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补了一句:“惟清看人,从未有误,汉安,恭喜了!”
凌操被夸得十分开心:“借二位吉言。”
江浩凝视着婴孩,心中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这个咿呀学语的婴儿,日后将成为东吴的顶梁柱,这可是能跟张辽、甘宁pK的猛将。
宴席间,刘备充分展现了他那被称为大汉魅魔的个人魅力。
他不仅细心询问凌操家乡的风土人情,还对刘惇的气候预测之术表现出浓厚兴趣。
子仁先生能否详解这气候预测之法?
刘备虚心求教。
刘惇放下筷子,正色道:气候变化,看似无常,实有规律可循。譬如观察云气形态、动物行为、植物生长等,皆可窥知天机。
《淮南子》有云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便是此理。
他举例说明:近日我观察乐安一带的蚂蚁频繁搬家,蚯蚓出土,加之东南风渐起,料定十日内必有春雨。
江浩闻言,不禁暗暗称奇。
刘惇的预测方法虽看似朴素,却蕴含科学道理,在缺乏现代气象预报技术的古代,这种经验之谈尤为珍贵。
先生大才!
刘备由衷赞叹,若得先生相助,乐安屯田之事必能如虎添翼。
另一边,凌操已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他本是豪爽之人,见刘备如此真诚相待,心中早已萌生投效之意。
主公。
凌操突然起身,单膝跪地,操虽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供主公驱策!
刘备连忙扶起凌操:
汉安兄何必行此大礼,能得汉安兄相助,实乃备之幸也。
江浩在一旁微笑不语,如今凌操既然投入刘备麾下,或许英年早逝的命运会有所改变。
宴席散去后,刘备立即与江浩商议对二人的任命。
子仁先生精通天时,可任时曹掾史,主管时节祭祀,协助枣祗处理屯田事宜。
刘备沉吟道,至于汉安......
江浩建议:
目前太史子义与程仲德正在利县整军,准备进攻广饶。汉安兄勇武,可命其为子义副手,共图大业。
刘备点头称善:
正合我意。
次日,任命文书下达:刘惇为乐安郡时曹掾史,凌操为太史慈副将,率本部三百人马即刻赴利县上任。
临行前,凌操将妻儿托付给刘备照顾。主公大恩,操没齿难忘。此去必竭尽全力,助太史将军攻克广饶!
刘备郑重承诺:汉安兄放心,备必待夫人如姊,待令郎如侄。
凌操感激涕零,拜别而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江浩心中泛起一丝历史奇妙的感慨:原本应该效力东吴的将领,如今却齐聚刘备麾下。
太史慈、凌操,若再加上日后可能来投的甘宁、周泰等人,简直可以组成一个东吴将领特别分队。
更令人期待的是,一旦那位到来,刘备麾下强大的南部战区雏形将逐渐形成。
再加上江浩有意让程昱担任南部战区的参谋,很符合一句话:
“让英雄对付英雄,让好汉对付好汉。”
孙十万未来就看着吧,文斗武斗玩阴谋,随便!
四月十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正是春深似海的时节,田野间的粟苗已抽出了青绿的穗子,在微风中泛起层层碧浪。
道路两旁,新植的桑榆吐露嫩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江浩一行人马,自乐安郡治所出发,北上考察毗邻黄河的蓼城和甲下邑。
他骑在黄骠马上,身侧是始终沉默如磐石的高顺,以及一千五百名精神抖擞的步骑混合部队。
五百铁骑是高顺一手训练出来的核心精锐,甲胄鲜明,队列严整,自有一股肃杀之气;
另外一千兵马,则多是由平原籍的军士组成,此行除了护卫,也肩负着前往平原接应家眷迁往乐安的任务。
尚未抵达蓼城,已能感受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气象。
记忆中的残破城墙得到了修缮,雉堞整齐,哨楼矗立。
城门外原本荒芜的土地,已被开垦成一片片整齐的田亩,沟渠纵横,引水灌溉,秧苗青青。
田间有农人正弯腰劳作,远处升起袅袅炊烟,偶尔传来几声犬吠鸡鸣,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荒芜。
“看来,徐、曹二位将军,确是下了苦功。”
江浩勒住马缰,远眺这片生机,对身旁的高顺说道。
高顺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四周地形,习惯性地评估着防御要点,沉声道:
“城防加固得不错,田亩开垦亦是有章法。难民能安顿如此,不易。”
进入蓼城,更是另一番景象。
街道虽不宽阔,却打扫得干干净净,两旁店铺陆续开张,虽货物不算丰富,但布匹、盐、鱼等物资皆有售卖,行人脸上虽仍有菜色,却少了流离失所的不安,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期盼。
见到江浩这一队衣甲鲜明的兵马入城,百姓们并未惊慌躲避,而是驻足观望,眼中带着好奇,甚至有些许感激,他们大多认得为首的江浩。
徐荣和曹性早已得报,迎出官署。
几天不见,徐荣原本有些忧郁的气质一扫而空,脸色黑红,身形似乎也壮实了些,眼神里透着干事创业的满足。
曹性则依旧是那副精干模样,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末将徐荣(曹性),参见江郡守!”
二人抱拳行礼,声若洪钟。
江浩翻身下马,快步上前,一手一个将二人扶起,笑道:
“二位将军辛苦了,看这蓼城气象,真是旧貌换新颜,浩一路行来,所见所闻,令人欣喜。”
徐荣脸上绽开笑容,带着江浩等人一边往官署内走,一边介绍情况:
“托主公与别驾洪福,第二批约万余难民,已悉数安置妥当。青壮者编入军屯,或参与筑城、修路;老弱者分得田亩、粮种、农具。”
进入官署坐定,曹性补充道:
“按照江郡守先前的方略,我等派往乐陵郡的百余名精干士卒,已成功潜入,或依附当地豪强,或占据小块地盘,暗中发展,如今已在三处要地站稳脚跟,只待时机。”
徐荣感慨道:“先生,不瞒您说,这一个月,是荣这辈子过得最充实的时光。看着流民变成居民,荒地变成良田,这心里头,踏实!”
他拍了拍胸膛,语气诚挚。
江浩听着汇报,心中欣慰,但同时也掠过一丝隐忧。
他端起粗陶碗喝了一口水,微笑道:“定边有此心,实乃百姓之福,主公之幸。能将实事做好,惠及一方,确是大功德。”
他心中明了,徐荣所说的“充实”,源于这种直接创造和建设的成就感。
然而,这种以回收土地、分发百姓屯田的模式,在青州这块世家势力相对薄弱的地方尚能推行,一旦出了青州,想要复制却难如登天。
土地是天底下最根本的财富,是世家大族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刘备集团的做法,无异于在虎口夺食,必然招致绝大多数世家的强烈反对。
届时,各种明枪暗箭,政治掣肘,将会接踵而至。
中原、河北、江东……
哪一块蛋糕不是被世家瓜分殆尽?
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岂会坐视?
必然会想方设法给刘备找麻烦,甚至联合外力进行打压。
除非攀科技,但谈何容易。
眼下,只能依靠时间,让世家传统的影响力逐渐削弱,同时慢慢积累刘备自己的人才力量。
这些话,现在对徐荣他们说还太早,反而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江浩只能将这份忧虑埋藏心底,对徐荣和曹性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勉励:
“二位将军在此呕心沥血,开创局面,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待乐安郡根基稳固,自有更重要的担子要交给二位。”
徐荣和曹性闻言,更是振奋,连表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