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亩?你们什么时候买的?好啊,老三,买地也不和我们通个气,看样子你们是真的没少赚。”周荣昌使劲拍了拍自家小弟的肩膀,好家伙,一百亩,怎么着都要三百多两银子了吧?
“嗐,那个时候凑巧有合适的我就买了,不过都佃给那个村里的人种了,每年收点租子。大哥二哥,你们要是想要买地,我可以再问问老周大哥,他知道得多。”
“行啊,你留着就行,我和大哥准备买到一起,也好管理。”
这时,周荣安突然看向林盼秋,“盼秋,问你个事儿,之前你说母鹌鹑不卖,那现在呢?现在能卖了吗?有好些人找我买母鹌鹑呢!”
“对对,价格还不低呢,说是三两银子一只,我和大哥想着咱们家母鹌鹑也挺多的了,是不是可以卖掉一批?”
林盼秋想起前些天云然姑娘说的话,于是点了点头,“卖可以,但大哥,你们把价格再提一提,四两银子一只,我们争取再赚一笔。等别家也有了鹌鹑,我们家的就不会这么吃香了。”
“四两银子,会不会贵了?”
林盼秋摇了摇头,“不会的,我听云然姑娘说了,西边虽然产鹌鹑,但是要是从西边运过来,少说也要两三个月,路上再死掉一批,哪有我们本地直接孵化来得快。我们也只能趁着这个时间差再赚一笔了。”
“那就卖,反正鹌鹑我们还有好多,就留百来只,其他的都卖了。”
“好,那我就回他们了,哈哈,又有一笔钱进账了。”周荣昌搓了搓手兴奋地说道。
“估计这斗鹌鹑的风气还能再流行一段时间,就算价格没那么高了,但也是有赚头的。”
“是啊,鹌鹑也不难养,只是吃得多,其实光卖鹌鹑蛋我们也能赚不少,好些人家觉得鹌鹑蛋滋补,就喜欢和燕窝鱼翅一起炖,说是滋补养人,反正我一天吃十个也没怎么觉得。”周荣昌觉得那些大户人家纯粹就是钱烧的,吃什么蛋不是吃啊,非要说鹌鹑蛋滋补,反正他是不觉得的。
“你啊,给你吃人参你也吃不出什么来,”周荣安摇了摇头,牛嚼牡丹,说的就是自家二弟这样的。
……
年一过,林盼春看着院子里玩耍的孩子心思就转悠开了,五岁的孩子,该启蒙了。
“所以大嫂你要送小牛上私塾?会不会太小了?”林盼秋看着还蹲在院子里玩泥巴的小牛有些纠结地问道。
林盼春摆了摆手,“不小了,我都打听过了,私塾里还有比小牛还小的呢,我想着反正也是没事,就送他读书去,能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当然了,她也是抱着万一自家孩子有读书那个天赋的想法,那样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
“这,二嫂当初不是说也要送小虎上私塾吗?你们不商量下?”
“嗐,我这不是还没想好嘛,我看了好几家私塾,发现前面那家学礼堂就不错,先生是个童生,人也和善,今天我来就想让你陪我去问问。”林盼春笑着说道,要是让她一个人去,还真有点怕。
“行啊,走吧!”
随后两人带着两个孩子一路慢慢走到了学礼堂门口,听着里面传来的阵阵读书声,心情突然变得很是激动。
“娘,我以后也要在里面读书吗?”周小牛踮着脚往里看去,脸上都是向往的表情。
林盼春蹲下身,看着儿子温柔地说道:“是啊,小牛喜欢吗?”
周小牛抿了抿嘴,笑了,“喜欢,小牛喜欢读书。”
“好好,喜欢就好。”听见自己儿子喜欢读书,林盼春恨不得现在就让他来这里读书。
“咯吱”一声,院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个中年妇女来,她看着门外的两人,了然地笑了笑,问道:“两位也是想送孩子来读书的吗?”
林盼春连忙站了起来,点了点头,“对对,我想送我儿子来读书,只是不了解……”
“没事,进来吧,我和你们介绍,对了,你们叫我王婶就是了。”
“哎,王婶,第一次上门,也没什么好带的,就带了两包糕点,留着给家里的孩子尝尝。”林盼春一进屋就把篮子里的两包桂花糕放到了桌子上。
王婶客气地笑了笑,“你们真是太客气了,”随后又看了眼周小牛,“这孩子多大了?”
“五岁了,想着在家里玩也是玩,就想送到李先生这里读点书,认几个字回来。”
“五岁倒也可以,我先和你们介绍下,我家老爷现在带的都是启蒙班,正适合你们家这个年龄的孩子。这一个月的学费呢是三百文,要是中午在这里吃饭,那每个月还要再加一百文,一共是四百文,至于要用的书和笔墨就要你自己去买了,先生会告诉你买什么的。”
林盼春听罢点了点头,心想道,这一个月四百五文,那一年也要四两多银子了,哎,怪不得说读书费钱呢,一个小儿居然也要花这么多钱了。
这时,一个中年男人背着从门外走了进来,王婶笑着介绍道:“这就是我家老爷了,你们叫他李先生就是了。”
林盼春和林盼秋连忙弯腰道:“李先生好,小牛,快给先生问好。”
周小牛抬头看了眼一脸严肃的李先生,缩了缩脖子,但还是轻声问安道:“先生好。”
李先生点了点头,坐到了椅子上,抬头问道:“几岁了?”
“哦,五……”林盼春刚想搭话就被李先生伸手拦住了。
“你别说,我问他,让他自己答。”
林盼春连忙推了推儿子,小声说道:“小牛,先生问你呢,胆子大点。”
周小牛看了眼母亲,又看了眼一脸严肃的先生,抿了抿嘴,小声回道:“我五岁了,”
“嗯,以后我问你话,你应该说,回先生的话,记住了吗?”
周小牛连忙点了点头,“记住了,先生。”
“内人都和你们说了吧,我这里是上六休一,一个月三百文,中午在这里用食另算。”
“说了说了,刚刚王婶都说了。”
“嗯,那你们要是愿意来,就准备好束修,找个时间上门就是了。”
“好,李先生,我们愿意来的,那个就想问下,孩子上学需要买什么书和笔墨,这个我们都不是很懂,哎。”林盼春有些难为情。
“哦,要是家里有余力,可以先买一本三字经,买那种书铺里抄写好的就成,至于笔墨倒是不着急,孩子还小,先用水沾着写就行,省得浪费纸墨了。”
“好好,就听先生的,我们备好束修后再来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