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盟誓的豪情尚未在胸中完全平复,李白便在雷万春的安排下,住进了汴梁城内一家由“侠客盟”暗中掌控的客栈。客栈位置僻静,后院直通运河支流,若有变故,水路陆路皆可迅速转移。
接下来的几日,李白足不出户,一方面继续以「诗剑疗愈」之法温养剑骨,另一方面,则通过雷万春,深入了解“诗阁”与“剑堂”的筹建进展,以及来自各方的情报。
“诗阁”的架子搭得极快。依托原有的江湖关系网,以及郭子仪暗中提供的一些军方联络点,一张以汴梁为中心,辐射宋州、曹州乃至更北方的大网正在悄然织就。酒楼掌柜、驿丞、歌妓、游方郎中……三教九流中,皆有“诗阁”的耳目。每日都有零碎却重要的信息汇聚而来:某地驻军异动、某条官道军粮运输频繁、某位边将突然暴毙……
而“剑堂”则更为隐秘。雷万春亲自筛选了一批悍勇敢死、背景清白的江湖好手,约三十余人,已开始按照李白提出的“游击”思路,进行针对性训练——如何利用地形隐匿,如何一击即退,如何制造混乱,如何与“诗阁”的情报配合行动。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李白心中的不安却与日俱增。那些汇聚而来的情报,如同散落的拼图,指向同一个惊悚的图案——范阳那只猛虎,已然磨利了爪牙,即将出柙。
这一夜,月明星稀。李白独坐静室,面前摊开着最新送来的几份密报。一份来自幽州,提及安禄山近日频繁举行大规模狩猎,实为军队操演,其麾下“曳落河”亲兵气血之旺,远超寻常边军,目泛红光,状若疯魔。另一份来自平卢,则提到境内数个靠近深山的小村落,近来牲畜屡屡失踪,更有村民传言夜间听到似狼非狼的嚎叫,见到血色狼影。
“血狼蛊……”李白指尖敲击着桌面,目光凝重。这邪物的效果,恐怕比想象的还要可怕,不仅能激发凶性,似乎还在改造服用者的体质。
他闭上双眼,心神沉入识海。
“启动【因果洞察】功能。输入变量:安禄山势力(含‘血狼蛊’)、大唐当前边防状态、朝廷应对效率、潜在抵抗力量(包括侠客盟、郭子仪部等)、关键历史人物动向……”
随着他意念流转,系统界面光芒闪烁,无数信息流如同星河般汇聚、碰撞、推演。这一次,【因果洞察】的功能因他历史干预度的提升而显着增强,推演的过程不再模糊,而是呈现出一种近乎预言的清晰画面!
他“看”到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冬,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十五万精锐胡汉兵马,如同钢铁洪流,滚滚南下!
他“看”到河北州县,在叛军铁蹄下望风瓦解,官吏或逃或降。
他“看”到潼关天险,哥舒翰被迫出战,二十万大军溃于灵宝,潼关失守,长安门户洞开!
他“看”到玄宗仓皇幸蜀,马嵬坡前,六军不发,昔日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香消玉殒,被缢死于佛堂!
他“看”到睢阳!那座如同钉子般楔在叛军南下路线上的孤城!御史中丞张巡、睢阳太守许远,以区区数千疲卒,对抗尹子琦十余万大军!城中粮尽,罗雀掘鼠,乃至易子而食……最终城破,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将慷慨就义,睢阳满城碧血!
尤其是睢阳血战的画面,无比清晰地烙印在李白脑海中!那惨烈的守城战,那绝望中的坚守,那城破时的悲壮……即便是以他如今的心境,也不由得心神剧震,气血翻腾!
【推演结束。基于现有变量,安史之乱爆发历史节点: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若无人为强力干预,关键历史事件‘睢阳血战’、‘贵妃缢死’等发生概率高于98%。】
【警告!宿主意图以个体力量干预重大历史事件进程,将承受巨大因果反噬!历史洪流具有极强修正性,强行改变关键节点,可能导致宿主自身命运线紊乱、寿元折损,乃至……神魂俱灭!请宿主谨慎抉择!】
系统的警告冰冷而残酷,如同寒冬腊月的一盆冰水,浇在心头。
寿元折损?神魂俱灭?
李白缓缓睁开眼,脸色比之前更加苍白了几分,但那双眸子,却如同在冰雪中淬炼过的寒铁,没有丝毫动摇。
他眼前仿佛还浮现着张巡、许远那坚毅却疲惫的面容,浮现着睢阳城头那面直至最后也未曾倒下的残破唐旗,浮现着雷万春(此雷万春非彼雷万春,但同名更添宿命感)等将士浴血搏杀、最终壮烈殉国的身影……
还有杨玉环,那个曾在霓裳羽衣曲中翩然起舞的女子,最终却落得那般凄凉的结局。
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是大唐的子民!难道就为了那所谓的“历史修正性”,就为了避免那虚无缥缈的“因果反噬”,便要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吗?
不!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窗户,任由冰冷的夜风吹拂面庞。他望向北方,那是范阳的方向,也是睢阳的方向。
“我李白这一生,不求长生,不慕虚名。但求问心无愧,但求手中之剑,能护得身后一方安宁!”他低声自语,声音不大,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若因畏惧反噬而袖手旁观,与那些祸国殃民的权奸何异?这身修为,这诗剑系统,又有何用?!”
心意已决!
他回到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润笔。他没有书写寻常诗句,而是将自身对兵法的理解、对守城战的推演、以及「太虚剑心」中蕴含的坚韧不屈、固守待援的意境,尽数融入笔端!
他写的是《战城南》!
但此《战城南》非彼《战城南》。诗句在他笔下化为了具体的守城方略、阵型变化、士气鼓舞之法,乃至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制造守城器械,如何挖掘地道反制敌军……字里行间,流淌着一股惨烈而顽强的守御意志!
这已不是简单的诗卷,而是一部蕴含了诗剑意境的、独特的“守城要略”!
书写完毕,他吹干墨迹,小心卷起。随即,他唤来雷万春。
“雷大哥,将此诗卷,以最快最隐秘的途径,送至睢阳。”李白将诗卷递出,神色无比郑重,“务必亲手交到张巡张中丞,或许远许太守手中。告诉他们……北地烽烟将起,睢阳乃江淮屏障,万望早做准备,坚守待援!此卷或可助其一臂之力。”
雷万春虽不明就里,但见李白神色如此凝重,心知此事关系重大,双手接过诗卷,沉声道:“先生放心!万春必定将此卷安全送达!”
看着雷万春领命而去的身影,李白长长吁出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但眉宇间的忧色却未曾减少分毫。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改变睢阳的命运,或许能延缓叛军南下,为朝廷调动兵力争取时间,但能否彻底扭转乾坤,仍是未知之数。
而系统的警告,也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顶。
他低头,看着自己那依旧布满裂痕的右臂剑骨,感受着体内那远未恢复的力量。
前路,注定荆棘密布,步步杀机。
但他既已做出选择,便唯有……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