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山阻击战进行到第五天,已是强弩之末的敌军发起了最后一次孤注一掷的总攻。然而,此时的警卫团虽然疲惫,但士气正旺,武器装备在林烽团队玩命般的保障下,始终维持着较高的完好率。尤其是机枪位上的“竹筒水冷”奇观,让自动火力得以持续咆哮,成了敌人无法逾越的死亡地带。
眼看久攻不下,伤亡惨重,敌军士气终于崩溃,进攻队形开始混乱,露出了败象。
一直在观察战场态势的李云龙,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他娘的!轮到老子了!”李云龙一把扯掉头上缠着的脏兮兮的绷带(被流弹划伤),眼中凶光毕露,“司号员!吹冲锋号!全团都有!上刺刀!跟老子冲下去!剁了这帮龟孙子!”
“滴滴答滴滴——!!!”激昂嘹亮的冲锋号瞬间响彻整个老鸦山阵地!
“杀啊!!!”积蓄了五天怒火和力量的红军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跃出战壕,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着溃退的敌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反冲击!
敌军早已是惊弓之鸟,见红军如神兵天降般冲杀下来,哪里还有抵抗的意志?顿时兵败如山倒,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李云龙一马当先,挥舞着大刀片,吼声如雷:“追!别放跑了一个!缴枪不杀!”
这场反击战变成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追歼战。警卫团的战士们穷追猛打,一直追出十余里,将敌军这个加强团彻底打残,大部歼灭,只有极少数人侥幸逃脱。
战场迅速安静下来,只剩下弥漫的硝烟和遍地的狼藉。战士们开始兴奋地打扫战场,清点着丰厚的战利品。
消息不断传回团指挥所: “报告团长!缴获粮食堆积如山!起码一万斤!” “报告!缴获步枪七百多支!子弹无数,正在清点,起码两万发!” “报告!缴获迫击炮弹一百发!驳壳枪十支!” “报告!重机枪!三挺马克沁!还有五挺捷克式!都是好的!”
李云龙听着汇报,笑得嘴巴都快咧到后脑勺了:“哈哈哈!发财了!发大财了!这回真他娘的是一波肥啊!”
这时,丁伟亲自跑回来,脸上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既兴奋又有点疑惑:“团长!团长!我们发现了个大家伙!在敌人团部后面,藏着个小修械所!里面有些铁疙瘩,俺们也看不懂是啥,看着挺精密,像是修枪用的家伙事儿!”
“修械所?”李云龙还没反应过来,刚从前沿修械点赶回来的林烽一听这三个字,眼睛瞬间亮得像探照灯!
“在哪?快带我去看看!”林烽急不可待地催促道。
丁伟带着李云龙、孔捷和林烽来到敌军遗弃的团部所在地。在一个临时挖掘的掩体里,果然发现了一个简陋但功能齐全的野战修械所!显然,敌人也是为了维持持续作战能力而设立的。
而当林烽看清里面的设备时,呼吸都差点停止了!
只见掩体里,赫然摆放着两台虽然不大但结构完整、带着手摇轮的小型车床!旁边还有几个木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各种规格的锉刀、扳手、钳子,以及最让林烽激动的是——两根长长的、闪着幽蓝光泽的专用膛线钻头!还有一些条状的精钢材料和其他叫不出名字但一看就很精密的工具!
“车……车床!是车床!还有膛线钻头!”林烽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他扑到那台车床前,如同抚摸情人般小心翼翼地摸着那冰冷的床身和导轨,检查着上面的铭文和完好程度,“太好了!这简直是……简直是天赐的宝贝啊!”
李云龙看着林烽失态的样子,好奇地问:“老林,这铁疙瘩……比马克沁还金贵?”
“金贵!金贵一万倍!”林烽激动地转过身,语速飞快地解释,“团长!这是车床!能加工精密零件的机器!有了它,很多我们以前手工做不到的零件,现在都能做了!还有这膛线钻头!这是拉制枪管内膛线的专用工具!这意味着什么?”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是吼了出来:“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自己修复甚至制造枪管了!那些炸膛的、膛线磨平的报废步枪,可能都能重获新生!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制造更复杂的武器零件!这是质的飞跃!”
自己造枪管?!这句话把李云龙、孔捷和丁伟都震住了!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以前林烽能修枪、复装子弹、造炸药包,他们已经觉得神乎其技了,现在居然说要造枪管?!
“你……你说真的?老林?这玩意……真能造出枪管来?”李云龙难以置信地指着那台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车床。
“理论上绝对可以!”林烽无比肯定,“虽然过程会很复杂,需要很多配套设备和试验,但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有了可能!至少,修复枪管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搬!全部给老子搬回去!”李云龙瞬间做出了决定,声音都因为兴奋而提高了八度,“一颗螺丝钉都不许给老子落下!派人!派一个连!不!派两个连!给老子小心伺候着这些宝贝疙瘩!磕坏了一点,老子扒了他的皮!”
整个警卫团都动员起来了。战士们听说缴获了能“自己造枪”的宝贝机器,虽然不太懂,但都觉得是了不得的东西,干劲儿十足。
搬运这些精密设备是个细心活。林烽亲自指挥,用厚厚的棉被和稻草包裹好车床的精密导轨和主轴,拆分开来,由战士们轮流抬着。那些沉重的工具箱和材料,也一一清点装车(缴获的马车派上了用场)。
浩浩荡荡的运输队伍返回驻地。沿途的战士们看着那些被小心翼翼抬着的“铁疙瘩”,纷纷好奇地打听。 “嘿,哥们儿,这抬的是啥?金元宝也没这么金贵吧?” “啥金元宝!听林科长说,这叫车床!能自己造枪的机器!” “啥?造枪?这么神?那以后咱们是不是不缺枪了?” “那可不!林科长出手,肯定行!”
林烽走在队伍旁边,目光始终没离开那些设备,脑子里已经在飞速规划着如何利用这些设备,先修复哪些急需的零件,如何设计工装夹具,甚至开始构思如何利用那两根宝贵的膛线钻头……
回到驻地,李云龙立刻划出了一片最好的、最安全的区域,作为新的“精密加工车间”,派了双岗守卫。
看着被妥善安置好的车床和工具,林烽心潮澎湃。他对围拢过来的装备科成员们说:“同志们,咱们的好日子来了!有了这些设备,咱们的手就能伸得更长,活就能干得更细!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可以试着去做了!咱们的目标是:让每一支还能修复的枪,都重新回到战场!让咱们警卫团,再也不受缺枪少弹的苦!”
装备科的工匠们看着那泛着金属幽光的车床,眼中也充满了憧憬和干劲。他们知道,一个全新的、更加充满挑战和技术含量的阶段,即将来临。而这一切,都源于这场艰苦卓绝的阻击战,和团长那一声果断的——“给老子冲!”。
(本章字数:4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