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辰百日宴的喜庆劲儿还没完全过去,林家老宅又迎来了一桩让全家都跟着激动的大事——就像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甚至漂洋过海,激起了远方的浪花。
这颗“石子”,就是林凛那篇在国际知名生物医学期刊《细胞与材料界面》上正式发表的论文。论文的标题有点拗口,叫什么《特定参数辰力场对成纤维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重塑的调控机制初探》,但核心观点却像一块投入古井的新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论文里的数据扎实得让人挑不出毛病,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思路:或许,促进组织修复,不一定非要依赖复杂的外来材料,通过精准调控人体内部的“微环境”(辰力场),就能唤醒细胞自身的修复潜能!
这观点,在国内外的生物医学和生物力学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用林岽后来有点夸张的说法就是:“依姐,你那篇论文,像在学术界的池塘里扔了颗深水炸弹,炸出了一堆‘大鱼’!”
最先感受到这波涟漪的,是林凛在省城的导师周教授。那天下午,林凛正在实验室整理数据,手机响了,一接通,就听到周教授那平时沉稳此刻却明显拔高了八度的声音,隔着听筒都能感受到他的兴奋:
“林凛!林凛!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周教授几乎有点语无伦次,“你的论文!火了!不,是引起轰动了!我这邮箱都快爆了!”
林凛心里咯噔一下,尽量平静地问:“周老师,您慢慢说,怎么回事?”
“好几个!好几个国外的顶尖实验室发来邮件!哈佛医学院的、剑桥大学的……都在询问合作细节!还有!”周教授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宣布什么重磅消息,“连麻省理工(mIt)的戴维教授!那个在生物力学领域说一不二的戴维教授!他都亲自发邮件来了,说对你的研究‘极其感兴趣’(extremely interested)!想跟你深入交流!我的天,林凛,你这是要走向国际舞台了!”
周教授的声音里充满了与有荣焉的激动。林凛握着电话,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跳加速的声音。她知道论文会引起关注,但没想到反响如此迅速和热烈。
几乎与此同时,在“辰曜科技”总经理办公室的林丕稼,也接到了“骚扰”电话。不过,打电话来的不是学者,而是更“实在”的主儿。
先是省科技厅的一位处长,电话里语气热情洋溢:“林总啊!恭喜恭喜!你们‘辰曜科技’真是藏龙卧虎啊!林凛教授的论文我们都关注到了,非常有前瞻性!这说明你们在‘辰力+健康’这个前沿领域的布局很有眼光!厅里正在考虑重点支持这类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你们准备一下材料,看看能不能申请个省重点研发计划!”
刚挂断,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省城一家知名风投公司的合伙人,说话更直接:“林总,久仰!贵公司林凛教授的研究我们看到了,潜力巨大!不知道‘辰曜’在再生医学领域有没有具体的产业化规划?我们非常看好这个方向,希望能有机会深入聊聊投资合作的可能性!”
林丕稼接着电话,脸上是哭笑不得的表情。他一边客气地应对着,一边心里嘀咕:“好家伙,这论文发表的,简直是给公司拉来了‘官方认证’和‘资本追捧’的双重加持啊!真是幸福的烦恼!” 他意识到,辰曜科技不能再只盯着“助眠”这个小池塘了,必须开始规划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真正的“大鱼”,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悄然上线。
那天晚上,林凛刚帮妈妈收拾完碗筷,正准备回自己房间看文献,电脑上弹出了一个视频通话请求。一看来源,美国。她以为是哪个国外同行例行学术交流,便顺手整理了一下头发,点下了接听键。
屏幕亮起,出现了一位老者的面容。他头发银白,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眼神锐利却透着温和,脸上带着学者特有的儒雅和专注。背景是一间堆满了书籍和模型的书房。
“晚上好,林博士。冒昧打扰,我是赵国维。” 老者的普通话带着一点南方口音和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痕迹,但非常清晰。
林凛愣了一下,随即心脏猛地一跳!赵国维教授! 国际生物力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她读博时拜读过无数遍他的经典论文,是她学术上的偶像之一!
“赵……赵教授!您好!晚上好!” 林凛难得地有些紧张,连忙坐直了身子,“没想到是您,非常荣幸!”
赵国维教授笑了笑,摆摆手,语气十分平易近人:“林博士,不必客气。我刚刚拜读了你在《细胞与材料界面》上发表的大作,写得非常精彩!数据扎实,观点新颖,尤其是关于通过调控内环境激发自体修复潜能的设想,让我深受启发啊!”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光芒:“不瞒你说,我的团队在智能软组织修复材料领域耕耘了十几年,一直试图模仿天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但总觉得隔了一层。你的研究,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们思考,或许真正的突破点不在于制造更复杂的‘替代品’,而在于找到钥匙,唤醒人体这座宝库自身的‘修复师’!这思路,太妙了!”
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两人完全沉浸在学术的海洋里。从辰力场的参数优化,到细胞信号通路的可能机制,再到未来临床应用的潜在挑战……赵国维教授思维敏捷,提问一针见血,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团队的一些相关经验和思考。这不像是一次简单的寒暄,更像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研讨会。
最后,赵国维教授神情变得郑重起来:“林博士,基于我们刚才的讨论,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你有没有兴趣开展更深入、更正式的合作?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联合培养博士后,我的实验室可以提供先进的表征平台和动物模型,你的团队则贡献辰力技术的独特视角;或者,我们可以共同构思,申请一些国际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基金。我相信,东方注重整体调控的智慧,与西方精于微观解析的优势相结合,一定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领域,碰撞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挂断视频电话,林凛久久没有动弹。窗外是闽东小村宁静的夜晚,虫鸣唧唧,而她的内心却如同海啸过后的海面,波澜壮阔,充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和使命感。她走到窗边,深深吸了一口带着咸味的海风。她明白,辰力技术这艘从林家村起航的小船,已经凭借扎实的研究和创新的理念,真正驶入了国际学术的广阔海洋,迎来了与世界顶尖智慧对话和合作的崭新机遇。
她转身回到书桌前,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赫然是——《关于筹建“国际辰力生物效应联合实验室”的初步构想》。灯光下,她的眼神坚定而明亮。新的挑战、新的征程,已经拉开序幕。而她深知,无论走多远,身后那座亮着温暖灯火的老宅,和宅子里那些可亲可爱的家人,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