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京城还笼罩在薄雾中,周深已经悄然出现在城南的印书馆内。他袖中藏着一份精心编纂的《科举黑幕录》,详细记录了三皇子操纵今年春闱的种种证据。
“老板,印五百册,用最普通的纸张。”周深压低声音,将一袋碎银推过柜台。
印书馆老板摸了摸纸张厚度,点头应下。周深补充道:“分三批印制,装订要普通,不能有任何特殊痕迹。”三天后,第一批小册子通过百货渠道悄然流入市井。周深选择了一家看似普通的百货铺——这里每日人来人往,上至官员家仆采购日常,下至平民百姓购买杂物,是信息流通的绝佳场所。
百货铺掌柜是周深早年安插的眼线,他将小册子巧妙地夹在畅销话本和日用杂货中。有顾客购买胭脂水粉,掌柜便顺手塞入一本;有书生购买笔墨纸砚,小册子便混入其中。如此不着痕迹,小册子如蒲公英种子般随风散播。
起初,民间只是窃窃私语。茶楼酒肆中,有人神秘地透露:“听说今年科举有猫腻……”但无人敢大声议论,生怕惹祸上身。
周深见状,启动了第二步计划。他匿名邀请了几位在士林中颇有声望的落魄举人,在城南书院举办了一场“科举论道”雅集。这些举人曾因不媚权贵而屡试不第,对科举黑幕早已愤懑已久。雅集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举人手持《科举黑幕录》,声泪俱下地痛陈科场腐败,在场学子无不动容。
舆论开始发酵。
恰在此时,周深脑海中响起系统提示音:“叮!舆论战初步成功,解锁‘舆论操控术’初级技能。奖励特殊道具:‘谣言放大器’(可扩大传言传播速度)”。
周深心中暗喜,立即启用“谣言放大器”。一夜之间,京城各大茶楼的说书人不约而同地开始讲述前朝科举冤案,借古讽今;街头童谣也悄然变化,歌词暗指三皇子结党营私。
民间声讨三皇子的浪潮愈演愈烈。最初只是窃窃私语的市井小民,如今已敢在集市上公开讨论;最初只是怀疑的读书人,开始联名上书。就连朝中一些清流官员也暗中支持,提供更多三皇子干预科举的证据。
三皇子府邸内,幕僚急匆匆呈上几本收缴的小册子:“殿下,民间流传此物,矛头直指今年科举。”
三皇子瞥了一眼,冷笑一声:“蝼蚁之怒,何足挂齿?”然而不久后,当他发现连自己的亲信侍卫都在私下议论此事时,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紧急下令收缴所有小册子,但为时已晚——《科举黑幕录》已如野火燎原,难以遏制。
一周后,朝堂之上,一位御史大夫出乎意料地呈上《科举黑幕录》副本,当庭弹劾三皇子干预科举、结党营私。一直保持中立的皇叔也站出来支持彻查,皇帝终于下旨成立调查组重新审查春闱结果。
当晚,周深独自坐在书房,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舆论操控术升级至中级,获得新技能‘信息溯源’(可追踪谣言来源)。”
他推开窗户,望着京城夜景,嘴角泛起一丝微笑。这场舆论战才刚刚开始,而他已掌握了最致命的武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