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港的集装箱码头旁,12座红色的巨型海外仓整齐排列,起重机正按照屏幕上的AI指令,精准抓取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这里是环球物流的东南亚核心枢纽,也是星辰科技完成并购后的首个整合现场——当林辰和环球物流创始人张明共同揭开“星辰物流”的新招牌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标志着“营销-交易-物流”全链路闭环正式落地。
“从今天起,环球物流正式更名为星辰物流,12个海外仓、300辆运输车辆、500名专业团队,将全面融入星辰科技的全球化体系。”林辰的声音透过扩音设备传遍码头,“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中小企业的出海物流,实现‘当日下单、次日揽收、三日达全球’。”
并购后的整合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期。赵磊带领技术团队,仅用7天就完成了AI系统与物流网络的深度对接:在星辰物流的海外仓,AI智能调度系统实时分析订单分布、库存情况、运输路线,自动分配仓储空间、规划最优配送路径,仓储利用率从原来的60%提升至92%,分拣效率提升300%,之前需要10人操作的分拣线,现在仅需2人监控即可;在运输环节,AI结合实时路况、天气数据、海关清关效率,动态调整运输方案,比如东南亚雨季时自动切换“陆运+空运”联运模式,确保时效不受影响。
最让商家惊喜的是“一键式跨境物流”服务。入驻“星链出海”的商家,在后台点击“发货”后,系统会自动完成订单生成、物流预约、报关文件填写、清关申报等所有流程,商家无需对接任何第三方,就能实时查看订单的仓储状态、运输轨迹、清关进度。浙江聚力电器的负责人在使用后惊叹:“以前发一批货到印尼,要对接货代、报关行、当地物流商三个渠道,沟通成本高不说,还经常出现信息脱节,现在用星辰物流,一个后台全搞定,时效从15天缩短到7天,成本还降低了40%!”
服务升级带来了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并购星辰物流后的第一个月,“星链出海”的跨境交易额就从5亿飙升至10.2亿,翻了一倍还多;入驻商家突破3万家,其中80%是冲着“全链路服务”而来的新商家;物流投诉率从原来的8%骤降至0.3%,售后满意度达98.7%。
星辰物流的欧洲仓更是创造了行业奇迹。位于德国杜伊斯堡的海外仓,借助AI清关系统,将欧盟清关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6小时,成为当地清关效率最高的海外仓。山东绿源农业的有机蔬菜,从寿光基地采摘后,通过星辰物流的冷链运输,48小时内就能出现在德国慕尼黑的商超货架上,新鲜度远超竞争对手,首月就拿下了德国3家连锁商超的独家供应权。
“星辰科技这步棋太妙了!”行业分析师在《跨境电商周报》中写道,“并购物流企业,不仅解决了跨境电商的物流痛点,还形成了‘AI营销引流-平台交易转化-自有物流配送’的闭环生态,这种模式的竞争力,是腾云这种靠补贴和流量的企业无法复制的。”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热烈反应。星辰科技的股价在并购消息公布后,连续五个交易日上涨,市值突破5000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淡马锡、启明资本等投资机构纷纷表示,愿意参与星辰科技的c轮融资,估值预计将达到30亿美金;多家国际物流企业主动联系,希望成为星辰物流的合作伙伴,共享其AI调度系统和全球网络。
然而,林坤和王坤的阻挠从未停止。在星辰物流的整合过程中,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先是策反环球物流的3名老员工,试图窃取海外仓的库存数据和运输路线,结果被陈默安排的安保团队当场抓获,人赃并获;随后又在海外社交平台散布谣言,称“星辰物流的海外仓存在安全隐患,曾发生货物丢失事件”,苏晴立刻联合新加坡港务局、德国海关发布官方声明,附上海外仓的监控视频和安全认证报告,谣言不攻自破;最后,他们联系东南亚的两家港口运营商,试图提高星辰物流的港口使用费,林辰通过海外华人商会的关系,直接与港口所在国的政府部门沟通,不仅保住了原有的费率,还争取到了优先靠港的权利。
一系列的阻挠不仅没能阻止星辰科技的发展,反而让其口碑更上一层楼。商家们看到星辰科技应对危机的效率和实力,纷纷追加合作订单;海外仓的合作伙伴也更加信任星辰科技,主动提出扩大合作规模;甚至有之前被林坤策反的物流商,也主动联系星辰科技,希望重新建立合作。
王坤在得知星辰科技的业绩后,彻底陷入了绝望。腾云的“云推”App因持续亏损,被股东们要求停止补贴,业务规模大幅收缩,用户量从500万跌至120万,商家流失率超80%,已经无力再与星辰科技竞争。他与林坤的合作也彻底破裂,两人互相指责,最终不欢而散。
林坤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林氏集团因持续亏损,银行已经冻结了其所有账户,多个核心项目被迫停工,临时管理委员会对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正在筹备股东大会,准备彻底罢免他的副总裁职务。走投无路的林坤,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跨国资本身上。
他通过海外关系,联系上了黑石资本的亚太区负责人马克·施瓦茨。黑石资本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美元,在科技、物流、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拥有庞大的投资布局和影响力。林坤深知,只有借助黑石资本的力量,才能有机会扳倒林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