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破茧成“粒”,古方新颜
集团战略会议定下了远征欧陆的宏图,而在辰星集团深处,另一场无声的“攻坚”也已接近尾声。与会议室里纵横捭阖的商业布局不同,这里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药香,以及研究人员专注的神情。
辰星研究院的核心实验室灯火通明。楚瑶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大褂,站在中央实验台前,秀美的脸庞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紧盯着面前一排排小巧的密封包装袋。袋内是呈现均匀棕褐色的细小颗粒,色泽温润,与她手边另一份传统深褐色汤剂形成鲜明对比。
“楚院,最后一批中试样品的数据全部出来了!”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微胖,但动作极其利落的中年研究员陈博快步走来,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他是楚瑶团队负责制剂工艺的骨干。“所有指标,完全符合甚至优于预期!”
楚瑶接过厚厚一叠检测报告,快速翻阅着。溶散时限、水分含量、微生物限度、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均匀度……一项项冰冷的数据,在她眼中却仿佛跳跃的音符,谱写出成功的乐章。
“我们成功了,‘二代中药颗粒剂’……”楚瑶轻声自语,指尖拂过那些小巧的包装袋,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力量。这不是简单的形态改变,而是将古老汤药的精髓,用现代科技之手,重塑成更适合当代人生活节奏和全球流通需求的形态。
“楚院,您真是神了!”另一个年轻的研究员沈月,扎着马尾辫,脸上满是崇拜,“当初您提出要用‘低温浓缩-喷雾干燥-干法制粒’这套组合工艺,替代传统熬制和湿法制粒时,我们都觉得难度太大了,尤其是保证所有成分在转化过程中稳定性和均一性。没想到,真被我们攻克了!”
楚瑶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是我神,是前辈的智慧足够深邃,给了我们挖掘的可能,而现代科技提供了工具。”她拿起一份颗粒剂样品,又指了指旁边的传统汤剂药渣。“《本草纲目》等古籍中早有‘散剂’、‘丸剂’的记载,古人受限时代,无法做到极致。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得更远,工具更趁手罢了。”
她转向团队主要成员,开始清晰地复盘,既是对成果的确认,也是经验的沉淀:“关键点在于,我们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反复试验,精准控制了三个核心环节。”
她走到一台复杂的设备前:“第一,提取环节的‘保效’。我们优化了动态循环提取技术,针对糖尿病制剂方中不同药材的有效成分特性,设定了差异化的提取温度、时间和溶剂,最大限度提取目标成分,同时减少无效杂质和热敏性成分的破坏。”
接着,她指向另一套喷雾干燥系统:“第二,浓缩干燥的‘存性’。传统的高温浓缩和干燥容易导致部分成分焦化或变性。我们采用的低温真空浓缩和离心式喷雾干燥技术,瞬间将提取液雾化成微米级液滴,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干燥,如同将汤药‘瞬间定格’,最大程度保留了药物的原始性质和活性。”
最后,她拿起一份颗粒剂成品:“第三,成型环节的‘均稳’。干法制粒技术避免了湿法制粒需要添加辅料和二次干燥可能引入的变量和成分损失。通过调控压力、模具和物料特性,我们得到了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易于分剂量包装的颗粒。溶解性测试表明,入水即溶,几乎无残留,口感也因杂质的减少和矫味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极大改善,不再苦涩难咽。”
陈博补充道:“而且,楚院,根据加速稳定性试验数据推算,这批颗粒剂的有效期远超传统汤剂,更便于储存和长途运输,完全符合我们欧洲分公司的物流需求。”
沈月也兴奋地插话:“还有便携性!一包就是一剂的量,热水一冲就好,再也不用守着药罐熬煮几个小时了。这对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尤其是对中药煎煮流程陌生的海外患者,太友好了!”
楚瑶听着团队成员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成果,是整个团队数月来废寝忘食、攻坚克难的结晶。
她拿起内部通讯器,接通了苏沐雪的办公室:“沐雪姐,方便吗?‘二代颗粒剂’项目中试圆满成功,各项数据达标。”
通讯器那头,苏沐雪清冷的声音也带上了几分温度:“太好了!我马上通知生产质检部门准备衔接,启动规模化生产前的最后验证。这将是我们欧洲中心首批主打产品之一,意义重大。”
结束通话,楚瑶又看向了林辰办公室的方向,她知道,这个消息也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他。对她而言,这不仅仅是完成了一项科研任务,更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林辰的中医国际化梦想,铺上了一块坚实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