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看着争论不休的众人,心中明白,这场战斗才刚刚开始。他握紧双拳,眼神坚定,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真理战胜偏见。此时,刘尚书正涨红着脸,准备再次反驳老讼师,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新一轮的唇枪舌战。
老讼师不慌不忙,目光扫过刘尚书等人,清了清嗓子,以一种沉稳且极具穿透力的声音说道:“诸位大人,且听我细细道来。就拿陈公子所改良的农耕器具来说,在民生方面,其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以往需耗费数日才能完成的耕地工作,如今借助新器具,短短一两日便可完成。如此一来,百姓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不仅能够更好地照料农田,增加粮食产量,还能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副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这对于国家的稳定,意义非凡。”
台下的百姓们纷纷点头称是,一些农民模样的人更是大声附和:“老讼师说得对呀,俺们用了那新器具,种地轻松多了,收成也比以前好了不少!”
老讼师微微颔首,继续说道:“从经济层面来看,新的纺织技术使得布匹产量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国内百姓的需求,还大量出口至周边各国,为国家赚取了巨额财富。这些财富又可用于国家建设,修缮水利、修筑道路,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革新派官员们纷纷鼓掌,其中一位年轻官员高声说道:“老讼师所言极是,这些发明创造,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然而,刘尚书却不屑地哼了一声,反驳道:“哼,不过是些表面功夫罢了。你说新器具提高了耕种效率,可万一这器具出现故障,百姓们不会修理,岂不是耽误农时?到时候粮食减产,责任谁来承担?还有那纺织技术,大量布匹涌入市场,价格必然下跌,纺织工人的生计又该如何保障?”
老讼师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刘尚书此言差矣。关于器具故障,陈公子早已考虑周全,安排了专人教导百姓如何简单维修,且建立了工坊,随时为百姓提供维修服务。至于布匹价格下跌,市场虽有波动,但随着出口的增加,需求也在扩大,只要合理调控,并不会影响纺织工人的生计。反而因为产量的提升,需要更多的工人,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刘尚书身旁的一位官员也站出来帮腔:“即便如此,这些发明在军事上又能有何作用?不过是些民用之物,怎能与祖宗传下来的军事策略相提并论?”
老讼师目光炯炯,看向那位官员,说道:“大人有所不知,陈公子所发明的新型炼钢技术,可使兵器更加锋利耐用。改良后的投石车,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这些对于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强大的军事装备作为后盾,国家才能在边境防御上更加稳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革新派官员们再次齐声叫好:“老讼师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但保守派官员们依旧不肯罢休。刘尚书皱着眉头,眼睛一转,又说道:“这些发明看似美好,可都是违背祖宗之法。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岂是能随意更改的?我们若支持这些发明,便是对祖宗的不敬!”
老讼师面色一凛,严肃地说道:“刘尚书,时代在变迁,祖宗之法虽有其精妙之处,但也应与时俱进。如今国家面临诸多挑战,百姓生活亦有待改善,这些发明创造正是顺应时代需求而生。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抱着祖宗之法不放,而忽视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句话都如同利箭,在空中穿梭,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台下的百姓们时而为老讼师的精彩辩驳欢呼,时而为刘尚书等人的刁钻问题皱眉。
此时,一位革新派官员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刘尚书,我们都应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陈凡公子的发明,无论是对经济、军事还是民生,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不应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所谓的祖宗规矩,而阻碍国家的进步。”
刘尚书气得脸色铁青,他指着那位革新派官员,大声说道:“你这是大逆不道之言!你难道忘了祖宗的教诲吗?”
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这场辩驳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局势陷入了胶着。究竟谁能在这场辩论中占据上风,所有人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