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保密基地。
今天的会议室气氛异常凝重,冷得仿佛空气都在发颤。
来这里将近一年,学员们第一次见到总负责人姜蕴宁露出如此表情——
她站在会议桌前,眉头紧锁,凶相毕露。
如果眼神能刀人的话……
事情的起因:为了检验每位学员的学习效果,姜蕴宁从培训第一天就要求每个人独立出具完整的方案,并在最后一个月安排两两互相监督的实操环节。结果,来自南航大学的苏修远的问题彻底暴露——方案本身没有问题,但模拟数据出现偏差,关键环节难以落实,实操中根本无法顺利完成任务。令人震惊的是,他非但没有想着如何改进方案,反而篡改了实验数据,导致原本经过两人严密论证的方案在落地操作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
所有学员缩着脖子,半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
苏修远的篡改行为不仅暴露技术问题,更触及人品和诚信,在科研培训中必须严肃处理。
姜蕴宁深吸一口气,清楚自己必须当众给出警示,同时维护科研的底线和整个培训的规范。
“我以为,”姜蕴宁缓缓地说,“做人要诚实,这是幼儿园老师就教会的东西,我不需要再来重复。”
“做事,都讲究一个动机。所以,为什么?”姜蕴宁看着苏修远,眼神冷漠。
苏修远低着头,手心满是汗水,脸色煞白。平日里自信满满的他,此刻仿佛被重锤击中,连一句辩解都说不出来。
姜蕴宁没想到,自己竟然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篡改实验数据。
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在筛选时,她忽略了对人品的考察环节。
在大多数情况下,遇到这种问题,作为领导或负责人,她本应该选择私下处理——悄悄指出问题,让当事人改正,既保护学员的自尊,也避免团队士气受到冲击,甚至能防止基地声誉受损。
可是,姜蕴宁没有。
她就这样看着苏修远。
而骄傲如苏修远,从未面对过这样的羞辱,忍了又忍之后,他终于开口:“只是我自己的方案出问题,又没有影响任何人,你有必要这样吗?”
姜蕴宁听了这句话,怒气反而慢慢冷却,但目光更凌厉了。
她缓缓开口,语气冰冷:“既然这么无所谓,那你篡改数据做什么?”
姜蕴宁拿起桌上的方案,上面写的三个字——苏修远。
她轻笑一声:“作为一个科研人,你连面对事实的勇气都没有,你做什么科研?而且,你如此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没有影响任何人?你的实验错误不仅浪费了培训资源,也拖延了自己的学习进度,更可能让监督你的人和你的搭档陷入困境——这就是影响!在科研培训中,从来没有‘只关乎自己’的事。”
苏修远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句话。那些堵在喉咙里的辩解和借口,在对上于晴的目光之后,瞬间化作沉默。
于晴觉得自己倒了八百辈子的血霉。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争取去造武器了,结果现在呢?监督对象造假,她竟然没能提前发现、检查出来。
心里有个小孩哭得好大声,撕心裂肺。
她其实早就觉得哪里有些怪,但当时时间紧迫,再加上她对苏修远这个归国学者的信任,让她选择按下不表,把怀疑直接扔到一边。
现在,她只想掐死当初那个自己。
这件事情让于晴意识到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这次事件虽是苏修远的问题,但也暴露了自己的疏忽和盲目信任。
为什么自己对自己的实验数据总是反复复查,却对别人的数据轻易信任,不曾多加核实?
从这一刻起,她才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姜蕴宁的差距,从来不在智商上,而在于——姜蕴宁总能坚定而清晰地做出判断,只看事实说话,根本不在乎对方是谁。
在她看来,所谓权威根本不重要,唯有事实和底线才是科研的准则。正因为如此,姜蕴宁能够在团队中保持绝对的公正与威信,引导大家不断突破难题。
而更让于晴震撼的是,这份坚毅和底线意识,让姜蕴宁在她眼里,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于晴心里那个“哭泣的小孩”渐渐安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坚毅的力量——她暗暗下定决心: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这一刻,她的目标变得格外清晰,也格外坚定。
姜蕴宁环视全场,目光如炬:“科研不是儿戏。”
她站得笔直,气场凌厉,“任何篡改数据、投机取巧的行为,都会让团队付出代价,也会毁掉你自己的前途。”
“能坐在这里,你们自己知道付出了多少努力。如果有人以为过去的努力可以被随意抹掉,那对当初挑灯夜读、熬夜钻研的自己,我只能说——你辜负了自己。”
她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铿锵有力:“今天苏修远的行为,是给你们每一个人的警示——任何疏忽或不诚实,早晚都会被事实揭穿。科研没有捷径,也没有借口。你们要学会对自己的方案负责,对实验结果负责,更要对国家的科研事业负责。”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每一位学员,“你们的未来很广阔,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成为领头的羊,而不是害群的马。”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沉寂。
姜蕴宁的目光扫向苏修远,语气冷静而淡漠,“苏修远,这次培训你将退出。”
她停了一下,让全场的沉默进一步加深,又缓缓开口:“至于具体处理方式,我会根据你的行为和态度,决定后续的跟进和考核。面对错误,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承认并改正。”
她的声音更低沉、更有力,“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培训内容涉及敏感信息,属于绝对保密。如果外传,一经查实,直接取消培训资格。”
学员们屏住呼吸,心里咯噔一声——感受到这不仅是对苏修远的警告,也是对每个人的严肃提醒。
苏修远最终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和悔意。
他清楚,这不仅是一次严厉的批评,更是一堂刻骨铭心的课程——关于诚信、责任,以及科研的底线。
回到办公室的姜蕴宁,余怒仍然没有完全消散。
苏修远暂时不会被立刻清退,而是继续留在这里,接受观察与考核。但是,如果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则会被立即清退,并记录在案,取消他未来进入国家重点科研岗位的可能性。也就是,前途直接断送。
姜蕴宁心里终究还是有些可惜。
在这一批学员里,苏修远毫无疑问属于综合能力较强的那一类人。毕竟,他有过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扎实,平日里的表现也足够亮眼。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如果能够稳扎稳打,未来大有可为。
然而,正因为他自身的条件优越,才更让人失望。
潜力可以挖掘,能力可以培养,经验可以累积,但是,人品一旦出了问题,就像大厦的根基出了裂缝,看似气派,随时有可能坍塌。
姜蕴宁明白,这样的苗子如果能改过来,仍然值得挽救;可如果屡教不改,就绝不能留在队伍里。
正思索间,科技部的内线电话打了进来——晚上有一场灯塔国记者的采访。
她抬眼,冷意未消:
来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