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林晓提出要通过“驼峰航线”进行空中投送时,指挥部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查理扶了扶眼镜,率先打破了沉默:“旅座,空运……这在我们‘东方旅’的历史上,可是头一遭。而且,‘驼峰’那边……”
他没有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未尽之语意味着什么——“驼峰航线”,这条从印度阿萨姆邦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东段至中国云南的空中生命线,以其极端恶劣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和日军战斗机的拦截而臭名昭着,被称为“死亡航线”。坠毁的飞机和牺牲的飞行员骸骨,几乎可以铺满山谷。
“我知道风险。”林晓的声音沉稳,目光却异常坚定,“但这是唯一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我们投送至‘彗星’分队可能活动区域的方法。地面穿越两百多公里的日军控制区,等我们赶到,恐怕只能给他们收尸了。”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那条从印度基地延伸出来的虚线:“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赌一把,赌天气,赌日本人的防空注意力,也赌盟军飞行员的技术。”
决心已下,整个“东方旅”的机器立刻围绕着这个前所未有的任务高速运转起来。通过盟军联络官安德森少校的紧急协调,请求迅速传达到了盟军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或许是出于对“彗星”分队命运的极度关切,亦或是“东方旅”刚刚建立的赫赫威名起了作用,请求在破纪录的时间内获得了批准。盟军同意调动一架执行完运输任务、正在印度利多基地检修的c-47“空中列车”运输机,以及一个经验丰富的机组,专门执行此次代号“信风”的特种投送任务。
林晓亲自挑选的二十名队员,连同他自己和张三,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集结和准备。他们换上了更适合高空低温环境的加厚作战服,外面依旧套着标志性的德式野战夹克。所有的mp40冲锋枪、毛瑟步枪都进行了再次检查和保养,弹药、爆破器材、急救包和浓缩口粮被仔细分装。考虑到空降后的不确定性,他们还额外携带了更多的绳索、净水片和丛林伪装网。
查理则带着几名参谋,与安德森少校以及刚刚抵达的一位盟军空军联络官,反复推敲着飞行路线、投送区域的地形、气象预报以及应急方案。投送点选定在伊洛瓦底江东岸一片相对平坦、植被茂密的高地,距离“彗星”分队最后失联位置约三十公里。这个距离,既避免了直接闯入可能存在的日军包围圈,又能保证救援队在落地后,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进行搜索。
“林旅长,我必须再次提醒您,”那位头发花白的盟军空军联络官,指着航拍照片上那片绿色的海洋,语气严肃,“这里是我们航线的极限边缘,气象数据不完全可靠,而且完全在日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一旦遭遇敌机拦截,或者天气突变,c-47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机组会尽力将你们送到,但……祝你们好运。”
林晓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战争的本质就是冒险,尤其是这种深入虎穴的营救行动。
出发的前夜,根据地为这支即将踏上未知航程的小分队举行了简短的壮行仪式。没有喧闹的欢呼,只有无声的凝重和紧紧的握手。每个人都清楚,这一次,他们不仅要面对地面的敌人,还要挑战天空的险恶。
次日凌晨,天还未亮,林晓和他的小队乘坐着用缴获的日军卡车改装的车辆,秘密抵达了位于印度境内的一处盟军前线备用机场。跑道旁,那架草绿色的c-47运输机如同巨大的铁鸟,在晨曦微光中静静地等待着。地勤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巨大的双发引擎已经开始预热,发出低沉有力的轰鸣。
看着这庞大的金属造物,即使是张三这样心如止水的老兵,眼神中也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对于这些习惯了脚踏实地在丛林里搏杀的战士来说,乘坐飞机深入敌后,是一种全新的、令人不安的体验。
“登机!”林晓没有多余的话,率先沿着舷梯走进了机舱。
机舱内空间逼仄,弥漫着机油、汗水和金属混合的奇特气味。队员们依次在舱壁两侧的网状座椅上坐下,系好安全带。沉重的装备包放在脚边,枪支紧紧抱在怀里。引擎的轰鸣声在密闭的舱室内被放大,震耳欲聋。
舱门缓缓关闭,将外界的光线隔绝。随着飞机开始滑跑、加速,一股强大的推背感将每个人牢牢按在座椅上。透过狭小的舷窗,可以看到地面在飞速后退,然后骤然下沉——他们升空了。
飞机爬升着,穿越云层,剧烈的颠簸让几个第一次乘坐飞机的战士脸色发白,紧紧抓住身边的固定物。林晓闭着眼睛,努力调整着呼吸,适应着这种失重和颠簸交织的感觉。
不知过了多久,飞机似乎进入了平稳飞行阶段。透过舷窗向下望去,只见脚下是连绵起伏、仿佛无边无际的墨绿色山峦,巨大的峡谷如同大地的伤疤,一些更高的山峰顶端还覆盖着皑皑白雪。这就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东缘,是“驼峰航线”最危险的路段之一。偶尔,能看到下方云层缝隙中,有金属碎片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眼的光芒——那或许是某架不幸坠毁的盟军飞机的残骸,无声地诉说着这条航线的残酷。
机组人员紧张地工作着,飞行员全神贯注地操纵飞机,规避着强大的气流和突发的风切变。领航员不断核对地图和仪表,通讯员则时刻监听着可能出现的日军防空警报或战斗机呼叫。
“十分钟后抵达预定空域!做好准备!” 机舱内的红灯亮起,扩音器里传来飞行员沉稳但略带紧张的声音。
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最后一次检查伞包、装备和武器。林晓深吸一口气,拍了拍身边张三的肩膀,对他,也是对所有人,用力点了点头。
飞机开始降低高度,钻出云层。下方,目标区域那片茂密的丛林越来越清晰。绿色的树冠如同波涛汹涌的海洋,看不到任何人类活动的迹象。
“打开舱门!”
一股强劲的冷风瞬间灌入机舱。绿色的跳伞指示灯亮起,发出刺眼的光芒。
“跳!跳!跳!”
林晓第一个站起身,毫不犹豫地跃入了那片未知的、充满杀机的绿色海洋之中。身后,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如同散开的蒲公英种子,义无反顾地扑向大地。
c-47在空中盘旋半圈,确认所有人员都已跳出后,迅速拉起高度,轰鸣着消失在云层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寂静,重新笼罩了这片原始丛林。只有二十二朵洁白的伞花,在天空中缓缓飘落,标志着一次极度冒险的敌后营救行动,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在地面,日军的搜索网,或许正悄然收紧。