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晨光熹微时分,京郊的长亭外已列好了送行的仪仗。吏部尚书李嵩身着绯色官袍,腰束玉带,手中握着朝廷颁下的鎏金符节,符节上“奉天承运,安抚边疆”八个篆字在晨光里泛着冷光。翰林院学士苏明远则一身青衫,背着装满典籍与檄文的书箧,立于李嵩身侧,眉宇间虽有几分初涉实务的青涩,却难掩眼底的坚定。
御史大夫陈景已提前一日率监察御史与随行兵马出发,约定在边境与李嵩、苏明远汇合。此刻长亭下,丞相周延之亲自前来送行,他握着李嵩的手,声音低沉却有力:“子安(李嵩字),添逐旧地民心未稳,旧臣暗藏异心者不在少数,此行既要依律行事,亦需兼顾分寸,万不可激生民变。”
李嵩郑重颔首,将周延之的话记在心底:“丞相放心,臣定当遵陛下旨意,以礼法为纲,以民心为本,不辱使命。”他转头看向苏明远,又道,“明远,檄文撰写需字字斟酌,既要阐明朝廷一统之大义,亦要提及轻徭薄赋之承诺,让添逐百姓知晓归降大晟的益处。”
苏明远躬身应道:“李大人放心,檄文已修改三遍,字字皆依《大明礼典》与陛下圣谕,绝无疏漏。”
说话间,内侍监的太监捧着一封密函匆匆赶来,递到李嵩手中:“李大人,这是陛下临行前亲批的密函,嘱您到了添逐旧都再拆阅。”
李嵩双手接过密函,见函封口盖着“大晟御印”的朱红印记,便小心收入怀中,对着皇宫方向深深一揖:“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随着周延之一声“启程”,李嵩手持符节翻身上马,苏明远也跨上随行的青骢马。一行数十人,带着朝廷的仪仗与使命,缓缓朝着西方边境而去。马蹄踏过青石路,扬起细小的烟尘,在晨光里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渐渐消失在长亭外的官道尽头。
半月后,添逐旧都。这座曾作为添逐王朝都城的城池,虽仍保留着昔日的宫墙楼阁,却已没了往日的威严。街道上行人稀疏,百姓们看向身着大明官服的行人时,眼神里既有敬畏,也藏着几分不安。
李嵩与苏明远抵达时,陈景已率监察御史查勘完旧都周边的吏治,正等候在城门外。三人汇合后,并未急着进入宫城,而是先前往添逐的州府衙署,召集了当地的大小官吏。
衙署正堂内,李嵩端坐于主位,手持符节,目光扫过堂下的添逐旧臣:“本官奉陛下旨意,前来主持‘去国号、除帝号’之事。自今日起,添逐全境归入大明版图,旧国号、旧帝号一律废除,尔等需遵大明律法,各司其职,若有违抗者,以谋逆论处。”
堂下有几位年老的旧臣面露难色,其中一位曾任添逐礼部尚书的官员上前一步,躬身道:“李大人,添逐立国已逾百年,旧主虽已降伏,但仍有不少百姓念及旧恩,若骤然废除帝号,恐引发不满……”
不等他说完,陈景便起身,手中拿着一份卷宗,声音冷冽:“王大人,本官已查得,你昨日还私下去见旧主,商议如何向朝廷请求保留‘君主’名号,可有此事?”
那王姓官员脸色骤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陈景将卷宗掷在他面前,上面的供词与物证一目了然:“陛下早有谕旨,旧臣若愿归降,可保留官职,但需真心臣服。你既暗藏异心,便休怪本官依律处置!”
话音刚落,两名监察御史便上前,将王姓官员拿下。堂下其余旧臣见状,皆面露惧色,再无人敢提出异议。
次日,添逐旧宫的广场上搭建起了祭天的高台,高台正中摆放着大晟的国号玉册。李嵩身着祭天礼服,手持玉册,登上高台。苏明远则立于高台一侧,手持檄文,以洪亮的声音宣读起来:“奉天承运,大明皇帝诏曰:添逐之地,自古便是华夏疆土,昔年分裂,民不聊生。今天兵收复,归于一统,当废旧国号、除旧帝号,遵大明律法,享太平之治……”
檄文宣读完毕,添逐旧主身着素服,缓步走上高台,将象征添逐皇权的玉玺与皇冠交予李嵩。李嵩接过玉玺与皇冠,转身面向广场上的百姓,高声道:“自今日起,添逐归入职,再无旧号!朝廷将免除添逐百姓三年赋税,兴修水利,开设学堂,让尔等安居乐业!”
广场上的百姓起初一片寂静,片刻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吾皇万岁”,紧接着,欢呼声便如潮水般涌起,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眼中的不安渐渐被喜悦取代。
待仪式结束,李嵩回到临时居所,想起陛下的密函,便取出拆开。函中只有短短数语:“添逐之事,重在民心。若遇难决之事,可依民情变通,无需事事奏请,朕信你。”
李嵩握着密函,心中暖意涌动。他转头看向窗外,只见苏明远正与当地的学子探讨《大明礼典》,陈景则在衙署内处理旧臣的任免事宜,添逐旧都的街道上,已有百姓开始悬挂大晟的龙旗。
数日后,李嵩将添逐之事的处置结果奏报朝廷。盛宁女帝在紫宸殿内阅完奏折,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她看向丞相周延之:“李嵩、陈景、苏明远三人,不负所托,添逐民心已定,疆土稳固。”
周延之躬身道:“此乃陛下知人善任之故。如今添逐归入版图,大明疆域空前辽阔,天下一统指日可待。”
女帝起身,走到殿窗前,望向西方的天际。晨光里,仿佛能看到添逐旧都的百姓安居乐业,看到大明的龙旗在边疆的城墙上飘扬。她轻声道:“天下一统,非一日之功。朕当励精图治,让百姓皆享太平,让大晟的基业,传之万世。”
檐角的铜铃再次轻颤,这一次,铃声里没有了往日的凝重,多了几分国泰民安的祥和。紫宸殿内,文武百官肃立,目光坚定,皆愿为大明的盛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