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怎么回事?”刘季好奇问道。
刘翠娘吞吞吐吐把事情说了一遍,赵青坐在一边没当回事,惹的刘季大笑了一场。
“刘大哥,你笑话我,回去我告诉伯娘……”刘翠娘娇嗔道。
赵青没想到他们江南刘家和北地的刘季现在这么亲近了,他们江南刘家不是要去幽州城吗?现在怎么在原阳县?
“小青,过两天和我一起去青州城吧!你这个东家也要去看看铺子的生意怎么样吧!”刘季想让赵青看看火锅店的生意有多好。
“刘大哥,我这两天还有事,过几天我回来了就去找你。”赵青也有些不好意思,萧昱那里还要帮忙,还有老夫人那里要安置妥当。
“这样……小青很忙啊!”刘季这句话有些意味深长,他想问问小山的情况,这去江南转回来也没有那么快吧!
扫过刘亮和刘翠娘探寻的目光,刘季咽下了嘴边的话,听刘亮说这两天刘重阳就回来了,他们江南刘家这是和燕王府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了。
他们得了刘重阳的吩咐,还要在原阳县买院子,到时候他们刘家三房可能会分开居住。
还有赵青好像也和燕王府关系匪浅,自己身边的人,个个都是谜团啊!
刘季有心探知,眼下时机不成熟,他脑袋再怎么聪明,一时也猜不透这其中的缘故。
“嘿嘿,刘大哥能者多劳,我回来请刘大哥吃饭。”赵青想着自己回来后应该是没啥事了。
“这是马上要走?”刘季想着赵青刚背着一个竹篓,里面装着满满一篓的东西,上面盖着不知道是什么?
“对啊!不好意思,刘大哥。”赵青带着歉意的笑笑。
“哈哈,这有什么?我就多等你两天。”刘季爽朗笑道。
刘亮望着赵青,眼前的少年给他的感觉好像在哪见过,就是想不起来。
赵青和刘季分别后,又回了一趟家,她把吃用的东西整理好,收进空间,从空间挪出两辆车厢,有时间卖掉或者改装一下,就出城往凤凰镇赶去。
看见镇子时她也没有停留,周掌柜这次就不打招呼了,过两天回来再说,她回到小山谷,背上是个大大的竹篓,装满了吃用,两只手还提满了东西。
老夫人见到她又是惊喜又是好笑,忙让两个丫环上前帮忙。
“祖母还好吧!睡的怎么样?”赵青放下竹篓和两手拿的东西,笑眯眯的道。
“好,吃的好,睡的香。”老夫人满眼的欢喜。
一天一夜没见赵青的小花从外面跑过来。
“啊呜……”
“哎呀!我们可爱的宝贝小花……”赵青使劲揉揉小花的脑袋,少了这个小东西跟着,她还真不习惯。
老夫人几人看着和赵青亲热的小花,心里暖暖的,小花在这里,她们不由觉的安全好多,附近再也没有小动物出没了,两个侍卫说打猎就要跑好远。
“两位嬷嬷把东西收拾一下吧!还少什么东西就让侍卫大哥去买。”赵青买了好多猪肉,她走了,小花要留下。
小花还不知道,小主人马上又要走人,它围着赵青的腿边打转,用脑袋蹭着。
“好,公子先歇着,这些你不用管了。”吴嬷嬷刚想用手提起竹篓,一下没提起来,没想到那么重。
“我来吧!忘了下面有猪肉。”
赵青轻轻提起往客厅走去,她弯腰把上面的东西拿出来,才把猪篓提到厨房,两个包袱碧月和小翠提进堂屋,放下东西就去厨房帮忙。
老夫人和陈嬷嬷翻看着赵青买的东西,满脸惊呀,这孩子真是细心,两匹白色的细棉布,可以用来做里衣的,还有两匹布素色的细棉布,她们闲的时候可以用来打发时间。
还买了几套成衣,有老夫人的两套,两个丫环穿的,两个嬷嬷穿的,一些针头线脑,还有一些菜种……
她们就带了少量的衣物,老夫人的多带了两套,还有就是老夫人的一些能带的体已,用一个盒子装着,一直背在碧月身上。
“祖母,我要走了……”赵青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好孩子……谢谢你了!”老夫人拉着赵青的手,,她知道这孩子是要帮孙子的,她还能说什么,只能眼含感激。
赵青往她手中塞了一个瓷瓶:“祖母如果疲劳了,就吃一粒……”
老夫人惊讶的望着手中的瓶子,赵青笑笑走了出去。
小花啊呜了好大一会,才被赵青哄好,又给它嘴里塞了一粒丹药。
“你乖乖的 ,这里就交给你了,帮我守好家,这就是我们以后的家。”赵青撸着它的脑袋,轻声说道。
在这里,小花再也不用躲藏,它可以自由自在的奔跑,跳跃……
两个侍卫站在小溪边,望着赵青的身影消失在崖顶,看着小花蹲坐着也抬头望着那个方向,久久不动。
他二人对视一眼,这只白虎有了灵性,看着主子远去,虎眼中都是不舍,看样子他们要轮流打猎了,那些买来的猪肉,鸡肉要留着给老夫人吃的。
赵青一个人赶路,再也没有顾忌,在山林中跳跃,那种久违的畅快在血液中流淌。
走过一遍的路,她记的清楚,在树梢之间脚尖轻点,如同一道轻烟,她赶到祥云县城附近时,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是的,她半天加上一夜没停,速度也是惊人的,路上只吃了两粒丹药补充了体能,她要先进县城一趟,现在不知道萧昱在哪,再闯一次县衙。
她还没靠近城门,那守城的官兵就吆喝着,让人把户籍拿出来,还要收五文钱的进城费。
怪不得有些挑着担子的老汉,挎着篮子卖鸡蛋的妇人,领着孩子走亲的婆子,赶着牛车的村民都围在了城门口。
赵青站在最后面,只见到有两三个中年男子,也是瘦弱矮小的个头,她的眼睛闪了闪。
悄悄走到一个穿着体面,挽着一个小包袱的大娘身后,笑着问道:“大娘,前几天不是进城才三文钱,这怎么还涨了?”
大娘回头,见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背着竹篓,身姿挺拔,穿着一身粗布棉衣。
“是啊!我上次进城还是三文呢?这次还要户籍,外县来的还要路引,之前也没要啊!”大娘也不见外。
“那大娘带户籍了吗?”赵青问道,悄悄打量城门口的动静,见村民都在小声抱怨,没人拿出户籍。
“哎!哪个拿户籍了,我也好久没进城了。”大娘有些焦急的朝前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