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号”方舟计划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到星火营地每一个成员的心里。悲伤并未完全散去,英灵碑前的鲜花时常更新,但活着的人已然将这份悲痛化作了前进的动力。整个营地仿佛一台被注入了全新指令的精密机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效率运转起来。
营地北部,一片相对平坦、靠近山体的区域被划定为“希望号”建造基地。这里很快成为了整个营地最繁忙、最喧闹的地方。
结构与材料工坊在李婉的带领下,首先面临着最基础的难题——材料。
“首领,按照您提供的蓝图,‘希望号’的主体结构需要一种兼具超强韧性、灵能导通性、绝对密封性并能抵御虚空能量侵蚀的材料。”李婉指着图纸,眉头紧锁,“我们现有的合金,无论是强度还是灵能亲和度,都远远不够。普通的钢铁在虚空中恐怕会迅速脆化。”
风尘凝视着图纸,沉吟片刻,道:“单纯依靠金属或许不行。我们需要复合材料。墨老那边对‘戊土精金’和‘乙木青髓’的符文复原有进展了吗?”
“有一些眉目了。”墨衡的声音传来,他拿着一块散发着微弱黄光的矿石和一块充满生机的青色木芯走来,“根据古籍记载,以‘戊土精金’为骨,赋予其厚重与承载之力;以‘乙木青髓’为络,赋予其生机与自我修复之能;再辅以……嗯,或许可以尝试融入经过净化的凶兽晶核碎片,作为能量缓冲和特定属性增强。”
“凶兽晶核?”李婉有些惊讶。
“没错。”风尘点头,“万物负阴而抱阳,煞气是其阴面,但其核心能量本身是纯粹的力量。经过净化之源彻底净化后,去其污秽,留其精华,或许能成为绝佳的材料添加剂。尤其是那些擅长防御或空间属性的凶兽晶核。”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李婉眼前一亮。很快,工坊开始了疯狂的实验。土系觉醒者深入矿脉,寻找并提炼戊土精金;木系觉醒者催生特定植物,萃取乙木青髓;而战斗小队则奉命清剿营地周边残余的、拥有特定属性晶核的凶兽。
锻造炉日夜不息,不同的材料配比在高温与灵能的作用下融合、成型、测试。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记录数据的兽皮卷堆满了角落。直到某一天,一块闪烁着暗金与青灰交织光泽、触手温润却又坚不可摧的复合板材在淬火液中诞生,它不仅能完美传导灵能,甚至在受到损伤后,能肉眼可见地缓慢自我修复!
“成功了!”李婉和她的团队欢呼雀跃,尽管每个人都蓬头垢面,眼中却闪烁着狂喜的泪光。基础材料的突破,意味着“希望号”拥有了从图纸走向现实的基石。
与此同时,阵法与符文研究院在墨衡的主持下,进展同样牵动人心。
复原上古星空大阵的难度超乎想象。那些来自不同遗迹、残缺不全的符文和阵图,如同天书。墨衡带着一群营地内对符文最有天赋的学者和觉醒者,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埋首其中。
“这里,这个节点不对,能量流转会在此处淤塞……”
“‘周天星斗’需要与‘虚空挪移’完美衔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阵眼’来统合所有阵法,并且与方舟能源核心以及……五神兽的力量共鸣。”
研究的核心难点,最终汇聚于“灵契共鸣阵核”的设计上。这个阵核是方舟的“心脏”和“大脑”,既要能承受五神兽之力的灌注,又要能精确引导能量,驱动庞大的船体进行空间跳跃。
风尘时常来到研究院,他与五神兽的意念成为最关键的“活体参照”。通过实际模拟能量注入和流转,不断调整和优化阵法的结构。无数个日夜,研究院内都亮着不灭的灯光,演算的稿纸堆积如山。
而在百草苑,苏婉面临的压力丝毫不小。封闭生态循环系统,意味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模拟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型生物圈。
她带领着医者和农学家,在新建的、完全密封的试验舱内,尝试种植各种作物,养殖小型牲畜,并研究水、空气的循环净化。生命异能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催生作物,净化水质,甚至尝试模拟阳光雨露。
“苏医师,三号试验舱的‘光苔’生长速率还是不够,无法完全替代阳光进行大规模作物种植。”
“五号舱的水循环系统出现了藻类过度繁殖,需要调整净化符文……”
问题层出不穷,苏婉耐心地记录、分析、调整。她知道,这套系统将是未来漫长航程中所有成员的生命线,不容有失。
营地各处,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着。讲武堂的学员们除了日常训练,也开始学习基础的方舟维护和虚空生存知识;藏书馆内,所有与星空、航海、异星环境相关的只言片语都被仔细抄录、整理;就连普通的居民,也都在为工坊和研究院提供着后勤支持,或是处理材料,或是运送物资。
希望,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语。它化作了锻造炉中飞溅的火星,化作了研究院内不眠的灯火,化作了试验舱内嫩绿的新芽,更化作了每一个星火成员眼中那越来越明亮的光芒。
“希望号”的基石,正在众人汗水与智慧的浇灌下,一砖一瓦地垒砌。
通往星海的道路,纵然漫长,但第一步,已然坚实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