蜂蜜调味。它用翅膀指着蜂蜜罐,叫着提醒。
爷爷赞许地点头:没错!紫草凉血解毒,黄连清热燥湿,正好对症!他亲自下手调配,林凛在一旁打下手,阿白则负责递送药材。
药配好后,郑烙兕却犯了难:这药苦,孩子不肯喝啊!
林凛灵机一动,将药汤倒入小碗,加入少许蜂蜜,还用陈皮糖在碗边做了装饰:小宝你看,这是仙人药汤,喝了就能打败痒痒怪!
阿白也来帮忙,它叼来一块芝麻糖,在孩子面前晃了晃,仿佛在说:乖乖喝药,就给糖吃!
在孩子半信半疑的目光中,药汤终于喂了下去。令人惊喜的是,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孩子的哭闹声渐渐止住,红疹也开始消退。
郑烙兕激动得就要下跪,被爷爷急忙扶住:医者本分,使不得!使不得!
林老爷子,您真是活神仙啊!这药方太灵了!郑烙兕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爷爷摆手笑道:孩子好了就行,给娃子买根糖葫芦就好。这方子你记着,以后再有类似症状,可以先应急。
晌午过后,溪滩集市迎来了人流高峰。林家药摊前围得水泄不通,五个村的乡亲们都被林家神医+神鹅的组合吸引过来。
潘家村的老猎头潘大山拄着豹头拐杖,一瘸一拐地挤到前排:敬波老爷子,偎这老寒腿三十年了,雨天疼得下不了床!您这真有法子?
爷爷让他在凳子上坐下,仔细按压他的膝关节:这是寒湿痹症,得用温经散寒的方子。说着开出药方:鹿茸片二钱,桂枝三钱,外加偎厝的特制药酒外敷。
潘大山瞪大眼睛:鹿茸?那可得金贵哩!
林凛笑着接话:潘依伯,您不是常猎到鹿吗?咱们可以以物易物呀!您提供鹿茸,我们加工成药,互利互惠!
阿白立刻配合地叼来一罐药酒样品,还用翅膀指向药酒标签上的林氏秘制字样。
潘大山抹了点药酒在膝盖上,顿时眼睛一亮:热乎乎的!舒坦!成交!以后偎打的鹿茸都先给您留着!
这边刚谈妥,高家村的渔娘高珠妹提着鱼篓挤过来:林老爷子,听说鱼鳔能入药?我们打鱼天天都掏出一堆,平时都拿去喂猫了!
林凛立即翻开《本草纲目》:高家依婶您看,这儿写着鱼鳔补肾益精,滋养筋脉!咱们可以开发鱼鳔胶囊!
爷爷补充道:要是再有海马、海龙就更好了,那是壮骨良药!
高珠妹拍大腿笑:海马我们那多的是!赶明儿我让当家的捞几筐送来!
阿白兴奋地叫,叼来纸笔放在高珠妹面前,示意她写下联系方式。
郑家村的蛇医郑飒枢闻声,抱着个陶罐过来:林老爷子,我家祖传的蛇药方子,治跌打损伤特灵验!就是药材难找......
爷爷打开陶罐闻了闻:好药!这是用五步蛇配制的吧?
郑飒枢竖起大拇指:行家!要不咱们合作?您提供药材,偎来配制,利润对半分!
林凛提议:还可以做成蛇药膏贴,方便携带使用!
阿白立刻叼来一贴空白膏药布,示范性地在上面按了个爪印。
王家村的百货摊主王婶凑热闹地挤过来:林老爷子,我们可以代售您家的药膳包!放在百货摊寄卖,包管畅销!
大叔林丕邺立即拿出准备好的样品:这是安神茯苓粥包,这是润肺雪梨汤包,用法都印在包装上了!
阿白配合地叼来计算器,啪嗒啪嗒地按出分成比例,逗得王婶直笑:你们家阿白这鹅比会计还精哩!
傍晚时分,五个村的医者自发聚到林家药摊前。爷爷拿出太公的《林氏集市录》,激动地说:光绪年间就有记载,五村医药本是一家!
郑飒枢拿出祖传蛇药秘方,潘大山贡献鹿茸加工心得,高珠妹分享海产品药用经验,王婶提供销售渠道。众人越说越投机,当即约定成立五村医药合作社。
林凛用毛笔写下合作协议,阿白在每张协议上都按上鲜红的爪印。爷爷感慨道:这就是老祖宗说的医药同源,仁心相济
夕阳西下,河滩上响起欢声笑语。五个村的乡亲们互相交换着药材和药方,阿白在人群中穿梭,时而指点药材鉴别,时而调解价格争议,成了名副其实的市场总监。
月光升起时,合作社首单生意成交——潘大山的鹿茸换郑飒枢的蛇药,高珠妹的海马换林家的药膳包。阿白蹲在账本旁,监督着每一笔交易,仿佛在守护着这个跨村联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