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高原地脉枢纽的监控屏突然爆出雪花纹时,张叙舟正用电离层测向仪校准超短波天线。
屏幕上的能量调控曲线像被狂风撕碎的纸 —— 太阳耀斑引发的电离层暴已让 d 层电子密度骤增 10 倍,超短波信号在稠密的电子云中撞出 “深度闪烁”,赤焰高原、云脊山的 7 处枢纽每小时中断通信 8 次,每次 3 分钟的空白期里,沧江下游的地脉输出功率就像疯了般跳变,±15% 的波动让管道发出刺耳的金属呻吟。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从 x1.50 倍( 点)骤跌至 1.49 倍( 点),面板上的紫蓝色光芒忽明忽暗,像濒死病人的脉搏。
“云脊山的石英晶体谐振器失灵了!”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在全息沙盘上剧烈震颤,簪尖投射的三维模型里,地脉通信网的节点正以每秒 2 个的速度熄灭,“监测站说 d 层电子密度还在以每日 5% 的速度增长,再这样下去,7 天后所有自动调控指令都会变成乱码!”
全球地脉节点的通信危机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塌,所有乱象均困于地球大气层及地表: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枝丫突然向东南倾斜 7 度,树底祭祀坑中,新出土的青铜测向仪(表面刻有电离层临界频率曲线)指针疯狂旋转,镜面反射的日光在地面拼出破碎的通信波纹,与枢纽监控屏的雪花纹完全吻合,像幅被揉皱的电波地图;
冈仁波齐的超导通信塔上,经幡被电离层异常电流磁化,飘动时发出的 “滋滋” 声与地脉通信频率完全同步,转经人掌心的四足乌纹光流出现断连,每断连 1 秒,山脚下的地脉功率计就跳动 1 次;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是沧江江面 —— 地脉管道的能量投影在闪烁中分裂成重影,管道接口处的密封垫因功率跳变出现 0.3 毫米的缝隙,渗出的能量雾在江面上聚成团紫蓝色的 “通信幽灵”,幽灵的轮廓竟与元代《革象新书》记载的 “极光扰波” 插图一模一样。
“善念值跌破 44.3 亿了!” 老郑举着平板在雪花屏闪烁的监控室里踉跄,屏幕上护江 App “电离层暴” 话题的恐慌评论占比升至 63%,最新热评来自云脊山护江队员:“手动调控时摸到管道在发烫,像握着根随时会炸的电线”,配图里的管道温度显示 78c,已超过安全阈值 12c,“星穹研究院的直播观看量破 480 亿,网友都在刷‘断网会不会让地脉失控’……”
张叙舟突然将电离层测向仪按在青铜神树的镜面处。测向仪与镜面接触的瞬间,表面的临界频率曲线突然亮起,在地面投射出组淡紫色的坐标 —— 这是 “电离层调和坐标”,恰好落在南北纬 30° 的电离层异常带,与星穹研究院联合电离层护江队定位的 “通信敏感区” 完全重叠。他指尖抚过测向仪边缘的雀纹,突然想起三年前在云脊山石英矿捡到的块晶体,晶体表面的天然纹路,此刻正与坐标的节点完美嵌合。
【触发符号:石英矿的天然纹路】【痛感层级:轻度】
那时他以为是块普通水晶,直到此刻看着纹路与坐标共振,突然明白:电离层暴撕裂通信网的瞬间,藏着地球自身的修复密码 —— 就像石英晶体的天然谐振频率,越是混乱,越要找到那道能校准一切的基准波。
“青铜神雀显符阵了!” 苏星潼的惊呼打断了他的回忆。赤焰高原上空的平流层底部,神雀展开的翅羽间突然织出淡紫色的符阵,阵眼处的鎏金纹路里,缓缓浮出三行古篆:“地表电离数据为经,地脉石英能量为纬,十九亿善念为线”。符阵边缘的光流正顺着测向仪显影的坐标流动,所过之处,监控屏的雪花纹明显减少,沧江江面的通信幽灵开始淡化。
星穹研究院的实时数据同步弹出:要让符阵完全激活,需全球地脉节点同步注入三类能量 ——35% 的地表电离层观测数据、30% 的地脉石英晶体能量、25% 的善念值,三者缺一不可。而此刻的善念值,还差整整 2000 万才够 19 亿。
“让网友给符阵‘穿线’!” 张叙舟抓起地脉通信调和仪砸向符阵投影,仪器屏幕上 “当前稳定率 93%” 的数字与古篆重合的瞬间,护江 App 突然弹出 “虚拟抗干扰调试” 入口 —— 用户可通过调整手机姿态模拟符阵频率,每 8500 万次有效操作,就能为调和仪补充 0.5% 的稳定率。
全球网友的响应如潮水般涌来:
云脊山的护矿员举着手机在石英矿脉旁校准角度,矿脉的天然谐振让手机屏幕泛起淡紫色,将当地的电离层数据精准注入符阵,使异常带的透波率提升 1%;
北欧的无线电爱好者对着极光调试设备,他们记录的电离层临界频率曲线,与符阵的古篆形成完美叠加,让赤焰高原的通信中断次数从 8 次 \/ 日降至 5 次;
沧江监测船上的研究员将手机贴在发烫的功率计上,江风带动的船帆与符阵形成共振,使管道接口的缝隙缩小至 0.1 毫米,功率波动收窄至 ±12%。
当第 1.7 亿次操作完成时,青铜神雀的符阵突然爆发出淡紫色的光带,在南北纬 30° 异常带织成道宽达百公里的 “稳频带”。张叙舟盯着监测屏上的数字 —— 善念值恰好升至 44.5 亿,护江力虽未回升至 1.50 倍,却在
点稳住了阵脚,紫蓝色光流的闪烁频率,正以每小时 2 次的速度减少。
“但电离层暴还在增强。” 苏星潼的银簪指向沙盘右上角,那里的 d 层电子密度曲线正以每日 5% 的幅度上扬,“活跃期还有 7 天,96 小时内稳不住,自动调控系统就得切手动,到时候……”
话音未落,三星堆青铜神树突然发出声清越的鸣响,东南倾斜的枝丫上,竟新长出片带着石英光泽的新叶,叶尖直指稳频带的方向。张叙舟凑近观察时,发现新叶的纹路与他三年前捡到的石英晶体完全相同 —— 原来地球的地脉,早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电离层暴。
监测站外,赤焰高原的夜空被淡紫色的稳频带映照得如同白昼。张叙舟知道,这只是通信保卫战的开始,那 19 亿善念值凝成的符阵,此刻正像道缝合伤口的线,缝补着被电离层暴撕裂的通信网,而真正的考验,还在 96 小时后的电子密度峰值里。
护江 App 的直播画面中,星穹老院士举着元代《革象新书》的复刻本对着镜头:“古人早就记录过‘极光乱磁’,说‘天电扰地脉,需以晶振调之’—— 他们早就在教我们,乱中求稳,才是通信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