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谷城收复后,明军获得充足粮草补给,于盛宁十七年夏继续北上,抵达“水淹城”。此城因紧邻“青川河”得名,守将阿鲁台.爱德华是阴革狼帝王爱德华的亲弟,率五万兵马驻守,且在青川河上游筑起临时堤坝,扬言若明军攻城,便决堤水淹明军大营。
“阿鲁台.爱德华手握堤坝控制权,若强行攻城,他真有可能决堤,届时我军大营将被淹没。”苏元帅望着青川河上游的堤坝,忧心忡忡,“昨日派去的探子回报,堤坝守军有三千人,戒备森严。”蒲诚却盯着舆图上“堤坝下游三里处的支流”,眼中闪过一丝计谋:“他想用水淹我,我便借水破他。秦王,你率四万精兵,携带铁锹与麻袋,连夜赶赴支流处挖掘引流渠,将青川河水分流至下游洼地;魏都督,你率六万骑兵,在城西佯攻,吸引阿鲁台.爱德华注意力,让他误以为我军主力在城西;我则率主力埋伏在城东,待水流减弱,便发起总攻。”
秦王领命后,即刻率军赶赴支流。士兵们连夜挖掘,用麻袋装满沙土加固渠岸,至次日黎明,引流渠终于挖成。青川河水位果然开始下降,堤坝处的守军察觉异常,急忙禀报阿鲁台。阿鲁台.爱德华正专注于城西的战事,只当是季节性水位下降,并未在意,仍下令增兵城西,务必阻挡明军进攻。
午时刚过,阳光正烈,蒲诚站在高处,凝视着青川河的水位。他看到河水已经下降到了安全线以下,心中暗喜,时机已到。
“城东的将士们听令!”蒲诚高声喊道,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架起云梯,攻城!”
随着他的命令,明军士兵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迅速涌向城墙。他们扛着云梯,喊杀声震天动地,气势如虹。
阿鲁台原本以为明军会被洪水阻挡,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迅速地发起了总攻。他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蒲诚的计谋。
阿鲁台急忙调集兵力,想要驰援城东,但已经太晚了。此时,秦王率领的另一支明军已经绕到了堤坝的后方,如猛虎下山一般,斩杀了守军,成功地控制了堤坝。
阿鲁台·爱德华眼见城东危急,堤坝失守,心中大乱。他的士兵们也开始惊慌失措,纷纷弃械投降。
阿鲁台·爱德华意识到大势已去,想要突围逃跑。然而,蒲诚早已料到他的意图,亲自率领一队精兵,将他团团围住。
阿鲁台·爱德华奋力抵抗,但终究不是蒲诚的对手,最终被生擒。
进城之后,蒲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拆除临时堤坝,恢复青川河原有的河道。
水淹城的百姓们大多以务农为生,之前由于阿鲁台·爱德华筑堤,导致河水无法灌溉农田,许多庄稼都枯死了。如今看到堤坝被拆除,百姓们欣喜若狂,纷纷扛着农具,涌向田间。
一位老农激动地对着明军的帅旗叩首,感激涕零地说道:“王师救了我们的庄稼,就是救了我们的命啊!”
随着临时堤坝的拆除,青川河的河水重新流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水淹城,这座曾经被阿鲁台·爱德华占据的城池,终于被蒲诚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