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辣椒酱卖得大火,苏馨宁提议村民们,还有空闲的田地或者菜园,自家田埂上也可以种哦,都还可以种植,能一直收获到下雪。
大家这一听,哎呀,娘吖,银子又来找他们啦,纷纷回去合计还有多少地方可以种植的,然后好去找小馨宝买幼苗种。
大家来买幼苗的时候,苏馨宁还提议大家,如果有空闲时间的,可以继续开荒,今年肥田,明年种植辣椒,有多少她家收多少哦。
就这么一通提议,整个苏家村又忙得热火朝天的。
日子过得真快,又到了给山上的三七追肥除草除虫的时候了,还是雇佣的种植的那些人,工钱也一样没变。
除了去上工打理药材的这一波人,除了太小的小孩,其余的苏家村人都在忙着开荒,前面他们开荒好并了一亩多地,并且正在肥着地了,他们再努力努力,争今年再开荒出一两亩来。
“当家的,你看豆腐生意可以给两个儿子儿媳来做了,我们也去开荒明年跟着种辣椒,你看大家都去开荒。”豆腐刘婆娘说道。
而且两儿子儿媳也教会了,让他们年轻人来做了,他们两口子种点辣椒赚点铜板。
没错,一直娶不上媳妇的豆腐刘两儿子,随着苏家村日子越来越过的名声,随着自家豆腐生意越来越好,也各自娶上了媳妇,还各自生了两个大胖小子,三年生两。
小的都会爬来爬去了,大的都会打酱油了,家里的豆制品儿媳也学会了,正好两个儿子去卖,儿媳在家做豆制品,豆腐都是凌晨起来做的。
孩子们放院子里自己玩,把危险的东西都收好,两个儿子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
饭菜家务他们两口子早点回来做,开荒能开多少算多少。豆子自己种一些,剩下的都是买的,这年头豆子很便宜。
“可以倒是可以,能赚点钱,四个孙子再大几年也可以去上学堂,你看苏家四房的孙子都去学堂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豆腐刘也同意。
一辈子像他们土里刨地,又辛苦又赚不到钱,他们有能力供孩子们上学堂,肯定要去上的,小馨宝说的,知识改变命运。
等吃晚饭,儿子儿媳都在家的时候,豆腐刘婆娘就提出这事。
“说个事啊,这样的,我和你们爹商量了一下,打算也开荒种植辣椒去,老苏家说了,种多少就收多少,豆腐生意就交给你们几人了,你们四个人也能管得过来,家务饭菜我们回来做,我们想着,多赚点,等四个孙子再大个几年也能去上学堂。”
两个儿子儿媳听了纷纷对视一眼,爹娘想让孩子们都去上学堂,这得多花多少银子啊,不过,如果爹娘种辣椒卖的话,加上豆腐和豆制品的生意,应该能供得起。
她们嫁过来这几年,可是常听村里人说,老苏家日子过得这么好,一方面是人家真的团结,全家有劲儿往一处使,另一方面是小馨宝带来的,后来苏老四考上状元在京城当官儿,也功不可没。
从她们出嫁那一天,娘亲就和她们说,去到老刘家,要和公婆好好相处,和妯娌不要计较太多,有活儿拿起就干,这样日子才会越来越好。
自从嫁过来老刘家,她们也听娘亲的话,在家里不去计较谁干得多点谁干得少点,自已拿手的就多干点。
现在婆母公爹居然有打算让她们儿子去学堂,她们的儿子能去上学堂,她们当然是最高兴的了。
“爹娘,你们要去开荒回来又做家务做饭菜,会不会太累了?”豆腐刘大儿媳陈氏说道。
“是啊,娘,你们干农活回来还要做家务,这……”小儿媳冯氏也说道。
“没事,他们两兄弟小时候,我们不一样过来了,那会一边做豆腐生意一边做家务做饭还得照看他们两兄弟呢。”豆腐刘婆娘挥挥手说道。
再苦的日子都过过,现在算好的了,吃得好,家里还有6个劳动力,想他们两口子那会,全靠自已,公婆走得早,都熬过来了。
“那爹娘,你们看着干,不要太累了,能干多少是多少,我们忙活完豆腐的事儿,也会做家务做饭啥的。”
“对,娘,就还是夫君他们去出摊吧,我们俩妯娌在家做豆腐和豆制品。事完了,还可以把家务做一做。”
“对,我们出摊回来也一起做家里的活儿。”
“没错。”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早饭我会早点做好,再去田里。”豆腐刘婆娘说道。
“可以,娘,两个大的小子自己也能吃饱了,两小的等他们醒来我们空个人来喂。”
事商量好了,大家继续吃饭,边喂两个小的娃娃,想着美好的生活,感觉日子更有盼头了。
……
次日
苏家村里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哟,这不是下李村的里正吗?什么风儿把你吹到苏家村来了。”赵家村的里正看到隔壁村的李里正也来了,就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
“就你能来?我就不能来了?”下李村的里正也阴阳怪气回去。
“哟,你们俩也来了?”石子墩的梁里正看到隔壁村的里正也都来了,就知道是为了辣椒来的。
现在整个桃花镇的村,估计没有不羡慕苏家村的。
“我去干什么关你啥事儿?”
“哼,当然不关我事了。”以为他不知道他是苏家村干嘛的一样。
“哼……”
没一会,赵里正、李里正、梁里正听到这些谈话,转头一看,好了,坝子村的陈里正和石朱屋的朱里正也来了。
这五个村子都是苏家村的隔壁村,这会大家心知肚明都是来干什么的,所以这会互相都看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