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海深处,时间仿佛凝固,唯有赤色的花朵无声摇曳,见证着永恒的灵魂相守。而在花海之外,被拯救的三界,时间的长河依旧奔流不息。
冥界,忘川河畔。
曾经被魔气侵蚀、支离破碎的河岸,在冥界残余力量的修复下,已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浑浊的河水依旧无声流淌,但河面上那些痛苦的怨灵尖啸已平息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宁静。无数鬼魂在鬼差的引导下,排着长队,缓缓走向奈何桥,队伍井然有序,只是每个魂魄的脸上,都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茫然与对未来的敬畏。
判官殿前,崔珏身着庄重的官袍,面容肃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抹难以化开的悲伤。他面前,是肃立的冥界众官,每个人的脸色都沉重无比。大战的创伤尚未完全抚平,许多熟悉的面孔已永远消失,但冥界的运转必须继续。
“陛下与娘娘……以自身为代价,换取了冥界、乃至三界的安宁。”崔珏的声音低沉,在空旷的殿前回荡,带着无尽的敬意与痛惜,“此恩,重于轮回,深似忘川。”
他缓缓抬起手,指向判官殿广场的中央。那里,原本空无一物的地方,此刻,两尊巨大的神像正在无数能工巧匠(冥界的工匠亦是魂体)的精心雕琢下,逐渐显现出轮廓。
一尊神像,玄衣墨发,身姿挺拔,面容冷峻威严,眼神却深邃如渊,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他手持一柄虚幻的长剑(并非冥王剑形态,而是象征着裁决与守护的意向),剑尖垂地,镇守着四方。正是周果子,曾经的冥王陛下。
另一尊神像,与他并肩而立。她身着飘逸的裙裾,面容温柔而坚定,嘴角含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充满希望的微笑。她的双手在胸前结成一个古老的印记,指尖有细微的、含苞待放的彼岸花缠绕,散发出柔和而纯净的光芒,仿佛在净化一切污秽,守护一切灵魂。正是何粥粥,冥界的王妃娘娘。
两尊神像并非写实的雕像,而是融入了冥界众生对拯救者最崇高的想象与最真挚的感念。它们以一种永恒的姿态,相互依偎,共同俯瞰着这片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疆域。
“自今日起,”崔珏的声音庄严肃穆,传遍冥界,“此地更名为‘圣佑广场’。冥王陛下周果子,追尊为‘圣佑冥尊’;王妃娘娘何粥粥,追尊为‘净世冥后’。立像于此,受冥界万灵永世香火供奉,铭记其救世之功,感念其牺牲之德!”
话音落下,冥界万籁俱寂。所有鬼差、游魂,乃至各方镇守的阴神,无论身在何处,都自发地停下动作,面向判官殿的方向,深深躬身,表达着最崇高的敬意与无尽的哀思。
香火愿力,开始从冥界每一个角落,丝丝缕缕地汇聚而来,如同萤火虫般,缭绕在两尊逐渐成型的神像周围,让它们散发出朦胧而神圣的光辉。这光,并非力量,而是一种念力,一种记忆,一种永恒的铭记。
人间,各大宗门、王朝,也纷纷建立了祠庙,供奉“圣佑冥尊”与“净世冥后”的长生牌位。那场几乎毁灭世界的灾难,虽被官方刻意淡化,但幸存者们口耳相传的传说中,那对牺牲自己、封印魔神的冥界主宰与他的爱人,成为了新的信仰。他们的故事,被编成话本、戏曲,在世间流传,警示后人,也寄托着对安宁的向往。
冥界,在新生的秩序下缓缓运转。轮回井恢复了平静的漩涡,引导着灵魂往生。只是,那至高无上的冥王宝座,自此空悬。崔判官以摄政之名,代行冥王职责,处理日常事务,遇有重大决策,则需召集冥界元老共议。冥界众生皆知,那位冷峻却公正的冥王,再也不会归来。他与他的王妃,化作了守护三界的基石,也化作了所有生灵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悲壮的氛围,笼罩着新生后的冥界。胜利的代价太过沉重,这份得之不易的安宁,带着无法磨灭的伤感。然而,生活总要继续,轮回永不停息。或许,这正是牺牲者所期望看到的——一个有序、平和,承载着对他们永恒记忆的世界。
圣佑广场上,两尊神像在香火中愈发庄严。偶尔有懵懂的新魂路过,会好奇地询问那雕像的身份,老鬼便会用带着敬畏的语气,讲述起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故事的结尾,总是一声悠长的叹息:
“冥尊与冥后,与我们同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